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桑园丰产性能的对策与措施

2013-03-31赵永刚杨晓君顾光银

蚕桑通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治虫蚕农桑园

赵永刚,杨晓君,顾光银

(江苏省东台市蚕桑中心,江苏东台224200)

丰产桑园是生产优质蚕茧的物质基础,也是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蚕桑产业已成为不少地区的重要优势产业,也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桑园管理是茧丝绸产业链的基础环节,综观生产实际,在桑园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和蚕农经济收入的提高,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壮大。

1 桑园不丰产的主要问题

1.1 施肥不合理

1.1.1 肥料搭配失调

生产上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特别是微量元素严重短缺。

1.1.2 施肥方法不当

桑树主要靠侧根的根毛吸收养分。由于认识的误区,不少蚕农施肥时,总习惯于靠近桑树主干施肥,肥效既得不到很快利用,还会造成桑树根系肥伤。

1.1.3 化肥直接撒施

不少蚕农经常利用阴雨天气把尿素、碳铵等化肥直接撒在土壤表面上,一方面造成肥料流失,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桑树根毛区分布变浅,影响根系功能。

1.2 病虫害防治不科学

1.2.1 盲目用药

不能根据桑园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使用农药的现象普通存在。有的蚕农跟在别的农户后面而“跟风”用药,有的蚕农见虫就打药而过度用药,有的蚕农,在适宜人工捕捉害虫时,仍使用农药而滥用农药。

1.2.2 错失时机

大多数蚕农不能按照蚕桑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和治虫要求去治虫,而是“有空就喷药,没空不喷药”,抓不住适期治虫既直接破坏了害虫的群体发育进度,使害虫不能形成孵化高峰,又增大了防治难度。害虫大量发生后,已处于高龄逸散期,此时用药防治效果变差。

1.2.3 配药不准

多数蚕农配药时没有计量工具,普遍使用瓶盖计量,在药液配置上存在随意加大农药浓度的倾向。有的配药时不搅拌或搅拌不均匀,特别是配制粉剂农药这种现象最为严重,造成局部浓度过高。药液浓度过大,常会发生桑叶药害和家蚕农药中毒。

1.2.4 技术不当

不少蚕农治虫时采用大孔径喷头喷雾,致使雾滴过大,农药不容易附着在桑叶或虫体上,且药液在空中滞留时间短,减少了药液与虫体及桑叶的接触机会。有的蚕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药,降低了药液浓度;有的在晴天中午喷药,药液挥发快,不能很好地沾附在害虫体表和桑叶上面。

1.2.5 难以统一

桑园治虫能够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品种、统一浓度、统一行动的比较少,这种不利因素影响了防治效果,治虫难以彻底。

1.3 树型养成不成型

合理的树形应该有主干、一级支干和二级支干。综观生产实际情况,达到这种树型养成的寥寥无几。

1.3.1 枝条空间分布不合理

一棵桑树应该有3至4个拳,但大多数桑园都是一树一拳,“一拳独揽”呈现普遍现象。枝条分布不匀,就不能充分利用光能,桑园产量难以提高。

1.3.2 夏伐剪口太长,不能齐拳剪定

个别地区存在用镰刀割枝条现象,枯桩过多,为桑象虫等害虫提供了有利的隐蔽场所。

1.3.3 疏芽不及时或不疏芽

桑树枝条空间分布疏密无序,达不到“中间空、四周展”的要求。下垂枝、细弱枝等无效条修剪不及时或不修剪,树形紊乱,通风不畅,基部桑叶易黄化脱落,桑树养分易浪费,产量降低。

1.3.4 过度剪梢

冬季剪梢过长,枝条过短,达不到1.1~1.2 m,影响春季产叶量。枝条短,树液流动快,桑芽萌发早,早春如遇极端天气,易遭受晚霜危害。

1.4 田间管护不到位

1.4.1 沟墒水系不配套

桑园无三墒,四周无排水沟。桑园水系不畅,“大雨成河,小雨成滩”现象比较特出。桑园湿度大,易诱发桑疫病,也容易发生桑瘿蚊。桑园受淹后土壤缺氧,桑根呼吸困难,如果天气转晴,树根吸水慢,桑叶容易黄化脱落,降低了桑叶产量和质量。

