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秋》中会话含义的实现

2013-03-26张小丽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会话礼貌含义

张小丽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1.引言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基础理论之一(Levinson1983)。它是格赖斯(Grice)语用学理论的核心。这个理论提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必须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何自然2003)。根据会话合作原则,违反或遵守合作准则都可能产生会话含义。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礼貌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违反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了会话含义的产生方式及原因。在日常对话中,仅靠上述理论来解析会话含义是不够的,还需考虑语境语境的动态性及非语言要素。本文通过以上理论来系统解读《早秋》中动态会话含义的实现过程。

2.语用学主要理论的不同会话含义观综述

2.1 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的会话含义观

奥斯汀(J.L.Austin)在创立言语行为理论的过程中,为解释说话人如何通过“言”而达到“行”的目的,把语言分为两类: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 (performative)。当他发现“陈述、描述等行为只是许许多多种言外行为中的两种,它们之间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时(Austin1962:147),又提出了“三种行为”模式:言内行为 (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act)。言内行为是指“说话”本身;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它传递说话人的意图;言后行为是指“说话”产生的效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完成三种行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三个行为模式说对解释会话含义具有开创性意义。

塞尔(J.R.Searle)丰富和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他对言语行为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会话含义提出了与老师奥斯汀不同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话语的言外之力存在于言内之中,故而主张用形式与功能不一致的方式来判断话语的隐含意义。二是塞尔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言外行为是指通过一种言外行为来间接地执行另一种言外行为(Searle1975:27)。

2.1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发展

如果说奥斯汀和塞尔的会话含义观是零碎的理论,那么,格赖斯(H.P.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则是完整的有规律的系统理论。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体现在他的“合作原则”里。“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所谓合作原则是指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合作原则具体地体现为四条准则:一是数量准则(quantitymaxim),话语提供足够但不多余的信息;二是质量准则(qualitymaxim),话语的内容是真实的;三是关联准则(relationmaxim),话语要切题;四是方式准则(mannermaxim),表达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Grice1975:308)。然而,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

利奇为弥补合作原则的不足,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包括六个准则,其中策略准则是第一条准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准则,把握了策略准则也就把握了礼貌的得体性。反之,过分宽容和同情就是怂恿和放纵;过分表扬就变成吹捧;过分谦虚就变成骄傲;随便同意就变成迁就甚至丧失原则性(Leech1983)。

2.3 斯帕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在H.P.Grice的交际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斯帕伯和威尔逊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联理论”。 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是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即“关联”。人类认知活动的目标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最为“关联”的信息,以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指在话语理解时以一定的心智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Sperber&Wilson,1986)。

关联理论不仅适用于会话含义中特殊寓意的推导,也适用于明说的内容;其次,明说交际也是一种推理的活动,而不是言内行为的解码活动;再次,语境在话语意图的获取过程中,不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参考因素,而是动态的参与推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关联理论较之其他理论,对会话意图的解释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故而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3.《早秋》中会话含义实现

为探求会话一般规律,格赖斯开始了对“含义”的研究。含义指说话中隐含的意思。Mey认为含义来自动词Imply,指某事包含某种意思而未明白说出 (Mey2001:45)。格赖斯把含义分为常规含义和非常规含义。常规含义由词语的常规意义决定;非常规含义包括会话含义。根据依赖特殊语境与否,会话含义包括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一般会话含义不需要特殊语境,是某些词语在通常情况下所具备的而特殊会话含义则需要特殊语境。另外,根据违反合作准则与否,会话含义可分为标准会话含义和非标准会话含义。标准会话含义指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而非标准会话含义则指不违反合作准则或至少不清楚到底违反了那条准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姜望琪2005:74-79)。姜望琪(2012)详细分析了语境的动态性,会话含义的动态性,会话的动态性。

《早秋》中比尔和玛丽是曾经的恋人,他们在一起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但因为琐事,玛丽另嫁他人,比尔黯然离开。多年后,两人不期而遇,相互询问几句,匆匆道别。小说中人物关系和情感都主要通过对话呈现。以下将从违反和遵守合作原则两方面探究《早秋》中会话含义的实现过程。

3.1 违反合作原则

为使谈话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应该合作,格赖斯由此提出合作原则。违反或遵守合作原则都会产生会话含义。其中违反合作原则有四种情况。

1)违反数量准则:所给信息过少或过多。

“结婚了?”

