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其防范

2013-04-12李梦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筹资信用企业

□文/李梦云

(邓州市审计局 河南·邓州)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筹资风险管理就是最突出的问题,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筹资难的问题,筹资风险管理形势严峻。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先天的弱质性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风险极易转化为筹资风险;筹资的高风险性又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对中小企业筹资做出慎重抉择。要缓解目前中小企业筹资困境,就应从其筹资风险角度入手,对中小企业筹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提出防范的措施,从而确保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畅通运行。

一、中小企业筹资风险概念

中小企业筹资,是指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运用恰当的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资金的行为。中小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为其提供筹资服务的经济主体,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利息或酬金及其相关权益受损的可能性。本文这里所指的筹资风险,不是只会造成损失的纯粹的风险,而属于一种投机风险,既可能带来机会、获得利益,又隐藏威胁、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筹资风险更复杂、可能性更大。所以,中小企业筹资风险识别、防范是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重点和关键。

二、中小企业筹资主要风险

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筹资行为受到阻碍。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资信劣势和体制等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筹集到短期的资金。而它的成本高、临时性的特点,使得中小企业经常面临发展和偿还的两难境地,如不及时进行资金的筹集,则将直接导致企业停产甚至倒闭。综合起来,中小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来自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

(一)来自企业外部的筹资风险。政府、银行、评估机构与公证机构是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相关者、参与者,它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对中小企业筹资影响较大,所以来自它们的风险基本构成了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风险。

1、国家政策变化带来的筹资风险。一是国家对外政治经济主张的变化、外交摩擦等因素,有可能导致中小企业筹资的外部环境恶化,引起中小企业偿付能力削弱;二是国家对内经济、金融政策的调整,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筹资形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小企业如果不能根据政策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可能对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形成制约或限制,最终导致这部分中小企业不能按预期计划运用资金和偿还资金。例如,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就能取得较好的信贷支持,其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的风险就较小;反之,国家限制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信贷支持,此类中小企业就面临着丧失外部筹资渠道的风险。

2、银行方面带来的筹资风险。银行方面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贷款利率提高所引起的风险。由于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筹资成本,企业不堪重负,引发偿债难的可能性;其次是贷款时机不当所形成的风险。由于银行贷款程序繁琐或效率不高,不能将贷款及时发放给企业,导致企业不能正常运用贷款,使企业蒙受损失,进而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下降;最后是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道德法律意识差所形成的风险。在发放贷款时,向企业进行不正当的要求,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

3、不利的信用评估所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筹资,一般需要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资产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对其产权的归属及其相关事物出具公证书。因此,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筹资资格、筹资规模和筹资成本。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一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评级机构不健全,无法出具客观、全面的资产评估报告、验资报告和公证报告,导致银行发放贷款依据不充分、贷款决策失误;二是评估机构、公证机构等筹资中介机构收费过高,使企业筹资成本过高;三是评估机构、公证机构的一些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忽视国家法律法规,有意出具虚假内容的验资报告、公证书,造成信贷资金的损失。

(二)来自企业内部的筹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管理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决策失误,易造成信贷资金的流失;二是资产重组或撤资所形成的风险。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可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情况变化等原因,部分或全部地撤出在中小企业的投资,导致企业资本减少、经营实力减弱,打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使企业难以实现预期收益目标;三是市场竞争方面的风险。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中小企业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在市场中是不断变化的,其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势必会影响企业预期收入实现,收入减少,自然会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

中小企业筹资面临如此多的风险,是受内因和外因的双重影响。内因方面,中小企业大都是近十多年来刚起步、发展的,资金和人力资本配置相对薄弱,内部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对筹资业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强;外因方面,我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仍在进展中,制度和环境的不利影响仍然客观存在,增加了引发筹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制度因素

1、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不利于决策者正确制定筹资方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做假账、做错账的情况,企业的决策者不能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不当的筹资决策,加大了筹资风险。