1.4.2 “关门虫”防治不得力

晚秋蚕结束后能够及时进行“关门虫”防治的很少。“关门虫”防治缺失,越冬虫口基数难下降。

1.4.3 夏伐和冬季剪梢拖拉

春蚕大蚕后期能够做到“边采边伐”的很少,有的拖到5月中下旬甚至6月上旬才夏伐。有的地区冬季不剪梢,有的甚至在春季气温回升后才动手剪梢,造成桑树养分流失多。

1.4.4 土壤翻耕少

桑园土壤长期不翻,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能差、微生物数量少、蓄水能力不强,这样的土壤条件对桑树正常生长,非常不利。

1.4.5 除草不及时

有的桑园杂草丛生,草比树高,桑园变成了“草原”。

1.5 桑园更新改造慢

1.5.1 缺株较多

调查发现,有的区域700株/667 m2还不到,缺株严重,密度偏稀,降低了经济收入,影响了蚕桑比较效益。

1.5.2 树龄偏老

这种情况在老蚕区比较严重,由于更换更造慢,这类桑园品种不优、树龄偏老、缺株严重、效益较低。

1.5.3 条数(有效)较少

有的夏伐后治虫不及时,桑象虫危害严重,造成闷拳多,有的桑园树型差,独杆独拳,桑园有效条数少,严重影响了桑叶产量的提高。

1.5.4 布局分散

零星桑园普遍存在“水稻包桑、棉包桑”等布局不合理现象,极易遭受农药污染。由于得不重视,基础设施薄弱,桑叶产量、质量低于成片丰产桑园。

2 提高桑园丰产性能的措施

2.1 桑园治虫把握好“五个要点”

2.1.1 掌握适期

原则上要按蚕桑技术部门的要求进行,在害虫幼龄期、群集期内用药,防治效果明显。

2.1.2 规范用药

桑园治虫药种的筛选,应以长短效结合、交替使用为主,所选用的农药既要对防治对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要求对桑树安全无害。推广使用桑园专用农药,让蚕农在剂量上易于掌握,使用中安全放心。

2.1.3 配准浓度

配药时要量准原药的量,帮助蚕农克服“多一点”没关系、“少一点”不要紧的思想。

2.1.4 方法恰当

把握“三要”原则,即:喷雾的压力要大、喷头的孔径要小、喷出的雾滴要细。喷药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阴雨天气、露水未干时以及夏秋中午前后不要打药。

2.1.5 力求统一

有条件地区要开展统一治虫和机械治虫,尽力做到统一用药时间、统一用药品种、统一用药浓度。

2.2 桑园施肥注重“三个原则”

2.2.1 注重氮、磷、钾合理搭配的原则

要补充磷、钾肥的投入,使桑园养分合理配置。

2.2.2 注重复合肥与有机肥混合使用的原则

桑园长期偏施化学肥料易造成土壤板结,有效微生物含量减少,不利于桑树优质丰产。夏伐后和冬腊肥要增施有机肥料。

2.2.3 在保证肥料总量的前提下,实行“少量多餐”的原则

桑树施肥一般全年至少4~5次。

2.2.4 采用正确的施肥方法

开塘施肥时,塘要离树干33 cm左右。化肥施入后要立即覆土。一般堆肥、厩肥、绿肥等有机肥料采取开沟施肥。

2.3 桑树修剪紧扣“四个环节”

2.3.1 抓住修剪的最佳时间

桑树剪梢以秋蚕结束后土壤封冻前进行为好。修枯理桩和清洁桑园要在冬闲季节进行。立春以后,气温回升,树液流动,尽量少修剪。

2.3.2 使用专门的修剪工具

进行桑树夏伐和桑树修剪,切不可用镰刀、菜刀等,以避免剪口凹凸不平和损伤树枝、树皮等。

2.3.3 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布

夏伐后疏芽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新芽生长到10~15 cm时,把拳上过密、过细、位置不当和生长不良的新梢疏去;第二次在新芽生长到25~30 cm时,结合夏蚕用叶,再疏去弱小枝、下垂枝。疏芽原则是“去弱留强、去孬留好,去密留疏”。

