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凯撒》中布鲁特斯和安东尼的演讲

2013-03-26张保艳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行事成事凯撒

张保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凯撒》中布鲁特斯和安东尼的演讲

张保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莎士比亚的《裘力斯·凯撒》是一部很经典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黄志冰2011)作品中安东尼与布鲁托斯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颇具艺术特色.。其中二者的演讲在学者中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演讲具有艺术魅力,掌握好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部小说中安东尼与布鲁托斯的演讲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试图从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安东尼演讲胜利而布鲁托斯失败的原因,进而进一步说明布鲁托斯失败的原因在于言语缺乏坚实的证据,空洞无力;没有审时度势,巧妙运用语境;不善于抓住听众内心最需要的东西。

言语行为理论;《凯撒》;布鲁特斯和安东尼的演讲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

奥斯汀区分出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以言成事的成事行为。说话人每说出一个句子,就同时包含这三种言语行为。例如:说话人说出“我明天一定来。”这句话,就是以言述事。而说话人说出这句话,是在作出承诺,就是以言行事。听话人得到了说话人的允诺,感觉放心了,这就是以言成事。

1.述事行为

述事行为就是说出所要说的话。例如说话人说出“抽烟对你的健康不利。”或是“能帮我把钢琴抬过去吗?”这样的句子,他就是在进行述事,就是在完成述事行为。

2.行事行为

行事行为是说话人要用他说的话干什么事。根据语用功能又可以将显性施为句所表示的行事行为分为五类。

1 )断定式。实施这种行事行为的句子所表述的命题是有真假的,而说话人则有责任保证所述命题的真实性,如陈述、断定、坚信、估计、描写、说明、报导、分析等等就属此类。

2 )指令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可以是温和、委婉地请求、建议或劝阻,也可能是强烈、坚决地命令或禁止,如请求、哀求、命令、指使、建议、允许、忠告、祷告等等都属此类。

3 )承诺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保证自己将去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如保证、许诺、宣誓、发誓等等就属此类。

4 )表情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表现说话人对于句子的命题内容中所述事情的一种感情态度状态,如感谢、祝贺、赞许、欢迎、道歉、悔恨、痛惜、哀悼等等都属此类。

5 )宣告式。这种行事行为是通过以言行事的力量使某一事态得以存在或实现,或引起事态的变化,如宣告、宣布、宣判、通告、任命、命名等等就属此类。

3.成事行为

当说话人说出话语并施行了某种行事行为之后,就会给听话人或其他人带来某种影响,从而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或作出某种行动,收到言后的效果。例如听话人受到了鼓舞或威胁,得到了安慰或支持,接受了感谢或道歉,感到满意或放心,被告知,被说服,被提醒,被欺骗,按指令完成了某项任务,按宣告出现了某种事态等等,都是完成了成事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成事行为是带有听话人的一定的主观性的,因此它有可能是多变的,施行同样的一种行事行为,有时可能会收到不同的言后之果(邢福义,吴振国2002:249)。

二、布鲁特斯的演讲

1.空洞无力的话语

布鲁托斯作为一个品德高尚,高贵的人,凭借着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敬仰,他认为自己在罗马德高望重,受罗马人爱戴,喀司客也说他在人民心里声望很高。而他并未对杀害凯撒的原因做出十分合适的解释,没有铁证如山的事实,而只一味地是说他野心勃勃。

“为了我的名誉,请你们相信我;尊重我的名誉,这样你们就会相信我的话”(莎士比亚 Page 146,line 8-9),这句话语中蕴含着指令式的行事行为,在这里布鲁托斯温和、委婉地请求听众们相信他杀害凯撒的行为是出于合理的理由。因为他是有良好名誉的人,尊重他的名誉就会选择相信他。这句话的成事行为产生的语言效果是听众们尽管对布鲁托斯杀害凯撒的原因不甚明了,但因为布鲁托斯是高尚的人,值得相信,所以民众凭借着对布鲁托斯的尊敬而选择相信他说的话。但是却暗含着一旦有什么更加有说服力的话语,愚昧无主见和判断力的罗马人们会转而背弃布鲁托斯投向别人。

