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首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2013-04-12田官平张淑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吉首市吉首湘西

□文/田官平 张淑媛

(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吉首)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毗邻鄂、渝、黔三省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全国、全省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点市、试验区。该市总面积1,077平方公里,人口30万,其中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74.5%。吉首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先后养育了吴八月、杨岳斌、罗荣光、石启贵、张一尊等一批民族英才。吉首市山川绮丽,风情独特,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德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乾州古城、矮寨公路奇观和特大悬索桥等一批优质旅游资源。拥有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歌、西鼓、南戏、北狮、中春”的民族文化格局。吉首市处于张家界-凤凰黄金旅游线的中间节点,具有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极为有利的条件。近年来,该市旅游产业以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战略为引领,发展势头强劲,被评为“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城市”、“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强县市”、“最美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名市”、“亚洲金旅奖·十大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名市”,2012年接待旅游人数572.89万人次,同比增长72.3%,实现旅游总收入34.52亿元,同比增长92.63%。

一、吉首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区位优势。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交通便利。G209、G319线和S229国道线与枝柳铁路贯穿全境,常吉、吉茶、吉怀及在建的吉恩、凤大等高速公路在该市交汇,是国家规划中的18个高速公路枢纽城市之一;铜仁·凤凰机场的建设,枝柳铁路复线、黔常张铁路的即将贯通,吉首四面进出通道全部打通,这使得该市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

2、人文景观优势

(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德夯。德夯景区离吉首主城区只有30分种左右车程。景区2009年接待游客2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9亿元。景区内共109个主要景点,其中一级景点18个,二级景点33个,三级景点31个。保存完好的德夯峡谷、吉斗苗寨民族风情、矮寨盘山公路奇观;刚刚建成的吉茶高速特大悬索桥(世界第一),成为近期旅游的最大亮点。“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的旅游品牌日益响亮。2012年在这里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鼓文化节,首届中国德夯国际山地户外旅游节,成功挂牌“中国户外运动基地”;成功打造民族风情歌舞晚会《德夯玛汝》,原生态傩文化表演节目《太阳树》。成功举办“2012湘西矮寨大桥国际低空跳伞节暨阿迪力矮寨高空走钢丝活动”和“中国女子职业围棋精英赛”等节会活动。被评为2011年度省级文明景区,获“湖南省风景名胜区行业发展成就奖”。

(2)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乾州古城。乾州古城距今约有1,752年(公元260年唐朝时期,割沅陵郡西地置泸溪县,当时的乾州为一小村,苗语叫吉吼,隶属泸溪县管辖)。宋元时期,“潕溪蛮夷”不服朝廷管辖,朝廷常派军队征剿。明清时期朝廷在湘西、黔东南地区广修边墙,设兵营,建碉卡,阻隔边民。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乾州古城由原来的小土城不断扩大,建成大石头城,有护城河环绕,城外有头炮台、二炮台、三炮台护卫,南有镇杆城,北有喜鹊营。在冷兵器时代,乾州古城是最坚固的城堡,是南长城军事防御线上重要的指挥中心,与铜仁、镇远等古城遥相呼应,共御边关。清朝中衰之战——乾嘉苗民起义的主战场就在乾州境内。乾州古城不仅在古代军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军事人才,有从法国人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陕甘总督杨岳斌,有誓死保卫天津大沽炮台的天津总兵罗荣光,有民国时期陆军次长傅良佐,有主持编写《国民革命军陆军步兵操典》的中将杨安民等。乾州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如近代“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金石书画家杨味蔬等。

古城四周环山,中为盆地,有天星河、万溶江从中穿过,三陆横陈,形状恰似《易经》中的乾卦,按照古代地理学规则,这里是建城造市的理想之地;又因为两河之间的陆地称之为州,所以古人把这个地方叫做乾州。古城内自然景观、人工建筑和人文环境高度和谐统一,极具天人合一的建筑奥妙。

古城位于吉首市城南区,是神秘湘西的文化窗口,州、市两级政府重点推出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古城总面积47公顷,其中历史街区为27.39公顷。2005年乾州古城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规划保护的核心区面积0.47平方公里,风貌协调区面积2.3平方公里。古城以“一城、一园、一坊”突显湘西文化特色。“城”即乾州古城,“园”即“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坊”即“湘西坊”。

