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V 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013-07-09张力荔李欢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病理学宫颈宫颈癌

张力荔 李欢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需要一个过程,从宫颈上皮内癌变到出现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需经历10~15年。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而早期癌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宫颈上皮内癌变的5年生存率可达100%。因此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防止宫颈癌发展至中晚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关,几乎所有的宫颈癌患者组织内都可检测到HPV DNA。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已不能满足临床检测早期宫颈癌的要求,假阴性较高,目前常规使用液基细胞学作为检测手段。本研究是通过液基细胞学 (TCT)、HPV DNA联合检测,探讨TCT、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进行早期宫颈癌筛查的高危妇女1025例,年龄18~67岁,平均 (40.3±11.6)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宫颈肥大、充血,部分患者白带增多及出血,宫颈糜烂547例。所有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前24小时内无性行为,不能对引导进行冲洗,避开月经期。

1.2 方法 所有患者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口,棉拭纸先拭去宫颈处过多的分泌物,然后使用宫颈刷在宫颈口处轻轻旋转3~5圈,将样本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试管中并将刷头这段保留与样本管中,记录患者姓名及就诊编号。

HPV DNA检测采用第二代杂交俘获实验,对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等高危型肿瘤相关HPV DNA进行检测,相对光单位值 (RLU value)/阈值 (Cutoff Value)≥1即为HPV DNA阳性。

TCT检测:将所取标本采用液基薄膜制片机进行处理,制备成直径为2cm的细胞薄层,采用95%乙醇固定,巴氏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患者在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做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分为:慢性炎症或HPV感染、轻度不典型增生 (CINI)、中度不典型增生 (CINII)、重度不典型增生 (CINIII)、鳞状细胞癌 (SCC),宫颈病理学活检≥CINI判定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V DNA、TCT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1025例患者中HPV DNA检查645例阳性,TCT检查643例阳性,病理检查417例阳性。HPV DNA、TCT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见表1。

表1 TCT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2.2 HPV DNA、TCT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PV DNA、TCT联合检测阳性共923例,阴性102例。联合检测敏感性96.2%、特异性14.4%、阴性预测值84.3%。HPV DNA单独检测敏感性76.7%、特异性46.5%、阴性预测值74.5%。TCT单独检测敏感性72.9%、特异性44.2%、阴性预测值70.4%。HPV DNA、TCT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PV DNA、TCT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显著低于单独检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各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比较 (%)

3 讨论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35~40岁和60~65岁为两个高峰发病阶段。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多产、地域因素有关。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研究结果显示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发病因素,美国癌症学会指出30岁之前每两年一次TCT检查,连续3次检查结果为阴性则常规3年普查一次,对于70岁以上妇女连续3次检查结果阴性且往前10年检查结果为阴性可停止宫颈癌的普查。宫颈癌的发展经历一个较长的阶段,在发展过程的任意一个早期阶段发现都可阻断向浸润性宫颈癌发展。因此对于宫颈癌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的关键。

国外已将HPV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手段,可以将具有潜在发病风险的妇女筛选出来。液基细胞学 (TCT)是在传统巴氏涂片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涂片更薄,细胞无重叠,染色清晰,减少了白细胞、红细胞的影响,不易漏诊,操作简单快捷。阴性预测值相对单独检测也具有显著差异,说明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的诊断效率。研究结果中所示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降低,可能是与TCT检查中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癌检出率较高有关。

联合TCT检查和HPV DNA检查在诊断准确率上较单一检查更为理想,临床推荐使用两种方法串联的方式,避免过度治疗或者不适当的治疗。

[1]刘向阳,冯飞跃,赵守华.美国癌症学会[ACS]2004年版癌症早期筛查指南解读[J].中国医刊,2004,39(7):49.

[2]章文华.宫颈癌筛查方法与我国宫颈癌筛查面临的新问题[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12):881-88.

猜你喜欢

病理学宫颈宫颈癌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