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2013-05-17马育彪傅秀娟许丽佳彭镰心赵江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年3期
关键词:苦荞无水乙醇磷脂

邹 亮,马育彪,傅秀娟,许丽佳,彭镰心,赵江林,赵 钢*

1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成都610106;2泸州医学院药学院,泸州646000

苦荞为蓼科荞麦属植物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鞑靼荞、万年荞、野南荞[1],是我国的一种特色小杂粮作物。苦荞中富含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等黄酮类化合物[2,3],现代研究表明,苦荞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抗衰老及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多种功效作用[3-5]。

普通黄酮类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较小,人体吸收较差。而据许多研究报道,将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复合,可制得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phospholipid complex)。复合物的理化性质较原物质发生较大的改变,亲脂性增强;并由于磷脂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部分,与细胞膜的亲和力较强,从而能够使磷脂复合物的生物性质发生明显的改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6,7]。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苦荞这一药食同源的植物资源,本研究设计将苦荞提取物与大豆磷脂制备成磷脂复合物,以有效提高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增强其功效作用。

1 试药与仪器

1.1 试药

苦荞提取物(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自制,含芦丁19.2%,槲皮素5.1%);大豆卵磷脂购自上海棋阳进出口有限公司(S75);槲皮素对照品(批号:100081-200907)、芦丁对照品(批号:100080-200707)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无水乙醇、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酸、正辛醇、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等均为分析纯,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1.2 仪器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B泵,SPDM20A检测器,LC-solutions工作站(日本岛津公司);RE-52B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B5-2型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上海司乐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HH-S(金坛市医疗仪器厂);BT403S、TB-214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公司);KQ-100DE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苦荞总黄酮含量测定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 mm × 150 mm,5 μm);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动相:甲醇-0.2%甲酸溶液(50∶50);进样量:10 μL。

2.1.2 样品的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芦丁和槲皮素对照品适量,甲醇溶解稀释制成每1 mL含芦丁0.048 mg,含槲皮素0.012 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制备好的磷脂复合物约40 mg,置于50 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3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0μL,按照拟定的色谱条件检测。

2.2 制备工艺评价标准的建立

利用苦荞提取物不溶于二氯甲烷,而磷脂与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均易溶于二氯甲烷的特性,将一定量的苦荞提取物与磷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减压除去反应溶剂,然后再加入适量二氯甲烷,充分溶解其中的磷脂及复合物,过滤,收集滤液。将二氯甲烷于水浴蒸干,收集固体,测定总黄酮的复合率。

总黄酮含量=芦丁含量+槲皮素含量

《商品学》教学质量评估多以试卷的形式,考察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不能有效的了解到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目的性太差。《商品学》课程中实行实践教学后,实践教学成果的相关信息如何反馈、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评估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难题。

按下式计算黄酮复合率:

2.3 单因素影响试验

2.3.1 反应溶剂

当苦荞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苦荞提取物的浓度为1mg/mL时,在室温下反应8 h的条件下,分别以无水乙醇、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醇(6∶1)作为反应溶剂,进行溶剂的选择。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溶剂对复合率的影响(n=2)Table 1 The effect of solvent on the complexing rate(n=2)

结果显示,以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为溶剂时,苦荞总黄酮与磷脂的复合率较高,考虑到试验中四氢呋喃制得的样品呈液态状,比较难以干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且四氢呋喃毒性比较大、价格贵,故选用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

2.3.2 提取物浓度的影响

以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室温,反应时间8 h,考察提取物的反应浓度分别为0.5、1.0、2.0 mg/mL 时的复合率。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提取物浓度对复合率的影响(n=2)Table 2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s concentration on the recombination rate(n=2)

结果显示,提取物反应浓度较高时,复合率较高,但是当反应浓度为2 mg/mL时,将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时,过滤较为困难,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缩短生产时间,节约生产成本,且2 mg/mL与1 mg/mL的复合率差异较小,因此选用1 mg/mL的提取物浓度进行反应。

2.3.3 苦荞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

以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苦荞提取物的浓度为1 mg/mL,室温,反应时间8 h,分别对苦荞提取物与磷脂反应的质量比1∶1、1∶2、1∶3 的复合率进行考察。结果见表3。

表3 提取物与磷脂比对复合率的影响(n=2)Table 3 The effectofmass ratio of the extracts and phopholipid on the complexing rate(n=2)

结果表明,随着苦荞提取物与磷脂的反应质量比例越高,复合率越高,但是试验显示,当二者的比例为1∶3时,反应得到的产物难以完全干燥,对试验结果有所影响,且增加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因此,选定苦荞提取物与磷脂的反应质量比为1∶2。

