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蚕安全生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

2013-03-31俞云庆

蚕桑通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治虫收蚁蚕农

俞云庆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技术推广站,浙江嘉兴314001)

粮食和蚕桑是嘉兴市秀洲区的两大主要产业,是典型的粮桑混栽区。近几年来,由于大范围生态环境恶化,迁飞性虫害肆虐,单季晚稻、秋蚕生产期间病虫防治、管理矛盾突出,蚕桑生产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现代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2006年我区中秋蚕收蚁后3 d共中毒损失5648张,占发种量的22.7%。由于中毒损失多,张产仅为28.13 kg,很多农户颗粒无收。这使蚕农减产减收、影响蚕农饲养秋蚕的积极性。2010年我区发生了晚秋蚕收蚁后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主要是晚稻田大面积集中在9月24日左右进行施药治虫,与晚秋蚕收蚁时间较近,加之高温闷热气压低,大气中弥漫着农药雾气,污染桑叶,小蚕对农药抵抗力差,而造成大面积蚕农药中毒,全区损失蚕种达5000张左右。有许多蚕农不明真相,情绪激动,围堵干部“讨说法”,由于数量多涉及面大影响广,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为确保蚕桑、粮食生产安全,特别是缓解晚稻、秋蚕生产期间病虫害防治、管理上的矛盾,创建蚕桑、粮食安全生产体系,确保粮桑安全生产和协调发展,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秋蚕安全生产集成技术。

1 加强技术培训,广泛宣传教育

加强秋蚕农药中毒危害性的宣传。在秋蚕前,通过媒体、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挂横幅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针对近年来粮桑混栽区秋蚕生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蚕农养蚕收益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为了尽最大努力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秋蚕生产的安全,2012年8月中旬,秀洲区农业经济局举办了由区、镇、村各级蚕桑技术人员参加的秋蚕安全生产培训班。特别邀请蚕桑专家讲授蚕病的防治方法、新型农药对家蚕的中毒症状、粮桑混栽区的安全用药等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十分易懂实用。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强化蚕桑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养好秋蚕的信心,取得很好的成效。

2 领导重视联合执法,绿剑保蚕安全生产

秋蚕生产最大的隐患是农药污染,为了确保蚕桑生产安全,切实维护广大蚕农利益,维护蚕区农村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加强蚕区禁用农药的监管,根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嘉政办发明电[2012]41号)《关于切实做好蚕桑生产期间氟化物污染和杀虫双等农药中毒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由局执法大队牵头,联合区蚕桑站、植保站、镇农技中心等相关单位,建立“绿剑”保蚕执法行动小组,开展宣传教育与联合检查。秋蚕生产前,由局分管领导带队在全区再次开展了“绿剑”保蚕执法行动。重点是宣传杀虫双、菊酯类和阿维菌素类等农药对蚕桑生产危害,在蚕期,禁止在我市蚕区生产、销售和使用,按照“谁进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管理。对不执行上述规定而造成蚕桑生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赔偿责任。王店镇农技中心还与蚕区农资店、各种植大户签订了《王店镇农资经营店确保蚕桑生产安全承诺书》,承诺对国家和省、市明确规定严禁使用的农药,做到不购买、不使用。在每年4至10月蚕桑生产期间,严格做到不购买和不使用杀虫双(丹)、菊酯类、阿维菌素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在病虫防治时严格按照镇农技部门布置的防治农药进行防治。台风、大风天气以及临近桑园、蚕室稻田防治禁用弥雾机,防止农药飘移入桑园(蚕室)。桑园与稻田间留足安全隔离带,用对蚕不敏感且残毒期较短的农药,用常规喷雾机并采用喷雾方式防治等。如有违反,自愿按规定接受处理,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3 建立安全用药的会商制度

秋蚕期正值水稻害虫的高发期和防治的关键期,要统筹协调稻田治虫与中秋蚕生产,对农药选用、防治范围、防治时间和防治方式等方面区蚕桑站与区植检站进行充分协商,全面落实预防秋蚕中毒事故发生的各项措施,力求做到稻田治虫与秋蚕生产两不误。在农药选用上,蚕桑产区要禁止使用菊酯类、杀虫双、阿维菌素类等对家蚕剧毒、残毒期长的农药品种,确保桑园不受污染;在防治范围上,要从蚕桑生产安全出发,对临近水田的桑园要预留一定的隔离带,尽最大努力减轻农药对桑叶的污染;在防治时间上,尽量避免在家蚕收蚁、眠期和上蔟等关键时期进行大面积农药防治;在防治方式上禁用机动喷雾器,应使用普通喷雾器,而且应该将喷雾器开关尽量开大,尽可能减小农药随风飘移污染面。加强信息沟通,区蚕桑站把各期秋蚕发种时间、收蚁时间、上蔟时间及饲养过程中的敏感期等信息告知区植检站,区植检站把8月下旬以后水稻治虫时间、农药配方、喷药方式等情报告知区蚕桑站。区蚕桑站、植检站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好稻田治虫与蚕桑生产的关系,在治虫时间和发种时间上合理兼顾,从农药选择、喷药方式等技术层面力求治虫保蚕两不误,化解治虫和养蚕的矛盾。

