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力化规模养蚕技术推广

2013-03-31茆迎春

蚕桑通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蚕座蚕室养蚕

茆迎春,魏 勇

(江苏省射阳县蚕桑生产服务站,江苏射阳224300)

随着国家宏观战略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在部分蚕区不同程度地制约蚕桑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就根据本地区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农村小蚕电气化共育、大蚕简易蚕房斜面条桑育及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等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应用,做一些尝试。

1 小蚕自动温湿度控制器应用

1.1 推广应用温湿自动控制器的优点

1.1.1 省工省本,使用方便

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只要按照要求,加入规定的水,插上电源,将仪表按目的温湿定位即可工作,既减轻了人工昼夜值班加温的麻烦,又利于推广省力化养蚕1日2回育技术。

1.1.2 蚕体健壮发育快

温湿度自动控制器能控制蚕室内的温度,共育小蚕不会出现昼夜温差,24 h内保持蚕儿的适温范围,小蚕生长快,发育齐,达到10 d眠3眠的技术要求。

1.1.3 提高桑叶利用率

用木屑煤炉加温,很难控制蚕座上的桑叶不干瘪。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在推广二回育的情况下,给桑后桑叶不萎凋,小蚕能正常吃上保鲜的叶子,达到良桑保食,提高食下率。

1.1.4 改善蚕室小气候

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补湿蚕室无烟无味,给人和蚕营造良好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养蚕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蚕儿健康发育。

1.2 温湿自动控制使用的技术要点

1.2.1 调控湿度

小蚕适宜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生长发育,随着蚕龄的增大,给桑量相对增加,蚕座湿度也相应加大。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正常保持一定湿度。为节省电耗,蚕匾四周增添围帐,小蚕长期处于全封闭的多湿环境中,蚕座的蚕沙也因多湿而发霉,高温多湿会诱发黑尾病,湿度过大会诱发僵病,高温闷热会诱发脓病。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在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育小蚕时,首先将仪表湿度按说明要求的温湿差降低0.5~1℃,以降低小环境中的湿度。其次是通风换气,在1~2龄眠期将塑料薄膜围帐打开加温,保持眠中干燥。3龄蚕揭去塑料薄膜围帐加温补湿。各龄蚕每次给桑前1 h揭去防干纸,进行通风换气。

1.2.2 重视除沙

小蚕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关键要把握及时除沙。一般1龄蚕不除沙,2龄起除、眠除,3龄起除、中除、眠除,至关重要的是眠前和起蚕除沙。眠前除沙,防止蚕沙过厚发酵霉变,制造有害病菌。起除主要是起蚕处于易感期。对病原物和抵抗力弱,不清除蚕沙中的有害菌源会诱发多种蚕病。这是温湿自动控制加温,控制湿度过大减少蚕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次,为了蚕作安全,各龄起蚕用抗菌制“402”500倍液浸网覆盖蚕体,防僵效果明显。

1.2.3 蚕匾错位

现行自制推广使用的木制层叠式蚕匾,规格为长度15 cm、宽85 cm、边高6 cm,匾脚12 cm,对育蚕数量多,蚕叠式排放密度高的户,蚕座上下左右空间小,透气性差。因此,在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时,为降低湿度,在蚕入2眠开始,将蚕匾宽度各占1/2搁置,增大蚕儿的透气空间。3龄蚕在中午前后还需适当开启背风门窗通风换气。

1.2.4 换晒蚕具

共育小蚕期对蚕室内闲置的蚕具和除沙换下来的蚕具要经常暴晒,用过的蚕网、防干纸等蚕具,每用1次都需要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备用。蚕匾下垫的纸物要除1次沙更换1次。这些主要是防止温湿自动控制器补湿效果好,蚕室内环境湿度大造成蚕具霉变带菌,控制和减少蚕发病而采取的措施。

1.2.5 撒“三七”糠

蚕期除了要抓好常规的易感蚕体蚕座消毒防病工作外,在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育小蚕时,每天晚上给桑前,各龄眠前止桑及眠中要增撒“三七”糠吸湿消毒。各龄起蚕,须用熏烟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和环境消毒。

