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3-04-02曾全胜刘长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生产性校企

曾全胜,刘长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真实的工作情境,是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热点所在。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知识、技能、态度最好的培养途径是通过实践认知知识,习得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在当前复合、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要对接行业(产业),工学结合,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这更离不开生产性实训。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信息量非常大,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学习的针对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长期研究已证明,学习者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主动积极的学习针对性强、学习效率和质量高。因此,生产性实训教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设具有真实工作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及特征

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的界定,国内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要突出“生产性”,即能够生产出真实产品或提供真实服务;有的则强调实训环境的“仿真性”,认为只要能模拟真实工作情境,不一定要有真正的产品或服务。作者认为,当前高职教育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中,一定要准确把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一个高水平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突出实训基地的“企业属性”、“生产属性”和“教学属性”。只有企业真正参与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生产经营和教学管理,才能保证基地的设备与行业、企业对接,基地的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基地的现场管理与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对接,基地的技术与工艺与企业对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在基地的实训中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课程考核的社会评价。这也是教高2006[16]号文强调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的根本内涵所在。

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对接行业、企业,为培养社会急需的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建设初期就要系统规划,从设备、产品、工艺、管理、企业文化、基地布局、组织运营、生产管理、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均要进行系统设计,确保基地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实用性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教学的实际需求,既要与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又要适应专业和专业群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同时,建设中既要考虑方便教学,又要符合工厂的生产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科学设置基地对接的专业;合理设置实训工位,满足教学和生产需要;合理安排车间布局,设置必要的实训教学区域,安放投影仪、教学白板、工艺看板等。

(三)真实性原则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从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现场管理、质量安全、考核评价等方面要按照企业的标准车间来建设,以企业管理模式为主组织实训教学。

(四)先进性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场地的布局、实训设备设施配置科学合理,反对盲目超前的规划,但至少要考虑今后三到五年的发展需要,能够代表行业技术应用的主流水平和发展趋势,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五)效益性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是比较大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基地的功能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教学功能、研发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等。把基地建成区域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应用项目研究与推广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基地、产品生产基地。

三、长沙航空职院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为进一步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探索“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1],培养高端“双师”型教学团队,以产学研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取得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决定启动校内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与洽谈,2011年6月,学院与深圳旭昕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校内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基地于2011年下半年顺利的投入教学和生产,实现了校企双赢。其基本建设内容为:

(一)互惠共赢合作机制建设

目前校企合作经常出现“校热企冷”现象[2],主要是合作没有形成互惠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学校一般关注的是校企业合作带来的教学和培训能力的提升,企业关注的是基地能否有效降低企业发展风险、提高企业项目攻关能力,提供企业急需的员工,减少税费等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效益等。如果两者之间找不到利益交叉点,合作难以成功或难以长久。专业系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调研期间,对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确认与深圳旭昕电子的合作前景较好。对学校而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一是给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二是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理念、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形成依托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定期换岗交流培养师资团队,满足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三是降低了学校办学资金的压力,学校可将这些资金投入其他的内涵建设。对企业而言,为扩大生产投入大量资金建厂建线,建设周期长,同时面临的风险大。因为公司产品半数以上销往国外,由于国际市场订单波动大,如果国际订单萎缩,企业投资就会打水漂。与学院建立基地,可以节约厂房建设的资金,实训基地平时生产的产品可以有效解决其产能瓶颈,并且与学院合作,学院充足的人力资源给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技能人才,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管风险。基于以上良好的基础,校企双方建立规范、配套的运营管理机构、制订合作管理制度,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确保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良性运行。

(二)运营管理模式建设

目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流的管理模式有学校主导管理模式、企业主导管理模式、校企分工协作管理模式。学校主导管理模式是由企业赞助设备,学校完全自主进行建设、独立经营、核算、自负盈亏。这种管理模式能充分保证实训教学的安排,但学生实训情境与真实工作环境可能有较大偏差,且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办学,生产经营不是学校的主业,生产管理落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基地的生产经营难以顺利开展,这又势必影响正常的实训教学工作;企业主导管理模式是学校提供场地,基地由企业建设、经营、核算、自负盈亏。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引进了企业的管理制度,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是企业的真实环境。不足是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训的安排和实训内容难以保证;校企分工协作管理模式是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学校在基地管理中具有较大的权利,在企业指导下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管理、产品开发,下厂锻炼,组织学生项岗实习。这种模式能较好地保证实训教学的安排落实到位,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现代、规范的管理,畅通的销售渠道,雄厚的资金,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向。我校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了这种合作方式。基地日常运行管理由学校主导,深圳旭昕微电子有限公司派生产与技术骨干指导生产实训,为学校培养生产管理与技术人员。企业负责提供原材料、技术、工艺和产品的销售。同时,为确保实训教学工作落实到位,生产基地由旭昕电子投入SMT贴片线一条,包括自动锡膏机,高速贴片机及回流焊设备,组装调试线4条,确保生产实训工位达60个,同时企业只将一些成熟产品、稳定的订单交给基地生产。这样,基地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根据教学需要确定产量、生产周期,解决了生产与实训间的矛盾。

(三)教学模式建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工作情境、协作、会话等实训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3],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因此,实训基地推行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载体、教学考评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组织管理以班组为单位进行,以汽车倒车雷达等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根据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资源,采取企业质量、安全、工艺标准等考评制度评价学生的实训过程,培养职业能力。工作中学生按工艺流程实行定岗轮训,每一道工序在上岗前,基地都要安排具有企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的专门技术人员集中对学生进行《操作规程》教育;同时,在岗位轮换中由工位的前一操作者负责轮换者的培训,并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负责整体把控,让各实习学生互为师徒,增进同学感情,提高团队合作意思,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素质教育。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定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要求,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培养教师的在生产一线的操作技能、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工厂在产品试生产期间安排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指导教师组织实训教学、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基地的生产管理、工艺编制等工作完全能由实训教师独立承担完成。

(五)文化建设

实训基地导入企业经营文化,实施6S管理、现场星级管理,从班前班后的6S管理活动、定置管理、形迹管理、考勤管理,到生产看板、综合管理看板、质量安全教育,时时刻刻让学生接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团结协作意识,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1]刘春英,吴德华,朱国军.“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2]王桂花,钱廷仙.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12).

[3]张福荣.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4]李斌.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11).

[5]高俊文,邹心遥.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跟踪研究[J].教育导刊,2011,(4).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生产性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