“当然。两个孩子。”

玛丽与比尔邂逅,曾经知己,他已成人父。她内心掩饰不住积压许久对比尔的常年思念,热情洋溢地询问对方的情况。对话第一阶段总是她主动首先发问,这是该阶段对话的高潮,也是她最关注的信息。她想知道对方的婚姻状况,没想到对方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情况,对她犹如晴天霹雳。何止是已婚,已经有两个孩子了。此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

2)违反质量准则:所给信息虚假或缺少足够证据。违反质量准则通常与暗喻、反语、委婉语等修辞密切相关。

“你看起来很……”(他想说老)“……健康,”他说。

此话语中刻意的停顿之后比尔说出的“健康”并非是他的肺腑之言,感觉出他舍不得使用此词语描述对方。他虚心假意,心口不一。此话语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

3)违反关系准则:答非所问会有意违反关联准则。

“那么,你丈夫?”他问她。

“我们有三个孩子。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财务处工作。”

她盛情邀约他到家作客,而且对他“你丈夫?”的询问,做了“我们有三个孩子”的闪避,并只提及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财务处工作”,就当知道她的邀请是何等的“有心”。这是十足的答非所问,她丈夫肯定和眼前的比尔有天壤之别,不能相齐并论。此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关系准则。

4)违反方式准则:话语表达含混不清,有歧义或者无次序。

“找个晚上,你和你丈夫一定和我家人吃个饭。任何一个晚上,露西尔和我都愿意和你聚聚。”

他对盛情邀请在礼貌地应答“一定”后,却发出个附带条件的反邀请“找个晚上,你和你丈夫一定和我家人吃个饭”,甚至故意把自己的妻子提到“任何一个晚上,露西尔和我都愿意和你聚聚”,可以说对她的燃情之约作了坚定的回绝。他敷衍了事,蔑视对方。试想正常人的任何一个晚上会和她一起浪费吗?此话语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

3.2 遵守合作原则

格赖斯认为人们有时不用违反合作准则也会产生会话含义,如下例:

“总想知道你怎么样了,比尔。”

“我现在是个律师。市中心不错的公司。”

自从由于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分手之后,玛丽对比尔思念与日俱增。弃了真爱,嫁了假爱的她“总想知道”曾经恋人的处境,正常情况下映射出她目前的婚姻不尽人意。比尔以关键词的方式干脆利落地回答了对方的询问,抛弃了一些不关紧要的完整句所需信息。他回答态度傲慢,她此刻已经完全体会到了对方的处境。一问一答,没有违反合作准则,产生了标准会话含义。

4.《早秋》中会话含义解读

4.1 礼貌理论

为解释并补充合作原则,利奇、布朗和列文森提出了礼貌理论。礼貌理论解释了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包括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及同情准则。

为使别人的损失最小化或使别人的利益最大化,为保全说话人的公众形象,说话人会用礼貌准则或相关策略进行交际。礼貌理论和会话含义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礼貌理论补充并解释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第二,用某些礼貌策略可能会使会话含义产生。另外,当一个人过于礼貌或者不如人们期待的那样礼貌时,会话含义也可能会产生。《早秋》中有这样一句描写:

她下意识地仰起脸,想等他的一个吻,但他却伸出手。她握了握。

曾经的恋人突然重逢,她“下意识地仰起脸,想等他的一个吻”,这是真爱的逻辑必然,尽管爱情往往不合逻辑,“但他却伸出手”。现在重逢的惨境是渴望接吻的玛利眼前的比尔只是漠然地还以握手。此时此刻的她只能无奈地接住他的手。她似乎旧情复萌,甚至渴望旧情燃烧。他好像旧情已除,临阵不乱。她是那般的兴奋无比,他是那般的平静如常;她是那般的直白真爱,他是那般的左闪右躲。

“伸出手”和“握了握”是礼貌策略的体现,产生了丰富的会话含义。试想在热恋阶段,玛丽有亲吻暗示时,比尔却麻木地伸出手,玛丽会恭顺地握住吗?

