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菜”套种的高效生态模式介绍

2013-03-31徐锦松杨海青尤状明沈福林

蚕桑通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榨菜桑园间作

徐锦松,杨海青,尤状明,沈福林

(1.浙江省桐乡市蚕业管理站,浙江桐乡 314500;2.桐乡市高桥镇农经中心)

“桑—菜”套种的高效生态模式介绍

徐锦松1,杨海青1,尤状明2,沈福林2

(1.浙江省桐乡市蚕业管理站,浙江桐乡 314500;2.桐乡市高桥镇农经中心)

桐乡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茧丝绸、杭白菊、桑苗、榨菜等传统土特产闻名遐迩,誉满中外。

我市农民历来有桑园套种经济作物的习惯,桑园间作各类蔬菜处理得当,则蚕桑与蔬菜等间作物各得其利,相互补充,良性循环。利用桑树秋冬休眠期套种榨菜,能充分利用桑地的光、热资源而节省用地,有益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巩固蚕桑基地,在人多地少的本市蚕区,对桑地的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最近我们通过对高桥镇桑园套种榨菜情况调查,感到桑园套种榨菜大有可为,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而且明显提高了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和经济效益。据高桥镇高桥村农户反映,合理套种榨菜有三方面好处:一是可少施桑园春肥1次(按每667㎡施50 kg尿素、25 kg磷肥计需140元)可降低成本40%;二是套种后进行了冬耕,疏松了土壤,同时每667㎡桑园还可返地榨菜叶1250 kg,增加了有机肥料,改良了土壤;三是增加了春叶产量,据测算可提高春叶产量30%左右。2011年高桥镇桑园面积863.5 hm2,桑园套种榨菜面积有652.2 hm2,占75.5%,平均榨菜3500 kg/667㎡,按2012年鲜榨菜平均收购价38元/50 kg计算,收入为2660元,全镇光桑园套种榨菜收入一项就增加了2600余万元。

现将桑园套种榨菜的高效生态模式介绍如下:

1 榨菜的栽培技术

1.1 榨菜品种的选择

目前在我市的主要品种有浙桐一号半碎叶、全碎叶及板叶种,品种类型较多。以浙桐一号半碎叶种为好,该品种生长势较强,抗逆性好,肉质茎圆浑,瘤峰不突出,加工性好,茎叶指数(纵横比)1.2~1.3,瘤茎鲜重0.3 kg左右,适合加工。

1.2 榨菜苗的培育

1.2.1 苗床设置及处理

选择疏松、富含腐殖质、肥水条件好(近水源),也可选在桑园地中,虫口少的地块,远离萝卜、白菜等毒源植物,以减少蚜虫传播病毒。为防止地下害虫及蚜虫为害,可用呋喃丹于播种前施入(也可用吡虫啉拌种)用药1.5 kg/667㎡。

苗床一般宽1.2~1.5 m,耕地前用人粪或鸭垃圾打底,结合耕地施入地下,每667㎡施入人粪尿1250㎏、过磷酸钙25 kg或鸭垃圾1500 kg。播种密度可适当提高,秧:大田比1‥7~10,播种量0.5~0.75 kg/667㎡,可定植大田4670~6670㎡,播后覆草保湿,一般经2 d待发芽后揭草。

1.2.2 苗期管理

苗床前期应适当保持湿润,中后期苗床以土壤适当干燥疏松为好(以利炼苗)。苗期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而定,肥力中等或偏下的地块,前期施稀人粪尿做到先稀后浓,施2~3次。苗期治蚜防病是种好榨菜的首要环节,幼苗真叶出来以后即开始喷药,附近菜地同时防治,一般用菊酯类、乐果等农药,喷2~3次,移栽前再喷1次。有条件的可用网纱(聚乙稀、聚氯乙稀的应不加增塑剂),搭拱棚覆盖,可与蚜虫隔离,能显著地减轻病毒病的危害,苗龄一般控制在35~40 d以内,5~6片真叶时定植大田。

1.3 种植方式

利用桑园冬季空闲时进行套种,减低风速,提高温湿度,既可减轻榨菜冻害,又可对桑园以耕代抚(利用施肥及榨菜收获后的残叶作有机肥料)。

以11月上中旬定植大田,畦宽1.5 m(连沟),沟深25 cm,株距12~13 cm×25~28 cm,密度1.6万株/667㎡。

1.4 大田管理

1.4.1 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羊栏肥、鸭垃圾)1500 kg结合耕地翻入,耕地深度20 cm。另外用50 kg过磷酸钙及10 kg氯化钾施入定植沟内,并与土拌匀,定植后马上浇足定根水,如定植后遇干旱,结合抗旱可用1‥10稀人粪尿浇施。

