APP下载

关于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研究

2013-08-15

传播与版权 2013年5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百姓

□ 魏 巍

在我国,典型人物报道一直是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也是在新闻阵地上宣传主旋律的主力军。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典型人物反映了一个时代。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典型人物的报道就应该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弘扬一个时代的精神。典型人物的报道应该要紧紧跟随时代的节奏,要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共鸣。典型人物的报道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一、我国典型人物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1.报道模式固定、单一。在我国的典型人物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典型人物过于单一、高高在上缺乏亲切感的问题。一些报道的典型人物过于“高大全”,让大家觉得没有可信度。在这种固定、单一的模式下,典型人物给公众的表现出来的就是一心一意地扑在工作中,对于家庭过于冷血,对于自己过于轻视,典型人物和老百姓的生活表现得过于对立。

2.主题先行、对号入座。典型人物的报道是一种特别的报道方式,总是和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为政治服务的。很多典型人物都被称之为典范。一些新闻工作者认为典型人物都是没有缺点的,其样样突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超出常人的一面。一些新闻工作者往往都是主题先行,根据宣传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创作,这样的报道虽然被描写得光鲜艳丽,但是都是彩色的泡沫,虚无缥缈。一些记者甚至帮典型人物编好稿子,完全按照稿子接受采访。

3.报道篇幅太长。一些新闻记者认为典型人物的报道就应该是8000字左右的长篇报道,只有大篇幅才能凸显其典型、优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百姓对于大篇幅的报道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典型人物的报道,其精髓在于它的感染力以及其深刻的内涵。有时候用特写、消息的报道形式,通过短小精悍的报道同样可以在群众中引起巨大的反响,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创新途径

1.克服报道先进典型神化倾向,让典型人物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注重典型的示范性。在进行典型人物的报道时,我们应该改变宣传的理念,将典型人物请下神坛,实现向人的转变。要让典型人物从百姓中来,回到百姓中去,真正实现向普通人的回归。在报道时,要将报道的对象当成一个最普通的百姓去观察、描述。从百姓的视角出发,显示典型人物的特性,可以凸显新闻本身的魅力。一些新闻工作者往往将报道对象神化成一个没有七情六欲、忘我工作的狂人,把报道对象理想化、符号化。在一些报道中,报道对象往往都是废寝忘食地工作,牺牲自己的时间、忽略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时候抱病参加工作,有时候连父母亲去世都不离开工作岗位。这样的做法,要客观地去对待。在特殊时期,这种崇高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是这样的工作状态是不值得提倡的。在报道时,应该从事实出发,避免将报道人物的一些品质过于放大去宣传。一些报道中,报道人物往往在自己带病的情况下,不去就医,依然工作,最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这让我们十分惋惜。宣传报道要适时选择题材,并不是带病工作、不去治疗就值得宣传。

2.克服戏剧脸谱化的思维方式,运用辩证思维,突出真实和独特的典型。我国一些典型人物的报道过于单一化,许多报道千篇一律并没有其特殊性,没有体现出当代人物的个性和多样化,使报道人物显得 “高、大、全”。我们在进行报道时,应该注重思维逻辑的合理性,这样才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一些报道使得报道人物显得异于常人,典型人物的确存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要比群众更突出,但是无限放大。我们要避免过于渲染,造成逻辑上的不合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我们以往的报道中,总是对报道人物的缺点和弱点刻意回避,认为典型人物就是完美的,是没有缺点的,这也是使得典型人物脱离群众的重要因素。要想使受众群体对文章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这个自我意识增强的时代,就应该在报道中加入更多的思辨意识。要做到客观地去阐述典型事迹,用情去打动人。在报道中我们不单单是要报道感人的内容,还要让读者去思考、去回味,并在这其中得到启示。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报道风格,不要过早地对典型下结论、下定义,要让读者去感悟、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思辨能力去分析、学习。如果只是单纯地对一种信息进行强行的灌输,并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尊重自我意识,不应该剥夺他们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报道中为受众群体提供一个选择空间和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百姓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百姓看家“风”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网络典型人物报道的“三度”——以江西网连续发掘全国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