古城内有十里古街,城外有十里边墙。从军事防御性建筑到祠堂会馆、楼阁古塔、古城巷道、河道码头及明、清时期的特色建筑群随处可见。古城内北城门、胡家塘古民居群、罗荣光故居、文庙、抗日文化纪念馆、杨岳斌故居、观音阁、节孝牌楼、万溶江画舫观光、三王阁风雨桥、人民广场等都是极具民族特色、历史内涵的旅游景点。世居此地的土家、苗、汉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古城光辉灿烂的文明史。阳戏、辰河高腔、傩戏、汉戏、苗剧是古城里的主要戏种。四月八、赛龙舟、六月六、玩龙灯、耍武术、赶秋对歌、赶庙会、巫术绝技等民俗节庆活动,充分体现了古城人民的古朴民风。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迄今为止,湘西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3,200多项,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0项;国家级传承人18位,省级44位。2004年4月湘西州被纳入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单位。2010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园内百工坊里,您可以看到工艺大师现场织锦,绘制苗画,雕刻傩面具、砚台、菊花石以及手工制作粘贴画等,可以亲身感受湘西民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湘西坊是湖南省民族旅游商品示范点,它以乾州古城为依托,汇集湘西的特色商品、地方饮食、休闲文化为一体。

3、政策优势。吉首市享有民族区域自治、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武陵片区扶贫开发、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等多种优惠政策。近年来,吉首市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从土地使用、行政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与投资者的支持,努力在市场准入、筹资融资、税费征管、执法用法等方面营造一个放心惬意的环境。

(二)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战略性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战略的实施,无疑对于湘西州来说就是战略性的机遇,使湘西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重要,这种机遇更增强了当地政府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给吉首市乾州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

2、国际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

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到2020年,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国际旅游业的总消费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为吉首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结构转化、旅游各相关行业重组优化,以及新市场的开拓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旅游市场的拓展,张家界、凤凰旅游线路的日趋成熟,将辐射并影响到吉首市的旅游发展格局。吉首市旅游战略地位将在全省、全国同行业中得到提升,迎来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机遇期。

3、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的时尚观念已形成。由于城市体系日益庞大化、复杂化,人民对旅游的需求及其动机的转变为全球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回归自然、反璞归真,文化生态旅游、健康消费等观念已在大多数人当中形成,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吉首市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突出优势,而具有了这种文化生态比较优势,就是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劣势(Weaknesses)分析

1、交通业挤压。从大湘西的交通布局来看,长石铁路,黔、张、长铁路布局在北方,湘西州失去了与长沙直接联系的铁路通道;渝怀铁路布局接头于怀化,吉首在铁路竞争中再一次输给怀化。在航空方面,张家界有荷花机场,怀化有芷江机场,黔有铜仁机场,吉首无机场。吉首市边缘化状态明显。

2、旅游业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差,级别普遍低,星级饭店仅5家,娱乐购物配套设施不能适应旅游发展要求。

3、缺乏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

文化旅游的本质在于文化,旅游只是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存在。旅游者渴求认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容,希望通过学习、体验等实现参与,实现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吉首市目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未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意义,产品的开发局限于单纯的资源陈列的静态之中,同时也缺乏对土家族、苗族、侗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充实。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空间上的竞争替代关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聚居区,其旅游资源和产品必然存在相似性,必将形成旅游市场竞争,导致吉首市旅游市场的客源分流。张家界、桂林自然风光旅游,凤凰县古城旅游等都给吉首市旅游带来替代性的竞争威胁。

2、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以民族文化为主的旅游活动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民族间文化介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在全国性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各地的客源市场不断拓展,不同程度地导致当地民族文化的异化和遗失,这些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逐渐减弱或者消失,会使当地旅游业失去自己独有的特色,差异性的减弱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吸引力。

3、发展文化旅游所需要的社会文化背景欠佳。发展文化旅游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文化旅游资源所在地文化的传承性,国民文化教育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程度等。吉首市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给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

二、吉首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和策略

目前,吉首市旅游业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SO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可以表述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相融合,实施政府主导、市场为基础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制定符合这一战略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一)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将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吉首市及所属乾州古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旅游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们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

1、制定民族文化旅游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的集中体现,也是规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指导景点布局和项目设计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湘西州一些文化旅游景点和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吸引力不强,导致资源和投资的浪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和精心策划。因此,应把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放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2、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开发策略。

要积极开拓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基础性、示范性的产业项目的中长期发展。从促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设计、新型文化产品的培育、重大文化项目的编排、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等方面提出新思路,并就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园区建设、文化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研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项目规划建议。通过具体项目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

3、提高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意识,加强保护和管理。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将管理部门保护的单向行动逐渐转化为人民大众与政府部门双向互动的行为;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建设,使景区和古城保护落到实处。

(二)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相融合战略。吉首市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应顺应国际文化旅游潮流,紧紧围绕旅游发展文化,依托文化发展旅游。

