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3-08-15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14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人文农民

文 李 薇

对农电视节目作为农村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体作用巨大,其不但能有效传达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更能传递先进的农业信息以及技术,切合并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好坏对“三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电视台在做好普通电视节目的同时,必须围绕农村工作重心并结合实地状况,以服务农村、农民为宗旨做好对农电视节目。

当前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政府以及电视台对对农节目重视度的提升,我国各级对农电视节目日益兴盛。但是当前我国各级特别是县级对农电视节目仍存在众多问题,例如内容脱离实际、可观性低以及收视率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对农节目制作内容严重偏离三农需求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与城市、民生相关的新闻逐渐成为地方新闻的主流,但是真正针对农民的民生新闻却相对较少。随着电视台节目的市场化,广告投入成为电视台以及节目的重要收入来源,与广告投入息息相关的就是节目收视率,为争取更多广告投入获取利益最大化,真正针对“三农”的电视节目制作数量少,质量也相对较差,重行政轻市场、重领导轻民生、重娱乐轻科技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电视台对农节目的普遍问题。

2)对农节目制作形式和内容与农民接受能力不协调

我国对农节目制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民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对文化的接受形式和能力有限,这极大地制约了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当前大多数对农节目都没有充分考虑农民接受能力,制作的一些农业信息类节目很多过于专业化,与农民的接受能力不相协调,最终导致对节目失去观看兴趣。

3)对农节目受众定位不够准确,传播效果不理想

很多喜欢看电视的农民都觉得对农节目与自身所处环境相距甚远,节目的实用性、指导性以及针对性都不够强。另外,农村居民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对电视节目的收视也有着独有的特点,因此对农节目的播出要与普通都市节目在播出上相区别,例如播出时间等。电视台在进行对农节目设置和制作时对受众的定位并不十分准确,导致节目收视低,导致对农节目难以达到预估效果。

4)资金投入以及节目运营失调

由于对农节目的受众以及消费群体在消费能力上较低,因此节目能从广告等方面获取的资金有限,但事实上对农节目在制作中往往需要花费比普通节目更多的费用,这种资金差也是对农节目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节目质量难以提升。

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发展策略研究

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为对农电视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县级电视台如何抓住机遇打造更多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对农电视节目,当前媒体在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对农电视节目经常会因为经费的缺失影响节目质量,因此要做好对农电视节目,政府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并辅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对农节目的投入需要统筹规划,以农村状况为基础从不同层面出发,切合农民各方面需求制作实用、高效具有引导性的对农电视节目。我国的农村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农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媒体工作者甚至全体民众的支持和帮助。

2.提升对农节目人文价值,融入更多人文关怀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更多人文关怀,农村建设也是如此。电视节目作为农村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其又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传播责任。农村问题涉及面广,建设问题多,这就特别需要政府和社会在观念、政策以及知识等多方面给予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多人文关怀,并最终以电视节目的形式进行表现。

3.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对农电视节目

当前对农节目数量少,精品的对农节目更是少之又少,随着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对精品的对农电视节目需求量急剧增大。电视台在制作对农节目时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以打造精品对农节目服务农村建设为宗旨,在注重节目内容的同时更要做好节目包装,做出自己的节目品牌。一些对农电视节目由于敢于开拓,其不仅保证了节目质量打造出品牌农业节目,更为农业节目本身创造了更多收益,实现农业节目制作的良性循环。

4.强化对农节目市场意识,增加专业频道和专业对农节目数量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必须要强化市场意识,开放栏目运营机制,做到心中有三农,眼中有市场,以市场和农民的需求来推动电视节目的制作。为农民服务是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制作的出发点,其播出的对农节目贴近农民生活,更能生动有效地宣传各种对农政策和技术知识,开拓更多的专业对农频道以及对农节目不仅能有效满足农民的迫切需求,更能实现电视节目实用性与服务性的统一,让对农节目焕发更多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人文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人文绍兴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