2.3.4 养成层次分明的丰产树形

丰产桑园应该达到“千株万条、一级主干、二级支干、2至4个拳”。树型养成与桑叶的产量关系密切,养成好的树型每667 m2能增产桑叶10~20%左右。新拓桑园要从基础抓起,按照树形养成的要求加强管护工作。对于“一拳独揽”的桑树,要利用粗壮枝条提高剪定,培养新拳,每株桑树养成2~4个拳,新拳要在同一水平上配置,养成“拳式”桑园。

2.4 更新改造打好“三个基础”

2.4.1 坚持布局合理

桑园要连片种植,一般以33350 m2以上连片为主。做到化分散为集中、化零星为成片,调优桑园布局。

2.4.2 围绕高产目标

树龄过长、树势衰弱的桑园,应及时更新改造,每年改造的面积不少于20%,以确保投产面积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对缺株的,要通过压条、补栽大苗等办法补足数量,达到合理的密度。拳位较低的桑园,夏伐时采取提拳剪定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扩大树冠,以充分利用空间。

2.4.3 重视水系建设

要健全田间水系,力求旱能灌、涝能排。路、沟、渠、道统一配置。

2.5 桑园翻耕抓住“三个时期”

2.5.1 桑园冬翻

桑园冬翻,能够熟化土壤,改良土壤团粒结构,降低次年虫口基数。翻锄深度,空行中间宜深,靠近树根处宜浅。

2.5.2 桑园春翻

桑树发芽前,要对桑园进行浅耕,既能疏松土壤,又能清除杂草。

2.5.3 桑园夏翻

夏伐后,气温高,雨水多,光照足,杂草生长速度快,如果不及时翻耕除草,杂草就会与桑树争肥、争水、争光照。

2.6 增产桑叶重视“四个关键”

2.6.1 桑树摘芯

桑树春季摘芯是提高叶质、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摘芯时间一般从春蚕二眠眠中着手进行,三眠之前全面结束。

2.6.2 养用结合

要量叶定种,做到叶蚕平衡,不养过头蚕,不采过头叶。秋蚕用叶,要注重摘叶留柄,避免损害桑芽,以提高来年桑树发芽率;中秋小蚕期使用中上部叶,大蚕期要自下而上采叶,保留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营养物质;晚秋蚕用叶后,枝条顶端留叶至少3片。

2.6.3 隔行采叶

中秋蚕大蚕期隔行采叶,能有效解决桑园透光问题,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桑叶质量,减少脱落,提高产量。根据调查,隔行采叶的比不隔行采叶的桑园,每根枝条少脱落4~6片桑叶,每667 m2桑园可增养晚秋蚕0.2张左右。

2.6.4 合理剪梢

坚持适期剪梢,剪梢过早,易受冻害,剪梢过迟,易损失桑树养分,而且也不利于降低越冬虫口基数。留条要适中,剪梢长度以枝条长度的1/4至1/3为好,留条不低于1.1 m,水平剪梢。

2.7 套种套养,构建多元经济

以养蚕为主,辅以园中间作、蚕室套养、树下散养家禽等综合增效措施,实现“桑禽互补、种养并举”,才能拓展增收途径,提高栽桑养蚕的比较效益,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2.7.1 桑园套种蔬菜、草莓、牧草

套种蔬菜的品种主要有榨菜、雪菜、荠菜、夏药芹和豌豆等。牧草品种一般选择冬牧70、黑麦草、紫花苜蓿。

2.7.2 桑园散养草鸡

鸡舍建在桑园内,地势要干燥,排水要方便,坐北朝南,东西向。桑园周围要加防护网护栏,以防鸡跑失或黄鼠狼偷食。

2.7.3 蚕室养鸡

主要以三黄鸡和乌骨鸡这2个品种为好。

猜你喜欢

治虫蚕农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关于几种喷撒药械在蚕种场桑园治虫应用中的总结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关于桑园治虫用药的思考
躲雨
浅谈“桑园托管”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农业部启动春季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