1、围绕“武陵山区新型旅游中心城”的战略目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建立快速交通体系。一是航空:在现有便捷可利用的半小时至两小时可达的铜仁、张家界、凤凰机场基础上新规划在吉首花垣边界建设湘西机场;二是铁路:规划玉屏-张家界快速铁路,新增秀益铁路和遵吉铁路;三是高速公路:杭瑞、包茂高速以及规划拟建的吉恩高速在吉首交汇。将国道319、209改造成二级路,形成吉首城际干道。

(2)加强与武陵山区各景区的联系,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吉首市地处武陵山区大旅游圈张家界、凤凰、梵净山、崀山景区“五点一线”的中心节点上,应与围绕吉首、大湘西及武陵山区三个层次旅游圈内的著名景区加强联系,推进跨地域旅游营销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市场共促、客源共有。

(3)完善吉首市域景区、景点布局。①三个核心景区:德夯风景区、乾州古城景区、酒鬼工业旅游区;②两个休闲旅游区:八仙湖风景区、天星湖风景区;③一带:生态旅游为主的峒河国家湿地公园带;④八大森林公园:规划小溪、花果山、镇溪、芙蓉岗、双吉、红山、湾溪、西郊森林公园。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

(1)整合州域优秀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打造武陵山区文化硅谷。乾州东区规划完善“城、园、坊”一体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乾州南区结合州文化馆、州图书馆、州群众艺术馆及拟迁建的州博物馆等建设文化城;吉首市老城区结合黄永玉捐建的“肥、爱、花、醉”四桥,重点规划建设“峒河黄永玉文化艺术公园”;德夯风景名胜区主要是打造与旅游互动的民族文化展演。

(2)建设吉首“文化新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文化是城市形象的深度体现,也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支撑和灵魂。①建设四大文化体系:一是覆盖城乡的文化网络体系;二是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体系;三是多领域的文化精品体系;四是构建文化产业体系。②创新文化产业机制。一是创新社会办文化机制;二是创新政府管文化机制;三是创新公益文化单位运作机制。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创作出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

(3)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为一体。引领湘西文化旅游发展转型,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为一体。①打造德夯大峡谷实景剧场。剧场以开合式结构设计,形成集山水实景、舞台艺术和3D电影动漫技术为支撑的大剧场。拍商业电影《德夯大桥》,把世界第一悬索大桥、大峡谷、民族历史文化和当代故事结合起来,形成能够穿越时空隧道的商业大片;②创办乾州古城的《湘西·风雅颂》大型演艺。将发生在大湘西这块热土上的各民族开天辟地的伟业,绚烂多彩的创造,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音乐、舞蹈、杂技、魔幻以及现代化声光电等数码技术,超空间、跨历史、多手段、全角度地推向旅客。

(三)政府主导、市场为基础发展战略

1、政府主导。政府的职能主要集中在制作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建立保障市场运作的法律基础和维护产权;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保持宽松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础设施;维护收入的公平分配;保护生态环境等,以确保实现民族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近期要加快推进矮寨奇观和乾州古城创建5A级旅游景区。启动实施矮寨大桥观光电梯(茶峒岸)、缆车(吉首岸)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和大桥两岸观景平台建设、观光通道改造。规划建设乾州多功能影院、文峰楼、博物馆、罗荣光纪念馆等一批展示古城形象的项目。

2、市场为基础

(1)企业主体。吉首市民族文化旅游企业主体还刚刚起步,目前已吸引了十多家大的投资机构前来洽谈,与北京现代家园置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3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与华天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了“吉首谷韵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吉首旅游业商会。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旅游企业的建立和壮大。

(2)拓展市场,实施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战略。①以“谷韵吉首,带你走进神秘湘西”城市品牌为统领,让“游湘西,奔乾城”旅游品牌日益响亮。还要继续选择具有垄断性、稀有性的资源,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牌;②继续深入打造“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矮寨德夯景区品牌,大力宣传“张家界看山、吉首看桥、凤凰看城”大湘西旅游市场精品线路;③进一步打造“吉文化”民族文化产品品牌,加大民间工艺品开发力度。一是抽象艺术,如民族歌舞、民族风情节目等;二是实物表现,如民族工艺品、民族服装等。

[1]陈宇波.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宁夏党校学报,2007.2.

[2]胡丽芳.三峡旅游空间拓展影响下湖北恩施旅游业发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3]田官平,张华,舒婷.芷江县发展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6.10.

猜你喜欢

吉首市吉首湘西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欢乐湘西
民族文化元素在吉首市道路边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吉首市苗族传统节庆场景为例
湘西 国画
吉首市乒乓球俱乐部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吉首市开展精准扶贫培训工作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