1.3 温湿自动控制器应用效果

在推广应用温湿自动控制器中,开始由于没有及时掌握上述要点,导致部分养蚕户蚕儿发病,个别农户甚至弃机换炉加温。近年来,我们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摸索了一些经验,小蚕共育质量明显提高,小蚕状、食桑旺、蚕病少,使温湿自动控制器在我地得到全面推广并发挥有效作用。

2 大蚕简易蚕房建造技术应用

2.1 简易蚕房的建造

2.1.1 蚕房的选址

简易蚕房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家前屋后有遮阴物,且远离公路农田和污染源的地方。

2.1.2 蚕房的材料准备

根据饲养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般准备有砖、水泥行条、水泥柱、木料防雨防晒网、门窗等材料。

2.1.3 蚕房的建造

在不妨碍蚕生理的前提下,利用当地拆迁下来的建筑材料建造简易蚕房,这样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效果良好。蚕房是砖墙,南北两边开窗,可在东边或西边开门。蚕房一般长24 m,宽12 m、高2.6 m,砌成3间。室内放活动蚕架,可上下活动,便于给桑和除沙。蚕架每层间隔0.23 m,最下层距地面0.4 m。下边地面采用水泥地坪,可一边高,一边低(留出水洞),便于消毒出水。

2.2 简易蚕房养蚕的技术要点

2.2.1 搞好养蚕前的消毒工作

先用清水将水泥地面冲洗干净,在大蚕进室前7天,用2%福尔马林加0.5%~1%石灰混合液或1%漂白粉液消毒1次,以后用毒消散4 g/m3或熏毒威5 g/m3熏烟消毒,最后地面撒一层新鲜石灰粉补充消毒。

2.2.2 适时进室

蚕在小蚕室饲养到4龄第2 d,可搬入简易蚕房内的蚕架上饲养,如饲养量大,在5龄喂二回桑后,将部分蚕连同蚕沙一起移到地面上,地面上的蚕座面积稍大于蚕架上,可防止上层蚕掉下摔伤。

2.2.3 给桑方法

每日给桑2至3回。5龄期春、晚秋可进行斜面条桑育。做到看蚕给桑,及时做好匀蚕补桑工作,提高蚕的叶丝转化率。

2.2.4 做好温湿度调节

蚕房内可设置铁皮管道或壁灶等加温设施。使蚕房既能通风换气,又能保温保湿,如高温干燥天气,可在墙壁及地面喷水,降温补湿,也可结合添食药物巧吃水叶;低温多湿时,可在蚕房内加温排湿。做到白天注意通风换气,夜间注意保温。

2.2.5 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

在5龄饷食前,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10 min后加网撒桑叶,在每日晚上撒一次新鲜石灰粉,按常规添食氟哌酸和灭蚕蝇,迟眠蚕和弱小蚕要集中起来隔离饲养,发现病弱蚕要及时淘汰。

2.3 简易蚕房的应用效果

2.3.1 经济耐用

一幢长24 m、宽12 m的简易蚕房,可饲养8张以上的蚕种,投资12000元左右,而建相当面积的室外大棚还需另加3000元左右。况且塑料薄膜易老化,而简易蚕房坚固耐用、经济实惠,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可谓是一劳永逸。

2.3.2 提高养蚕工效

活动蚕架和地蚕相给合饲养,比普通养蚕工效提高1~2倍。

2.3.3 便于温湿度调节

简易蚕房具有防雨、防闷热的特点,可抵御各种不良气候,遇高温闷热天气,可开窗通风换气;在低温多湿天气,可升温排湿,有效地控制了目的温湿度。克服了其它室外饲养的中午高温闷热、夜间低温多湿的弊端。