“要是哪位朋友问我为什么勃鲁托斯要起来反对凯撒,这就是我的回答:并不是我不爱凯撒,可是我更爱罗马。你们宁愿让凯撒活在世上,大家作奴隶而死呢,还是让凯撒死去,大家做自由人而生?”(莎士比亚Page 146,line 12-16)。这句话语中包含着表情式的行事行为,勃鲁托斯在这里想表达一种对罗马共和国的热爱与向往,对独裁统治的一种憎恨与厌恶。他想通过激起民众对共和的热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而作为民众,他们对共和国政体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不愿做为奴隶而死,而更宁愿作为自由人而生。这句话的成事行为是民众在布鲁托斯激情的呼吁下认为他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值得尊敬与支持。

但是,布鲁托斯忽略的是,他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说西撒的统治下的罗马市民就一定比现在生活得痛苦。虽然眼下他那激情而又有感染力的的演讲使民众信服并宽宥了他的罪行,但是民众对布鲁托斯的信仰不会那么坚定,经受不住任何的考验。

“因为他有野心,所以我杀死他。用死亡惩戒他的野心”(莎士比亚Page 146,line 18),“这儿有谁愿意自感卑贱,做一个奴隶?(line 20),这儿有谁愿意自居外化,不愿做一个罗马人?(莎士比亚 Page 146,line 22)。这儿有谁愿意自处下流,不爱他的国家?”(line 23)这些话都是表情式的行事行为。

布鲁托斯想要引起民众的共鸣,一直在向民众灌输着凯撒有野心,想要实行独裁统治,将会使民众成为他的的卑贱奴隶。因此布鲁托斯才会杀害他,为民众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政体,为民众谋利益。这里言后行为产生的效果是虽然布鲁托斯说的话没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但是听众愿意做罗马公民而不是做卑贱的奴隶。因此,情感上认同布鲁托斯的话语。

但是,布鲁托斯演讲中较大的一个漏洞是缺少事实的基础,怎么才能证明西撒有野心呢?如果有人证明凯撒没有野心,那么缺乏判断力的民众很快会转而投向另一方。

纵观以上分析可知:布鲁托斯的演讲充满空洞的理论说辞,情感激昂,内容上空洞无力,缺乏有力的事实做依据,人们对他的支持很容易失去。

2.言语中缺乏亲近感

“请耐心听我讲完。各位罗马人,各位亲爱的同胞们!”(莎士比亚.Page 146,line 7)

“运用你们的智慧来裁判我,提高你们的警觉以便做较佳的裁判。”(莎士比亚.Page 146,line9-10)这句话语中蕴含着指令式的行事行为,在这里,布鲁托斯企图请求民众用自己的智慧来判断杀害凯撒这件事的正确与否。但是布鲁特斯的这句话语中有将他的思想强加于民众的意味,他在为自己的行为做辩解,他必须说服听众他杀害凯撒是正确的、无罪的。但是他这种语气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他是在赞美罗马市民自身的判断力,而更多的则是一种威迫的口吻。这句话的成事行为是民众在布鲁托斯那极具震慑力的感染力下,凭借着他在人们心目中的高贵形象,感性的认可了布鲁托斯所说的内容。民众所感受到的只是布鲁托斯的威严,而没有亲和力。是人们对他的尊敬与高贵形象让他们折服于布鲁托斯而不是坚实的事实依据令他们信服。