4 调整养蚕布局,减轻危害提高效益

我区几十年来,一直采取饲养三秋的养蚕布局。2004年以来逐步调整秋蚕布局,“三秋”改为“两秋”。早秋蚕因气候恶劣、蚕茧质量差以及饲养量少,所以不养早秋,适当提早饲养中秋蚕(8月25日左右),晚秋蚕饲养时间与中秋蚕相差一个月(9月25日左右)。根据9月份大田使用农药频繁造成中秋蚕中毒多而晚秋蚕相对安全的实际,宜适当减少中秋蚕饲养量,相应增加晚秋蚕饲养量。实践证明调整养蚕布局,不但蚕茧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而且不养早秋蚕,夏蚕到中秋蚕时间相对较长,蚕农可以用一些残毒期相对长的农药,在不影响蚕作安全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秋期桑树害虫的防治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蚕农欢迎。

5 综合防治,确保秋蚕安全

秋蚕生产环境较为恶劣,粮桑治虫频繁、多期饲养,蚕室及饲养环境的病源菌多而新鲜等,易发生各种蚕病和中毒事故。因早秋蚕不饲养,蚕农桑园治虫使用高毒残效长的农药进行桑园病虫害防治较多,且治虫时间不一致,也会造成相互污染,导致桑叶带毒,造成家蚕中毒。区蚕桑站技术人员深入桑园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病虫发生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正确预测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发布桑树病虫情报。并通过电视、广播、会议、走村串户和农民信箱群发等多种形式,指导蚕农抓好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同时积极推广桑保农药,现在市场上的农药品种多而杂,对蚕剧毒,很不安全。而桑保系列农药是专门针对这一情况生产的,农药相对比较安全。近几年来,我区与省植保部门等单位,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筛选并开发了一批桑保专用农药,全面推广桑保专用农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秋蚕期,区蚕桑站加强蚕桑生产指导,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现场指导等多种手段,及时将各项技术措施告知广大蚕农,指导蚕农切实做好消毒防病、饲养管理等工作,要求消毒防病、防毒工作要贯穿秋蚕饲养全过程特别是指导蚕农安全用叶,对水稻田边或有可能受农药污染的桑园,严格做到先试后用,以防农药中毒事故发生。

6 建立完善中毒事故应急体系

区蚕桑站根据以往处理农药中毒事件的经验教训,做好应急处理准备。一旦发生大面积中毒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是向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二是及时请行政执法部门介入,开展农药来源、销售情况、使用数量等调查工作,查明中毒原因,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保证。三是采取急救措施等。2012年晚秋期区蚕桑站准备了约500张预备蚕种,供蚕农收蚁损失后备用,减少了蚕农的损失。利用区、镇村三级蚕桑指导员的技术指导网络体系及时了解秋蚕生产情况,布置防病、防毒技术措施及农药中毒后的应急措施,如:通风通气、清水清洗、更换新鲜桑叶、加网隔离、添食解毒药品等措施,力求把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近几年,秀洲区秋蚕因农药中毒损失率在8%以上。同时因农药微量积累性中毒,上蔟后不结茧率高,秋蚕平均结茧率近年只维持在75%左右。2012年,区蚕桑站大力推广应用秋蚕安全生产集成技术,对秋蚕生产风险中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农药中毒得到了较好的控制。2012年中、晚秋蚕,秀洲区秋蚕因农药中毒损失率在3%左右,同时因农药微量积累性中毒,秋蚕上蔟后平均结茧率达80%左右。2012年中晚秋蚕,全区发种15095张,平均张产42.5 kg,全区秋蚕生产无大面积中毒事故,粮桑安全生产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治虫收蚁蚕农
关于几种喷撒药械在蚕种场桑园治虫应用中的总结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关于桑园治虫用药的思考
躲雨
河南一化二放秋柞蚕收蚁日期探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农业部启动春季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
散卵蚕种定卵收蚁技术初探*
散卵引棵收蚁方法增产效果分析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