2.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以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提取物的浓度为1mg/mL,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反应时间8 h,分别在反应温度为室温、40、50℃时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温度对复合率的影响(n=2)Table 4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omplexing rate(n=2)

结果显示,反应温度为40℃和50℃时,其复合率明显较室温有所提高,且由于磷脂在高温情况下稳定性较差。因此选择反应温度为40℃。

2.3.5 反应时间的影响

以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提取物的浓度为1mg/mL,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40℃,对反应时间分别为8、16、24、36 h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反应时间对复合率的影响(n=2)Table 5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complexing rate(n=2)

试验结果显示,苦荞提取物与磷脂在24 h时,反应复合率较高,与36 h差异不大,因此初步将反应时间定为24 h。

2.4 制备工艺的确定与验证

根据上述单因素试验的考察结果,确定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优化工艺为: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为1mg/mL,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24 h。按照优化工艺制备3批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结果见表6。

表6 工艺验证结果Table 6 Validation results of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

以上结果表明,所确定的苦荞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复合率较高,适合用于制备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

2.5 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称取苦荞提取物与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适量,分别用正辛醇溶解,离心后待用。精密移取10 mL各样品的正辛醇溶液及不同pH的水溶液,置于50mL的锥形瓶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8 h后,静置,取上层正辛醇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3000 rpm离心10 min。移取上清液5mL,按2.1.2项下的样品测定方法处理,按上述色谱条件检测,计算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见表7。

表7 苦荞提取物及复合物中总黄酮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测定结果Table 7 Results of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total flavone in tartary buckwheat extracts and its phospholipid complex

结果表明,制成磷脂复合物以后,总黄酮在正辛醇 和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提高了约1.5~2.5倍,说明制成磷脂复合物以后总黄酮的脂溶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以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采用搅拌法制备了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得出制备复合物的最佳工艺为提取物的浓度为1 mg/mL,提取物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4 h,复合率能够达到80%以上。同时分别测定了苦荞提取物与苦荞提取物磷脂复合物在不同pH溶液中总黄酮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形成复合物后确实提高了苦荞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脂溶性,与文献[9,10]报道的天然活性成分形成磷脂复合物后可增强亲脂性的结论相符。

试验结果显示,苦荞提取物的复合率在80%以上,同时工艺验证结果证明该复合条件重复性较好。但与文献报道其他药物(如靛玉红[9]、吴茱萸碱[10]等)的复合率往往能达到90%以上相比要低一些,经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苦荞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减弱了芦丁、槲皮素等黄酮化合物和磷脂的分子键合,以致苦荞提取物的复合率未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1 Sun BH(孙博航),Wu YQ(吴雅清),Gao HY(高慧嫒),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of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J Shenyang Pharm Univ(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541-543.

2 Bi YP(毕研平),Su YF(苏艳芳),Cai X(柴欣),et al.Advances in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ies for plants of buckwheat.Northwest Pharm J(西北药学杂志),2008,23:116-118.

3 Zhang R(张瑞),Wang YP(王英平),Ren GX(任贵兴).Research status of tartary buckwheat.SpecWild Econ Animal Plant Res(特产研究),2008,1:74-77.

4 Li J(李洁),Liang YQ(梁月琴),Hao YB(郝一彬).Lowering blood lipid effect of flavonoids of tatary buckwheat.J Shanxi Med Univ(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570-571.

5 Liu CL,Chen YS,Yang JH,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artary(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and common buckwheat.J Agric Food Chem,2008,56:173-178.

6 Qu GX(翟光喜),Lou HX(娄红祥),Zou LJ(邹立家),et al.Progress on studiesof drug-phospholipid complexes.Chin Pharm 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800-803.

7 Sun J(孙俊),Chen ZP(陈志鹏),Cai BC(蔡宝昌).Preparation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phospholipid complex.Chin Arch Tradit Chin Med(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2671-2673.

8 Zou L(邹亮),Wang ZG(王战国),Hu HL(胡慧玲),et al.Determination of rutin and quercetin in tartary buckwheat extract.Chin JExp Tradit Med Formu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7):60-62.

9 Zhou J(周静),Wu ZH(吴正红),Ping QN(平其能),et al.Prepa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indirubin-phospholipid complex.Chin J Pharm(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394-397.

10 Liu S(柳珊),Tan QY(谭群友),Wang H(王红),et a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in vitroanti-tumor activities of evodiamine phospholipids complex.Chin Pharm 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517.

猜你喜欢

苦荞无水乙醇磷脂
水中火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苦荞花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城门苦荞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有机溶剂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六氟磷酸锂中26种杂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