4.2 语境

语境对会话含义解读非常重要。语境传统上被认为是静止,没有变化的。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从动态角度考察语境。Wilson对动态语境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语境不仅是指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同时也包括人们头脑中对语言进行有目的解释的相关假设(Wilson2003:442)。综合对语境的传统研究和认知研究,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其中语言语境包括语言知识和上下文等语篇知识,而非语言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认知要素。情景语境是指说话人说话的一般情形或具体物理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参与人等(冉永平 2006:13)。

已是傍晚。夕阳西下。寒冷萧瑟。

广场上,枯叶从树上慢慢飘落。无风自落。秋天的薄暮。

此句点出《早秋》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渲染了秋天凄凉的氛围,再现了玛利哀怨感伤的心情、凄凉的心境。两个主人公共同的感受肯定都是人生无常,爱情难说,剪不断,理还乱,抽刀断水水更流,惠剑斩情情更浓。推而广之,旧情人的偶然相逢,伤感注定远大于兴奋。于是这篇美文尽管惜墨如金,仍然用了称得上“大量”的景物描写,从而将作者的上述见解映衬得令人心惊:“无数人从他们身边穿过,穿过公园。他们是陌生人。已是傍晚。夕阳西下。寒冷萧瑟”,“枯叶从树上慢慢飘落。无风自落。秋天的薄暮”,以及那个看似平凡的标题“早秋”,勃发的万物自此开始又一个轮回的凋零,这是个多么容易伤感的季节啊!

语境能帮助听话人或读者去了解说话人话语的深层含义,从而更有效地交际。离开语境,对话语含义的了解会局限于表面或不够深入。

4.3 非语言行为

会话含义体现在语言和非语言层面。语言层面既指说话者说的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也包括说话者的重音、语调、停顿等(姜望琪2005:81)。然而,人们在交际中不仅有语言行为,也包括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在人们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所谓听话者察言观色。非语言行为包括体态语、眼神交流、外表及衣着打扮等。

“是吗?”——他礼貌地笑,但很快皱了下眉。

“礼貌地笑,但很快皱了下眉”,有些不合逻辑,更有些不合情理,但它符合现实中最残酷的理智:“我现在是个律师。市中心不错的公司”。“律师”是告诫自己也是提醒她,这是个最需要理智的职业;“不错”是满意现状同时也暗示她,自己如今已不悔当初。

“你应该看看我的孩子。”他露齿一笑。

他对当年的失恋难以释怀,同时对现在的境况则深感满意或已然适应,因此他自觉或不自觉地一再强调“现在过得很好”。他已经明白大人一辈没有任何可比性,可想继承基因的下一辈比较起来,“应该看看”流露出他也是胜券在握,底气十足。“露齿一笑”是种狞笑,用以抵御,抑或用以回击。比尔的主动还击,并借此机会侮辱和挖苦玛利,致使她感觉不适,伤心至极。

比尔“礼貌地笑”、“皱了下眉”、“露齿一笑”诸如此类阴险的神情,这种非语言行为表明他内心的挣扎、恶毒的报复。

5.结语

小说中说话人的真实意图通常隐藏在字面意义之后,违反或遵守合作原则都可能产生会话含义。为保全听话人的利益及公众形象,说话人可能会违反合作原则,采用礼貌策略。为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的会话含义,读者不仅要考查礼貌理论,还要注意说话人话语的情景、语篇及文化语境,另外也需结合说话人的非语言行为来解析小说中的会话含义。对《早秋》中丰富会话含义的解读无疑也是赏析此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

Austin, J.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Grice, H.P. (1975).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 Speech Acts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Levinson, Stephen C. (1983). Pragmatic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y J. L. (2001).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Searle,J.R.(1975).“IndirectSpeechActs”,SyntaxandSemantics:SpeechActs[M].AcademicPress.

何自然(2003).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姜望琪(2005).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姜望琪(2012).会话含义新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3)。

冉永平(2006).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会话礼貌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研究①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礼貌举止大家学!
暗恋是一种礼貌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