2.3.4 消毒效果好,蚕病明显减少

简易蚕房上面有防热布,下有水泥地坪,既易扫刷、清洗,又易药物喷洒、薰蒸消毒,真正做到消毒干净彻底。加之简易蚕房透气性能好,空气新鲜、凉爽,适于大蚕饲养,所以蚕病发生量明显低于其它室外饲育。据调查,平均发病率一般低于其它室外饲育3~5个百分点,平均张单产比其它室外饲育提高5~8 kg。

3 斜面立体条桑育技术

3.1 斜面立体条桑育的好处

3.1.1 省工、省力、实用

斜面立体条桑育养蚕,采用剪伐方式收获条桑,直接饲喂,每日只须给桑1~2回,5龄期无须除沙,且可直接进行自动上蔟,较之传统养成蚕可节省用工1/3以上,蚕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有助于养蚕户扩大规模经营,对蚕业的稳定和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1.2 减少蚕病发生

由于蚕座呈斜面立体结构,幼蚕群体呈立体分布,不仅相互之间发生抓伤和机会大大减少,而且因为无须加网除沙,不出现人为创伤,加上幼蚕排出粪便自然流落地面,实现蚕沙自动分离,减少了病原的交叉感染,可有效降低蚕发病率,提高结茧率。

3.1.3 节省蚕室蚕具投资

斜面立体条桑育养蚕,不仅可节省一半蚕室,而且由于5龄期不需要蚕匾和蚕架,仅需部分竹篙,每张蚕种还可节省蚕具等一次性投资90元以上。

3.1.4 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

斜面立体条桑育养蚕,桑叶新鲜,食下率增加,大大提高了桑叶的利用率;环境适宜,幼蚕体质强健,发病率降低,死笼率明显下降;加上配合进行斜面立体自动上蔟,蔟中通风性能好,蚕茧质量明显提高。

3.2 斜面立体条桑养蚕技术要点

3.2.1 新梢粗长,桑叶成熟

为达到这个要求,在桑园管理上应采用冬季重剪梢,剪梢比例在50%左右,并增加春期长叶肥的施用量,还可适当推迟发种时间,在3龄开叶时桑树全面摘芯。以提高梢部桑叶的成熟度。搭斜面用的桑条一定要在桑树新梢基部交叉口带老梗剪伐。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斜面高度,实现稀放饱食,也能提高的斜面牢固度。

3.2.2 蚕要发育齐一

适当推迟5龄饷食的时间,幼蚕饷食前先撒防僵粉进行幼蚕消毒,10 min后将带老梗的条桑均匀地摊放在蚕座上约2 h左右,等幼蚕爬上桑叶后再依次轻轻拿起条桑,剪口朝下,梢头朝上呈“人”字型放置在已填好带叶新梢的斜面上。开始时桑条与地面的夹角应掌握35°左右,随着给桑量的增加和蚕座面积的增大逐步扩大到45°,搭斜面时要留足空间,一般2排斜面中心之间应有2 m的距离,4 m开阔的房屋可搭2排,以方便操作。为防止幼蚕上蔟时往墙上爬,蚕室四周一般不宜搭斜面养蚕。

3.2.3 合理给桑和管理

5龄前2 d由于幼蚕抓着力较差。可能会有部分落到斜面上,所以要在搭斜面时用带桑叶的新梢填好衬底,5龄第5 d后部分幼蚕会往斜面的底部爬,有的蚕农每次给桑前都要把蚕往上提,不仅增加劳动力,起不到省力作用,而且造成幼蚕受伤,增加发病损失。有的蚕农给桑时或者桑叶跟蚕走,或者新梢梢朝下,造成走道里集中蚕,起不到斜面立体的作用有蚕农斜面蚕座里结的下层茧特别多,影响蚕茧质量。究其原因,是由于蚕室内光线太亮造成,所经一方面要防止蚕室内强光直射,大蚕室和蔟室应有微弱的自然光,晚上最好保持黑暗,切为减少鼠害损失而通宵开灯,另一方面也要反对蚕爬到哪儿,桑叶给到哪儿。