1.4.2 分次施好追肥,可分4次施入

第一次在12月初,每667㎡施入人粪尿1000~1500㎏加尿素3 kg;第二次是年内腊肥(1月中旬施),一般用碳铵加磷肥,碳铵25~35 kg,磷肥30 kg,或施有机肥加速效肥以保温防冻;第三次是在开春后(2月上旬)重施一次膨大肥,每667㎡施尿素20~30 kg,以促进叶丛生长,为瘤茎膨大丰产打基础;第四次是瘤茎膨大期,即3月上旬(离采收前25~30天),此期为瘤茎迅速膨大期,需肥需水量大,应重施一次,每667㎡施尿素20~25 kg,钾肥5~10 kg。但施肥时间不能过迟(以离采收前25 d左右为界),否则会影响榨菜的品质及加工质量。

1.4.3 水分管理

秋旱严重的年份,移栽期和移栽后应灌水抗旱促进根系生长和植株发育,春季雨水较多,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1.5 病虫防治

11月上旬移栽成活发棵后,用乐果或菊乐合剂治蚜虫2次,以防止传播病毒。年后对黑斑病、软腐病重的地块喷多菌灵或托布津600~800倍。

1.6 采收

收获期的迟早与肥水管理密切相关,肥水条件好,则抽苔迟;地块瘦,管理水平低,则抽苔早。一般在4月上旬收获,采收标准为苔高5~10 cm、带花蕾,此时采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采收过早产量低偏嫩,腌制品质差;过迟则易造成抽苔、空心、组织老化、纤维增多,一般产量为2000~4000 kg/667㎡。

2 桑园套种模式

根据我市目前桑树栽植密度、养成型式及不同树龄,桑园一间作可分为两个类型。

2.1 新栽植幼龄桑园

这类桑园的特点是桑树幼小,又实行春伐,桑园内四季光照充足,可全年间作多种作物,而不受作物喜光程度的限制。一些喜光作物如白菊花、黄菊花、花菜、榨菜等均可间作。另一类生长季节较长或与桑树生长同步的作物如雪菜、白菜等亦可间作,也可利用桑树行间培育桑苗、蔬菜秧苗等。

2.2 3年以上的成林桑园

此时桑树已长大,桑树又实行夏伐,桑园已经郁闭,生长季节桑园下层光照偏弱,不利于大多数作物生长,夏秋季一般不能间作,而只有晚秋、冬、早春三季,即从9月下旬(仅留上部叶片)至翌年4月初桑树开始发芽这段时间,可间作叶菜类作物如榨菜、青菜等。

3 对桑园套种的再认识

3.1 桑园间作可以合理利用生态资源

桑树是落叶树种,冬季落叶后到春季新叶长出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桑树生长季节,存在着光能浪费较大的3个时期,即春季发芽期,夏伐间隙期和秋季生长停止期。桑树密植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桑树幼龄期的漏光损失,但由于桑树本身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及历史上形成的桑叶收获制度和习惯,靠桑树本身是不能全年充分利用光能的,所以单纯种植桑树,势必造成光能较大损失。据调查,在桑树生长季节(即4月初至10月底),约损失30%辐射能,而在冬季及早春(即11月至翌年3月),由于桑树落叶,光能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只有在桑园内套种其它作物,才是合理利用光能的有效措施,也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3.2 桑园合理间作,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桑园内间作的农作物如同杂草一样,会与桑树争肥争水争阳光,势必影响桑树生长,危及蚕桑生产。而从我市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成林桑园间种作物后,由于增加了施肥和耕作次数,桑树生长都比较好,间作桑园的单位面积产量反而比不间作桑园要高。因此,合理间作不仅不影响桑树生长,还能促进桑叶增产。还须指出的是,蚕用物资、化肥、农药和用工一直在涨而蚕茧收购价格忽高忽低不稳定。为此,如不设法提高蚕桑亩桑经济效益,则蚕桑生产将难以巩固和发展,而桑园间作,就是提高桑园本身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

3.3 桑园间作应着眼于“合理”两字

我们提倡桑园合理间作,各种措施应使桑树和间作物的相互促进。根据我市蚕农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桑园特点,因地制宜确定间作模式和间作物种类。例如,新桑园可间作菊花,成林桑园秋、冬套种榨菜、青菜等。

二是为促进间作物和桑树生长,应增施有机肥料和化肥,并应在桑树进入旺盛生长期之前,及时收获间作物。

三是间作物生长的好坏,产量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桑园内漏射下来的光照。因此,为提高间作物的产量,可设计适于实行间作的桑树栽植形式和

猜你喜欢

榨菜桑园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涪陵榨菜
No.4 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只是尝试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惊!茶叶蛋之后,我又“吃不起榨菜”了……
涪陵榨菜与二锅头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