(2)中小企业筹资渠道有限,方式单一。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少,要加快企业发展,多数采取债务融资。但是,如果负债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不仅不能加快企业发展,反而使企业的正常运行受到了影响。中小企业的短期负债比重过大,导致企业不能进行长期投资,并且经常受到还债压力。而且中小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有限;经营收入不稳定;获取现金能力较弱,现金流量少。因此,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有限,信用不足。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使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十分困难。筹资渠道少,加大了筹资成本,提高了筹资风险管理的难度。

(3)中小企业不注重金融工具的应用,加大了筹资成本和风险。例如,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由投资过热引发筹资过度;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反之亦然。如果企业与经济规律相背而行,就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加大了筹资风险。

2、国内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育阶段,本身也不够完善。就目前国内的金融和法律制度而言,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信用环境不够健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监管体系不够有效等。虽然各级政府也成立了一些以中小企业为资助对象的政府基金,但是政府基金运作缺乏必要的保证制度,基金管理的经验不足,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二)观念因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经营管理者的这些思想观念,可以说是企业生命的保证。当前,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心存侥幸、诚信不足、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甚至价格欺骗、逃债毁约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中小企业的信誉度较低,从而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介入非常谨慎。

四、中小企业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以上对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各个层面的表现进行讨论。但是,对于具体的每个中小企业筹资而言,它们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的筹资风险,加之作用于筹资风险的各种因素相当复杂,因而在防范和控制上,不能只针对某种风险而片面地讨论防范措施,而应从全局上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综合应对策略,从国家政策法规、信用环境保证和中小企业自身风险治理机制建设三方面有效结合来防范筹资风险,进而强化筹资机能,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窘迫。

(一)国家政策法规。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都离不开政府的帮助。虽然政府一般不直接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在其筹资过程中发挥政策引导和纽带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的政策法规与企业的筹资渠道有重要联系。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在法律法规上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视同仁,并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全面制定《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社会信用管理基本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从而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套法规。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首先应含有对中小企业筹资予以扶持和优惠的条款,将其作为整个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对为中小企业筹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做出规定,减少对它们的限制,加强对它们扶持的力度,将此作为拓展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环节。并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为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充分运用政府的力量,缓解中小企业的市场融资困难,并引导商业性资金的介入;由政府出资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机构,以降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为了推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还有必要建立中小企业的出口信贷银行,并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作用,对中小企业的出口提供必要的担保。成立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该以保本微利为经营宗旨,拥有遍布全国的网络机构,这样才能贴近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其他商业银行跟进也才会有信心。

(二)信用环境保证

首先,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治理。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改变,将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提升,在筹资过程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既减少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又降低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用风险。根据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治理,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对于企业经营环节中发生的各项营运成本、贷款违约率、违约损失率、抵押物变现率以及各个信用等级的迁移度等数据进行持续观测和记录;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加快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服务网络;对严重失信企业予以公示和通报;加强信用担保机构与各级银行之间,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

其次,在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治理的基础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家独立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全国性的、非赢利性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在初期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为主,其长远目标则在于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这一措施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自身风险治理机制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种类也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小企业必须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营实力、拓宽筹资渠道。

首先,增强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中小企业只有自身实力增强了,在社会中的地位才能够得到提高,才能取得在市场上筹资的基本资格。中小企业首先应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结构,树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竞争意识,加快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建立自己良好的信用,以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减少筹资障碍,降低筹资风险。

其次,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筹资渠道。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筹资渠道高度依赖于银行信贷,其他筹资渠道极其缺乏,这就使中小企业筹资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为减小融资风险,中小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可以着手考虑企业债券、融资租赁、风险投资以及获取其他企业直接投资等筹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筹资途径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中小企业在融资途径的选择上,应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入手再结合外部环境对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谨慎地选择合适的筹资模式。

[1]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29.

[2]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7.5.

[3]赵旭,吴冲锋.基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与借鉴.世界经济研究,2004.5.

猜你喜欢

筹资信用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