3.2.4 抓好蚕病防治

条桑育的消毒防病措施应与普通育相同,要掌握在每次给桑前撒1次新鲜石灰粉,这样既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保持蚕座干燥,又能促使幼蚕尽快爬上新鲜桑叶,平时还要经常进行抗生素或灭蚕蝇添食,严防蚕病的发生。

4 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技术

4.1 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的好处

(1)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便于节省场地,而且减少蚕室病源的留存。

(2)方格蔟是一种优良蔟具,具有结构合理,保管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3)减轻上蔟劳动强度,提高工效。

(4)提高了蚕茧质量,尤其是上车茧率高、解舒好。

4.2 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技术要点

4.2.1 搭建好室外预挂蔟架

上蔟的前1 d,选择地势平坦的空地,用木棒或毛竹搭成东西向“二”字型挂蔟架,架宽80,架高55~60,架长视饲养量多少确定,同时留好操作道。

4.2.2 科学添食药物

当见有5%的熟蚕时,在当日下午5时左右,每张种用2 ml蜕皮激素1支+4 ml灭蚕蝇+6~8粒氟哌酸胶囊,兑水2 kg,喷拌10~15 kg桑叶后喂蚕,1次吃尽后,晚上再适当补喂少量新鲜片叶,以减少青头蚕。

4.2.3 室外预挂

蜕皮激素添食后的次日早晨,将塑料大蚕网覆盖于蚕座上,待熟蚕大多数爬至网上时收集熟蚕,按每片方格蔟160~165头熟蚕的数量散放于蔟片上,也可将方格蔟片直接平放于蚕座上,让其自行爬到蔟片上。然后将蔟片移至室外预挂架上搁挂,蔟片间距离12左右。若用多层蔟架,应先挂上层,后挂下层,并注意上下层蔟片垂直对齐,以防上层熟蚕排尿污染下层的蔟具和蚕茧。

4.2.4 及时移蔟

挂蔟后约90%左右的熟蚕入孔排尿定位,大部分初成茧形后,应拾去游山蚕,捉去同孔蚕,及时移蔟入室内。在熟蚕上蔟至室外预挂的期间,及时清理蚕沙,打扫蚕室,开门窗排湿,整好室内蔟架,同时做好方格蔟移入室内搁挂结茧的准备工作。一般早晨开始预挂上蔟,晚上8时前要全部移入室内搁挂。

4.2.5 加强蔟中管理

蔟片间距12,上下蔟片间距20左右,最底层离地面30以上。同时,注意调节好温度、湿度、光线和气流,不上闷蔟、不挂低蔟、不上冷山,保持蔟室温度23~24℃,干湿差2.5~3℃,低于22℃要补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熟蚕在适宜的环境中吐丝营茧。上蔟1.5~2 d即吐丝营茧结束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排湿。

4.3 室外预挂上蔟注意事项

4.3.1 防强风直吹

室外预挂蔟架四周要有挡风物,避免增加茧丝颣节和薄头、薄腰等次、下茧的发生,防止降低解舒率,影响茧质。

4.3.2 防强光直射、高温闷热

若遇烈日高温和强光,应在蔟架上方增加遮阳设施,以便通风降温,减少双宫茧、死笼茧、绵茧等次、下茧的产生。

4.3.3 防雨淋

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室外预挂上蔟时遭雨淋,影响蚕茧解舒率、色泽,损坏蔟具。

4.3.4 防动物危害

防止老鼠、蟾蜍、鸟类、家禽等动物侵害熟蚕。

4.3.5 防化学因子中毒

上蔟所用物品无有毒物沾污,上蔟场所及蔟室周围禁止农田用药治虫和工厂废气排放,农业治虫人员不允许进入蚕蔟室,不参与上蔟操作。采茧结束后,方格蔟要及时清理、去除浮丝污物、曝晒、捆扎、妥善保管,场地要及时清扫,进行回山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物,为蚕桑生产持续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蚕座蚕室养蚕
养蚕不易
养蚕记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夏秋养蚕有三早
沼气养蚕的技术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在养蚕中成长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