三、安东尼的演讲

1.事实充分有力,紧抓要害

“他曾经带许多俘虏回到罗马来,他们的赎金都充实了公家的财库;这可以说是野心者的行径吗?穷苦的人哀哭的时候,凯撒曾经为他们流泪;野心者是不应当这样仁慈的。然而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布鲁托斯是一个正人君子。你们大家看见在卢柏克节的那天,我三次献给他一顶王冠,他三次都拒绝了;这难道是野心吗?然而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布鲁托斯的的确确是一个正人君子。我不是要推翻勃鲁托斯所说的话,我所说的只是我自己所知道的事实”(莎士比亚page 149,line3-11)。这段话是断定式的行事行为,在这里安东尼旨在陈述说明凯撒在最近过去的一些天中的所作所为,句句真实而可靠。这段话虽然是简短的几句,但是内容丰富,很据有说服力。安东尼所讲的都是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真真切切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实。安东尼善于抓住勃鲁托斯的演讲主题与问题的关键—凯撒是有野心的。他从民众生活中提取原材料,而且这些原材料都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紧紧地抓住了民众的心,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关注与认同。他利用这些事实依据紧紧地否决了布鲁托斯关于凯撒是有野心的这一论断。凯撒将赎金都充实公家的财库,这完全是为了全体民众的利益考虑,并没有勃鲁托斯所说的那样凯撒想实行独裁统治,独享利益和好处,使民众成为其统治之下的奴隶,失去了人身自由,遭受着人身压迫。贫民者哭的时候,凯撒也为他们感到伤心而流泪,说明凯撒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好帝王,关心人民的疾苦,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凯撒是仁慈而又有爱心的,完全不是一个独裁统治者的所作所为。作为一个想独占王权的独裁者对于皇位是极其想要的,那是他们权力的象征,但是安东尼曾给予凯撒三次王冠,凯撒都坚决不予接受,这种情况下怎么可以说他是想实行独裁专政的呢?安东尼的话句句斩钉截铁,却又不缺乏说服力。令民众顿时燃起对凯撒的热爱与尊敬,激起对勃鲁托斯的不满与仇恨,民众觉得是布鲁托斯进行了一次鲁莽而又残忍的暴动行为,令他们失去了一位贤明而又仁慈的国君。因此,通过上文分析,不难看出安东尼的这段话语所产生的行事行为是民众对勃鲁托斯深感愤怒,对凯撒爱戴又尊敬,内心的愤怒令他们愤而起之去找勃鲁托斯为凯撒报仇。这是布鲁托斯所没做到的,他的演讲只是具有空洞的长篇大论,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可以令民众死心塌地的一直支持着他。

2.审时度势,运用语境

“各位朋友,各位罗马人,各位同胞,请你们听我说;我是来埋葬凯撒,不是来赞美他。人们做了恶事,死后免不了遭人唾骂,可是他们所做的善事,往往随着他们的尸骨一起入土;让凯撒也这样吧”(莎士比亚 page 148,17-20)。安东尼开场白的这几句话是承诺式的行事行为,他想向民众许诺自己不是来大加赞扬凯撒的,只是在他的葬礼上为逝者说几句话为他送行而已,就让凯撒也这样吧,鲜明的亮出自己的立场。在这里,安东尼巧妙地把握了群众们现在的心境——对勃鲁托斯十分的敬仰与支持,而对凯撒却十分的憎恨与厌恶,因为他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先于民众打成一片,让民众不至于对自己产生抵触与仇恨的心理。开场白的简简的几句话所产生的行事行为是安抚了民众痛恨的心情,令民众耐心的聆听安东尼的演讲,这样就为他以后的演讲做了铺垫。

安抚民众之后,安东尼开始列举凯撒为民众所办的实事,“这可以说是有野心的吗?然而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布鲁托斯是一个正人君子”(莎士比亚page 149,line 9)。每列举完一个凯撒为民众办的实事后,安东尼总会重复这两句话。这几句话是断定式的行事行为,安东尼在这里用反问的形式一方面在向民众陈述说明着凯撒是没有野心的,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民众的切身利益,没有私心。另一方面,安东尼向民众反复的重复着“而勃鲁托斯是正直的人”,重复的次数越多,民众就会越发的觉得布鲁托斯的正直值得怀疑。安东尼反复重复的这一句所达到的成事行为是民众渐渐地怀疑进而否定勃鲁托斯杀害凯撒这一残暴的行为。他们内心里激起了对凯撒的哀怜与惋惜,对勃鲁托斯的反感与仇恨心理。

