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顺应论对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2013-03-26李丛禾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与学语境交际

李丛禾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外军政工教研室,上海 200433)

语言顺应论对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李丛禾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外军政工教研室,上海 200433)

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短板,我国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的“聋哑英语”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观。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并构建了一套研究语言使用的框架,它为英语听说教学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文章探讨了语言顺应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的有益启示。

顺应性;变异性;协商性;英语听说

1.引言

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短板,我国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的“聋哑英语”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观。英语听说教学费时多、收效低的现状成为困扰我国英语教育界的老大难问题。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并构建了一套研究语言使用的框架。该理论为英语听说教学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本文拟探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能从语言顺应论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2.语言顺应论

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范索伦(Verschueren2008)提出的语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与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而语言的选择则是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做出的某种顺应,因此成功的交际是一个选择与顺应的过程。这种顺应涉及到与人类生活中紧密相关的认知、社会以及文化等因素。

语言使用者是在顺应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恰当的选择,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备以下三个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与顺应性(adaptability)。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所有的选择不是机械地或严格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来进行的;顺应性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尽量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正是语言使用中的顺应性特征使我们得以从四个方面去完成语用描写和语用解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特性等。

语境关系顺应指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交际语境顺应,交际语境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包括交际双方的个性、情绪、愿望和意图等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因素;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所规范的原则和准则;物理世界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等方面的因素。结构客体顺应指语言各层次的结构及其构成的原则。它包括以下几种选择:1)语言、语码和语体的选择;2)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3)话语和语段的选择;4)话语构建原则的选择。动态顺应是指交际者随着所处的语境关系的变化,顺应地与结构客体中各个语言层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顺应过程的特性是指意义产生过程中语言交际角色所处的地位及其做出语言顺应的心理(冉永平等2006)。

3.语言顺应论与英语听说教学

具体到英语听说教学来说,听说教学的顺应性根源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根源于人类为谋求某种目的而采取某种程度的顺应。英语教学的顺应性,确切地说,是教与学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是教师尽可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尽量满足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需要。如何做到教与学之间的相互顺应呢?具体地说,教师从语境、语言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动态地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做出的动态顺应。听说教学,说到底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做出选择语言并获得顺应的过程,不论这种选择是有意识地还是无意识地,也不论它是出于学生的原因还是教师的原因。可以说,外语教学不是一个简单地顺应过程,而是一个从语言结构、语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综合而又系统地动态顺应。

英语听说教学的商讨性根源于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性与冲突性。这种矛盾性与冲突性就意味着教与学之间的动态顺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与学之间发生冲突,就表明教与学之间需要相互商讨与调节。它是教与学之间动态的商讨过程。这种商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选择语言过程中进行的,而且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地或按照严格的形式—功能关系做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教与学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因为教学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学生的认知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心理建构体。因此,听说教学的变异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双方来说语言都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从这一角度来说,外语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正确地处理好听说教学的变异性。

由此不难发现,语言顺应论对语言使用现象的综合性关照表明,它对语言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对于语言教师而言,语言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创设语境,让学生有一个有利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从而促进其听说能力的发展。

我们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充分利用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充分利用课堂用语来创设语言环境。首先,按照教学规定要完成的活动(言语体裁和语言游戏)以及与活动有关的表意框架,确定该活动涉及的语境关系。然后,设计出与这些语境关系相应(相互顺应)的语言结构。以上述两点为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恰当的语言,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来激活特定活动中的语境关联成分,为学生创造出尽可能真实的目标语交际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说,这种语境会激发其参与交际的动力。在这种动力驱使下,学生会重视对语言结构的学习和掌握。这样一来,语境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交际能力得到加强(李捷等2011)。

具体而言,在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听说环境。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法,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设法为学生创造出模拟的语言交际环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及话题,让学生尽可能有机会多听多练。

2)在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学习者都需要学习这种语言所在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文化,就无法正确了解并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会造成许多误会、尴尬和难堪,极大地影响国与国之间人们正常的交往和交流。现行的英语教材多选自英美原著,提供了丰富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适时、适当地介绍英美国家一些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知识,使其不断拓宽各种文化背景知识面,并将了解到的文化背景知识用于听力材料的理解和英语会话中。

3 )课堂活动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教师如何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更好地调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听说能力呢?这大部分取决于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活动开始采用pair work,小规模讨论,第二步就是根据所听内容给出题目或几个相关话题进行几人一组的中型规模合作,每次组员轮流上台总结发言,讨论形式亦因为每次的话题而异。

4 )指导学生课后自主练习。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我们毕竟不是置身于英语民族的语言文化氛围中,学生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等,时时都受到来自母语的干扰,学生在课堂上找到的感觉很容易在课外的汉语环境中被削弱甚至消失。因此,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给自己营造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将听说练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尽量使用英语,督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节目、欣赏英文电影,学校的英语社团、英语角、英文演讲比赛、小剧表演、英文歌曲大赛等众多的英语活动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更多的资料及与外国朋友进行网上交流,聊天或互发电子邮件,这种方式既有趣,又可开阔视野。此外,还可以开设种类繁多的英语听说方面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薄弱环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全面提高英语听说水平。

Verschueren,J.(2008).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李捷等 (2011).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冉永平等 (2006).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01-23

猜你喜欢

教与学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交际羊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