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2013-08-01徐爱红邢莉云孙瑞芳

海南医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阻塞性依从性康复

徐爱红,邢莉云,孙瑞芳

(三亚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海南三亚572000)

·护理·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徐爱红,邢莉云,孙瑞芳

(三亚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海南三亚572000)

护理干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对该病的治疗除了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发病次数,缓解和控制症状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30例老年COPD患者实施康复依从性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50~85岁,平均(65.38±2.57)岁,病程9~26年,平均(12.42±2.75)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52~80岁,平均(64.45±3.73)岁,病程10~25年,平均(12.35±2.83)年。两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取对照研究法,对照组按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出院指导,半年做一次健康评估。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个性化教育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全面评估病情,与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指导方案,并采用PDCA循环法逐个落实个性化教育效果[2]。

1.2.2 心理护理COPD患者因病程长,预后差,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气促、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睡眠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长期忍受疾病折磨同时,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或害怕用药后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拒绝服药等,更加重呼吸困难而影响生活、工作能力等。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应主动接近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采取“一对一”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提供所需信息,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增强信心,缓解焦虑,争取家人支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的基本条件[3]。

1.2.3 呼吸肌功能锻炼呼吸肌功能锻炼包括放松练习、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和缓慢呼吸等[4]。①放松练习法:患者可采取卧、坐、站体位,放松全身肌肉。教导不易松弛的患者行放松技术,对拟放松的部位,先紧张收缩,体会一下什么是紧张,然后再放松,还可以做肌紧张部位节律性摆动或转动以利于该部肌群的放松。放松练习有利于气急、气短症状的缓解。②腹式呼吸锻炼方法:可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为1:2.5~3。③缩唇呼吸:患者吸气时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口哨样呼气,尽量深慢呼吸,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3,7~8次/min,每次10~15 min,每天训练两次。④缓慢呼吸法:COPD患者呼吸频率较快,呼吸幅度浅,潮气量小,解剖死腔所占比值增加,在通气量一定的情况下,肺泡通气量反而变小,而缓慢呼吸则与之相反,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量的影响,提高肺泡通气量,改善肺的通气效益。

1.2.4 体育锻炼根据病情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锻炼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散步、太极拳、体操、上下楼、骑自行车等。对病情重者,鼓励患者进行床边活动,注意做好防护工作。锻炼应以患者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坚持锻炼有利于提高体力、耐力和抵抗力。提高耐寒力,预防感冒与慢支急性发作。提高耐寒力,预防感冒与慢支急性发作。

1.2.5 饮食指导应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经济力量、消化能力和宗教习惯等,和患者、家属共同进行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食谱计划和安排。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补充适宜的水分、纤维素;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避免食用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易产气食品,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进食后不产生饱胀感为宜,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

1.2.6 氧疗指导慢性低氧血症可引起患者运动受限、体重下降、精神神经改变等,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改变缺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每日10~15 h,提高血氧分压。COPD患者因长期二氧化碳潴留,主要通过缺氧刺激呼吸中枢,而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 L/min或氧浓度25%~29%),维持血氧分压(PaO2)在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既能改善组织缺氧,也可防止因缺氧状态解除而抑制呼吸中枢。氧疗有效的指标为: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5]。

1.2.7 随访出院后每两周电话随访一次。6个月后,从两组患者掌握COPD诱因、干预措施、发作时应急措施、复发住院病例四方面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的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6个月后康复知识知晓率及疾病的复发率比较见表1。干预组患者的康复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疾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6个月后康复知识知晓率及疾病的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不仅有躯体上的不适,而且有严重的心理压力,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该病的治疗除了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发病次数,缓解和控制症状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其掌握诱因、掌握干预措施、掌握发作时应急措施等知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复发住院病例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可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切实可行的心理干预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精神上的影响,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生活状况、对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刘丽萍,赵庆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43-45.

[3]王荣,余小萍,朱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9A):45-47.

[4]居朝霞,刘霞英,陆忠华.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84-285.

[5]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

[6]宋继兰,王艳,高裕慧.实用康复护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6.

R473.5

B

1003—6350(2013)18—279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8.1168

2013-05-15)

徐爱红。E-mail:gsxyh1218@163.com

猜你喜欢

阻塞性依从性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