在激起民众对勃鲁托斯的由敬仰至愤恨的心情之后,安东尼恰恰利用此时民众的心境——激动,盲目,躁动——进一步煽风点火,步步为营。“那是我在他的卧室里找到的一张遗嘱。只要让民众一听到这张遗嘱上的话——原谅我,我现在还不想把它宣读——他们就会吻凯撒尸体上的伤口用手巾去蘸他神圣的血,还要乞讨他的一根头发作为纪念”(莎士比亚page 150,line 10-13)。在这里,安东尼先用遗嘱做诱饵,激起民众无限的遐思,令民众反思凯撒的死之不幸。这句话是断定式的行事行为,安东尼陈述了凯撒留有遗嘱这一事实并坚信遗嘱中的内容会令民众对凯撒感恩戴德。这一话语达到的成事行为是民众迫切的想知道遗嘱中的内容,内心里更是激动不安。“你们一定要逼迫我读那遗嘱吗?好,那么你们大家环绕在凯撒尸体的周围,让我给你们看看那写下这遗嘱的人。我可以下来吗?你们允许我吗?(莎士比亚page 151,line 8-10)。在激起民众对遗嘱的好奇感之后,安东尼转而将民众的注意力移到写遗嘱的人——凯撒身上,进一步激起民众对凯撒死的无限悲痛,怀念与哀惋。如今的凯撒伤痕累累,一颗伟大的心陨落了,而所有的这一些都是由叛徒无情的毒手所致,包括凯撒最信任,最深爱的勃鲁托斯。这些话产生的烟雨效果是民众更加觉得勃鲁托斯的行为是极其残忍的,而尊贵的凯撒却悲惨的遭受这一切,民众心理燃起对凯撒复仇的雄心壮志。“凯撒在什么地方值得你们这样爱他呢?唉!你们还没有知道遗嘱的内容,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莎士比亚page 153,line 24)。他给每一个罗马市民七十五个德拉克马(莎士比亚page 154,line 4),而且,他还把台河伯这一边的所有的步道、他的私人的园亭,他的新辟的花园,全部赠给你们,永远成为你们世袭的产业,供你们自由散步游息之用。这样的凯撒!几时才会有第二个同样的人?”(莎士比亚 page154,line 10-13)。这几句话是宣告式的行事行为,通过安东尼的宣布,通告,民众继承凯撒遗嘱中的事情成为事实。 这里安东尼使用了他的最后一步棋子,拿出令民众最为心动的遗嘱,让民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凯撒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与益处。让他们对凯撒死心塌地,为凯撒复仇的心情更是难以抑制,一发而不可收拾。由此不难推出安东尼这宣读遗嘱所产生的成事行为——成功的让民众死心塌地,毫不保留的为凯撒复仇。

四、结语

通过借助于言语行为理论,结合上文的分析,布鲁托斯和安东尼的演讲各有特色,但布鲁托斯最大的缺陷在于他没有提供任何可以证明凯撒有野心的事实论据,让民众相信他的名誉,只是一味的阐明他是为了罗马共和而杀害有野心的凯撒,言语苍白而无力,经不起任何的考验。而安东尼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抓住了能证明反驳勃鲁托斯的事实论据,种种事实都向民众表明凯撒是没有野心的,令民众心服口服。其次,他善于步步为营,善于利用不同的语境与情境,在不同的阶段,洞悉民众内心的想法与心情。另外,他善于抓住民众最想要的,最能捕获他们内心的东西,一步一步的将民众引向复仇的事业。

黄志冰(2011).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对比布鲁特斯与安东尼的西撒葬礼演讲[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莎士比亚(1998).裘利斯·恺撒 [M].第5卷.南京:译林出版社。

吾文泉(2000).安东尼“葬礼演说”的语用分析[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吴振邦,邢福义(2002).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3-25

猜你喜欢

行事成事凯撒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治事须先破“心贼”——心贼不破,难以成事
行事见于当时 是非公于后世
浅论《裘力斯凯撒》中的凯撒形象及其意义
法医出手凯撒瞑目
古罗马最负盛名的统帅——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