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语言能力测试探索研究

2013-03-26朱海青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真实性交际测试

朱海青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一、ESP的定义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国内通常将其译为专门用途英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Halliday,Macintosh, Strevens(1964)发表了著名的 《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Teaching),这本书专门描述了关于ESP的理论。他们在书中对ESP进行了如下描述“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octo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s, for engineers andfitters”,由此可见,公务员﹑警察﹑法官﹑医生和护士﹑农业专家﹑工程师和装配师等行业人士使用的英语都属于ESP的范畴,ESP包含的范围很广。Halliday,Macintosh,Strevens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明确了一点,即ESP是与某种特定的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同时,书中明确指出在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习者的具体和特定的需求。其后,不断有专家、学者继续深化ESP的理论和研究,不断对ESP的特点和特征进行总结和概括,例如Dudley-Evans和 St.John(1998)指出,ESP和EGP不一样,它是为某一特定职业而设计的,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不仅涉及到英语语言本体和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而且涉及到学习者所学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在所学专业领域内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测试ESP语言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语言学的理论,我国的各所大学和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开展ESP教学。我国的ESP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设置方面,教材编写方面,以及对学生的测试方面。测试评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对ESP教学的后期研究不足,没有与ESP教学相匹配的、新的且方便实用的测试方式可供参考,很多ESP课程中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旧有的语言测试手段来测试学生的ESP能力。这样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无法真实有效地测试学生的ESP能力,也不能对ESP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反馈作用。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可靠、方便、实用的语言能力测试评估依据,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人才时,只能凭借个人的感觉和经验判断人才的能力是否符合单位的需要。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ESP语言评估模式是必要的,为学校和用人单位提供指标和判断依据。

三、ESP语言能力测试

1.ESP语言能力测试的原则

由ESP的根本属性决定,ESP语言的测试必须体现三大原则:

(1)交际性原则

ESP是与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在未来的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并通过这种有效的交际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对学生的ESP语言测试必须要体现交际性,即在特定的情境下使用恰当的语言实现交际任务。如果仍然沿用以往的简单的试卷测试方法,只能单纯反映学生对一些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体现不出语言的交际性,无法测试学生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更不能真实有效地测试出学生的ESP语言能力。

(2)测试情境的真实性原则

由于上述的交际性原则,ESP语言能力测试时需要提供特定的情境,以测试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是否能够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并完成任务。那么,在测试时,为应试者提供的情境要具有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情境来源的真实性,即这些测试情境是否来自现实生活,是否是真实的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下,应试者要完成的任务的真实性,即要让应试者感到这个任务是真实的,需要通过交际行为才能完成的。

(3)需求分析的原则

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根本原则,它贯穿于ESP教学的始终,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同样,在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仍然是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原则之上。需求分析主要是对目标情境和学生的分析,在一段教学结束时,测试学生的目的是比较学生和目标情境分析得出的结果之间的差距,以便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或是测试学生在ESP课程结束时,是否达到了目标情境的要求,是否能够胜任某一工作。

2.ESP语言能力测试要以交际测试理论为指导

鉴于ESP的性质和测试的原则要求,ESP 的语言能力测试要以交际测试理论为指导。而LyleF.Bachman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是比较全面并且得到语言学界认可的交际测试模式,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Bachman的测试模式。

Bachman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语言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LanguageAbility,CLA)的观点。Bachman(1990)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情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是由语言知识(languageknowledge)和一系列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ies)构成的。

Bachman(1990)认为,语言知识是储存在人们大脑长时记忆中的、为语言能力所特有的一个信息范畴。语言知识不仅包活明晰的和隐含的,而且包括经过分析的和未经分析的知识。并且,Bachman对语言知识进行了分类总结,指出语言知识由“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和“语用知识”两部分组成。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决定语篇是怎样构成的,语用知识决定话语或句子、意图和语境是怎样联系起来并构成意义的。在这两大分类之下又有精细的分类。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包括语法知识和语篇知识,而语法知识又包括语音、词法和句法的知识;语篇知识则包括修辞结构和词语联结。语用知识包含三个方面,语义知识,功能知识和社会语言学知识。而这三个方面又分出多种具体的能力和知识,例如社会语言学知识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语言使用规则,方言、语域,自然、地道。

此外,Bachman认为语言能力还应包括策略能力 (strategiccompetence)。 而策略能力包括四组元认知策略,分别是:评价策略,确定目标策略,制定计划策略和执行计划策略。

在对语言能力分类的同时,Bachman(1990)还指出“这就需要所有语言策略和语言知识的各个方面同时相互作用。即,上述三种策略都要与语言知识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

还应特别指出的是,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特别强调了语言测试的真实性。Bachman认为测试的真实性主要是指情景真实性和交际真实性。情景真实性是指测试方法、任务等特征与将来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相关的程度。这也就是说,在测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时,测试任务的特征必须与将来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相一致。而交际真实性指的是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中的哪些方面参与了该测试任务,以及参与的程度如何。交际真实性主要强调考生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交际关系。就如何提高测试的真实性这个问题,Bachman(1991)提出了四项措施:(l)提出说明。在设计测试任务时,要向应试者说明要使用的策略。(2)提供充足的机会。测试要为考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信息、背景等。(3)考试任务要得当。任务太难或过于容易都会影响考生策略的使用。(4)测试任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Bachman提出的交际测试理论特别注重交际性和测试的真实性,符合ESP语言测试的原则要求,以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为指导会提升ESP测试的信度、效度以及可信度,为教学和人才选拔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和标准。

四、结束语

ESP英语教学在我国已经开展起来,得到了很多教师和教育专家的重视,并且正在为此进行积极研究。然而,ESP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健立ESP语言测试体制已经成为ESP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建立、健全ESP语言测试机制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学习借鉴交际测试理论;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成熟的方法和措施,结合中国第二语言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有中国特色的ESP语言能力测试机制。

Bachman, L. F.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chman, L. F. (1991). What does language testing have to offer [J]. TESOL Quarterly.

Dudley-Evans T, S John M.J. (1998).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U.P.

Halliday MAK, Mcintosh A and Strevens P. (1964). The 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猜你喜欢

真实性交际测试
情景交际
幽默大测试
交际羊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广告的真实性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