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淳安县探索区域性蚕桑服务型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2013-03-31方旭东张建华方好金

蚕桑通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淳安县蚕农蚕茧

方旭东,张建华,方好金

(1.淳安县千岛湖桑园丝绸有限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2.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淳安县探索区域性蚕桑服务型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方旭东1,张建华2,方好金1

(1.淳安县千岛湖桑园丝绸有限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2.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蚕桑是淳安县的优势产业。通过“蚕桑西进”工程的实施,该县年产蚕茧量约占全市的60%、全省的13%,跃居全市首位、全省第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蚕农弃养或缩小养蚕规模,年蚕种饲养量有所缩减,蚕茧产量有所减少,蚕桑产业呈下滑趋势。2010年开始,该县创新养蚕模式,大力推广“十天养蚕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批示肯定和广大蚕农的普遍认可。2012年,该县围绕做深做细蚕桑产业服务,创新模式,成立以片区为单位的区域性蚕桑服务型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县已在梓桐、汾口等蚕桑主要产区成立了淳安县梓桐蚕桑专业合作社、淳安千岛湖昌海蚕桑专业合作社、淳安县虹桥桑保专业合作社等3家区域性专业合作社,并将继续推进县内其他片区的建设。通过区域性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初步建立了“(茧丝绸)公司+(都市农业蚕桑示范)基地+(区域性专业)合作社+(零散)农户”的产业发展新协作机制,蚕桑产业服务管理链条进一步完善,服务供应与蚕农需求进一步平衡,全县蚕桑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1 主要做法

1.1 实现机械化培管

机械化培管能有效提高蚕桑生产效率,也是实现蚕桑工厂化生产的基础。合作社用社员入社股金购置了一批高压喷雾器、桑园中耕机、桑枝伐条机、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作为社员共同资产管理使用。蚕农向合作社提出申请就可低价租到设备,使用完毕后再由合作社根据申请登记顺序租给下一个养蚕户,以此轮流使用。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单个蚕农尤其是中小规模农户出于成本考虑不愿、也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所有专业设备的问题,使合作社内所有蚕农都能够以较小的花费享受到一系列现代专业生产设备的服务,实现了合作社全部农户的机械化生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县蚕桑生产的科学化、机械化程度。

1.2 提供专业化服务

合作社不仅统一提供设备,更统一提供服务,实行设备管理、服务提供的专人负责制。如在桑园统防统治期间,合作社派专人负责管理高压喷雾器,并统一配好治虫药水供社员喷洒;安排人员免费为各社员养蚕户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派专人负责定期维护和清理,保障杀虫灯正常使用;每期蚕发种前举办蚕桑技术培训班,由技术人员培训养蚕技术,提醒社员做好消毒防病措施,并及时上门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社员提高蚕茧质量。

1.3 鼓励规模化生产

合作社鼓励社员积极应用“十天养蚕法”饲养小蚕、六联片方格蔟科学营茧等科学高效的养蚕技术,积极扶持推进蚕茧规模化生产,重点帮助养蚕大户开展规模化生产。梓桐蚕桑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15户,2012年春夏饲养蚕种5张以上的社员有56户,规模化水平达26%;昌海蚕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集中度很高,其中一大户承包连片桑园6.67 hm2,2012年春夏饲养蚕种达61张,为淳安县规模化养蚕的典型。各合作社建有“十天养蚕法”标准示范点,社员可从示范点直接购买小蚕饲养,以扩大小蚕饲养规模。

1.4 实行标准化管理

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内部规章制度,推选了理事长、理事、监事,同时,充分发挥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功能,实行民主管理、规范运作,并建立社员账户,强化财务管理。为激发社员热情,合作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社员可享受农机具使用、桑园病虫害防治、蚕桑技术指导等专业化服务;享受消毒防病药品、桑树专用肥料等物资服务;社员将蚕茧统一投售到合作社指定茧站,盈利后社员可享受分红等。

1.5 统一规范化流转

为促进蚕桑生产规模化,合作社积极推动桑园流转,统一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文本,将农村闲置土地或桑园流转到合作社,社员根据需要或发展规模向合作社提出申请,合作社审核后给予流转。若社员退社或不再发展蚕桑,合作社将收回土地流转给其他社员使用,从而保障桑园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目前,梓桐蚕桑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3.53 hm2用来发展蚕桑,昌海蚕桑专业合作社流转桑园6.4 hm2,实现了养蚕大户规模化生产。

2 主要成效

2.1 单位效益增加

通过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实现桑园培管机械化操作,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桑园施肥科学合理,桑树生长态势良好,桑园单产提高,单位效益明显。梓桐蚕桑专业合作社的蚕农数量多,规模化水平分布均匀,在成效体现上最具代表性。该合作社有桑园总面积51.3 hm2,2012年在春夏气候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桑园单产仍提高了16%,饲养蚕种量比2011年增加29张,667㎡桑园产茧量提高3.97㎏,产值增加253元。

2.2 质量效益提高

通过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员种桑养蚕水平不断提高,严格消毒防病,标准化饲养小蚕,良桑饱食饲养大蚕,科学方格蔟营茧,蚕茧质量显著提高。据统计,梓桐蚕桑专业合作社2012年春夏两期蚕茧平均干克量比去年提高0.23 g,茧价高54元/50㎏

2.3 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社员增产增收,积极性提高,发展蚕桑氛围浓厚。梓桐蚕桑专业合作社2012年春夏饲养蚕种合计757.75张,生产蚕茧33466㎏,蚕茧产值136.5万元,比2011年增加效益19.5万元,增幅达16.7%。此外,合作社奖励社员桑树专用肥共10 t,“十天养蚕法”奖励7.3万元,二次分红3.5万元,蚕农获得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明显。

2.4 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员蚕桑生产的全程统一。其创新的农机具“统一购置,均等享用”和蚕茧收烘“统一投售,二次分红”等模式,不仅实现了蚕茧质量、效益的双提升,更对防止蚕茧外流,保障蚕茧收购秩序稳定具有十分积极作用。通过“合作社”这个纽带,将蚕农与蚕农联合、蚕农与技术人员联合,使技术、土地等要素有了着落,生产、销售等环节有了保障,对淳安蚕桑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国蚕业史》书讯

中国蚕业信息网组织编写,浙江大学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167万字,定价:380元(含邮费)。

《中国蚕业史》是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资助课题结项成果,2012年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

本书从养蚕起源至公元2006年间,对我国蚕桑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全面详实的叙述。按历史年代,将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史作为上篇,纵向叙述各朝代的蚕桑产业情况。鸦片战争以后直至现在的近代、现代、当代史作为中篇,横向叙述各省、市、自治区的蚕桑产业发展历程。另外,将蚕业教育、科学研究和除桑蚕外各种吐丝昆虫及曾作为蚕桑产业最终产品的土丝作为专题史进行阐述。“附录”汇集重要统计资料以及有关文件和章程。

《中国蚕业史》的出版对进一步深化中国蚕丝文化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书现有少量库存,欢迎广大蚕业工作者邮购。

联系/邮购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动物科学学院E220邮编:310058

联系人:中国蚕业信息网办公室联系电话:0571-88982459

电子邮箱:silkonline@zju.edu.cn

猜你喜欢

淳安县蚕农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躲雨
淳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淳安县2014年晚中秋蚕大幅度减产原因的分析与思考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标准化建设——以淳安县为例
科学引领 生态第一 淳安县持之以恒保护青山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