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翻译:忠实与可读的协调

2013-03-26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葛浩文莫言师傅

贺 维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深度翻译:忠实与可读的协调

贺 维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深度翻译”是阿皮亚在文化人类学“深度描写”基础上创造的术语,指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添加注释或评注等方法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帮助译语读者加强对原语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英译《师傅越来越幽默》时,葛浩文对大量被中国文化赋予了特殊含义的词汇采用了以上手段,较好达到了忠实与可读性兼顾的目标。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需要国外读者的接受;同时,又必须注意保持其中的中国文化特色。在这方面,深度翻译提供了可行之道。

深度翻译;《师傅越来越幽默》;忠实;可读性

一、中文作者与原著

莫言,原名管谟业,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99年莫言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集子中的同名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是莫言为数不多以城市生活为故事背景的作品。讲述丁师傅被迫下岗后,为养家糊口,将林中报废的公共汽车壳子改造成“休闲小屋”供男女幽会。有一天,一对男女似乎在小屋里殉情了。他慌忙报案后却发现是一场虚惊,里面根本就没有人。这个看似有些无厘头的结局正是小说的最大亮点。

二、英文译者与译本

2001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本Shifu,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在美国出版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译者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葛浩文,被夏志清称为“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夏志清1996)。莫言(2000)曾说:“如果没有他杰出的工作,我的小说也可能由别人翻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但绝对没有今天这么完美的译本。许多既精通英语又精通汉语的朋友对我说:葛浩文教授的翻译与我的原著是一种旗鼓相当的搭配,但我更愿意相信,他的译本为我的原著增添了光彩。”可见,莫言对葛译的评价相当高,那葛浩文对翻译的态度如何?

对于自己的工作,他说道:“知道自己忠实服务于两方的满足感使我愉快地将好的、不好的、无关紧要的中文翻译成可读性强,易于接受甚至畅销的英文书籍”(Goldblatt,H.2002)。由此看出 “忠实”与“可读性”是葛浩文在翻译中兼顾的准则。“忠实”要求在目的语中全面准确地表达原语承载的文化信息;而有时原语的表达方式和信息在目的语里空缺,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理解障碍,因此为了文本在译入语世界的接受和传播,必须考虑到“可读性”。这时,“深度翻译”就成为协调两者的重要手段。

1.理论背景

1999年,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学转向代表人物者克利福德·格尔兹提出了民族志的 “深度描写”(thick description)方法。他提出文化不是一种引致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的力量;它是一种风俗的情景,在其中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得到可被人理解的—也就是说,深的—描述(克利福德·格尔兹 2006:17-18)。深度描写式的民族志感知、阐释行为之间的文化层次,建构一个分层化等的意义结构,解释“这些陌生的行为在那些陌生的地方所具有的自然的意义”(克利福德·格尔兹 2006:20)。在此基础上,美国理论家夸梅·阿皮亚创造出“thick translation”一词,中文译为“深度翻译”或“厚翻译”,具体做法指在翻译文本中,添加各种注释、评注和长篇序言,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以促使被文字遮蔽的意义与翻译者的意图相融合(阿皮亚 2000:417)。

阿皮亚的出发点主要是针对非洲加纳口传文学在被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造成的原文化缺失,指出由于语言结构不同所引起的语义差异以及意识形态因素,使得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阿皮亚(2000:419)认为“文学翻译旨在创造出一个文本,不仅和文学相关联,也与翻译文化的语言传统相关联,如同目标文本也与其文化传统相关联”。因此,翻译的目的是创造出一个新文本,使其对另一文化群体起到与原文本对所属文化群体一样重要的作用。

2.译本分析

文化翻译学认为,“语言翻译不仅是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包惠南,包昂 2000:4)。在中英两种源自不同文化根基的语言转换间,深度翻译怎样体现?具体说来,葛浩文在Shifu,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中主要使用了几种方式:

1 )前言说明

在译本正文前的“译者序言”中,葛浩文就自己对题目中“师傅”的翻译专门做了说明:

“the term Shifu is a generic and generally respectful term for skilled workers and widely used,it has,in a sense,replaced other terms,such as “comrade”.It is common in China to use kinship or professional forms of address in preference to given names.(Goldblatt,H.2001:xxi)

序言多用来说明文章的内容、写作缘由和特点等,葛浩文在这里对一个称谓的翻译作介绍,可见其重视程度。中国的称谓语一般分为亲属称谓、职业称谓、职务称谓、通称、姓名称谓、人称、不称七大类,“师傅”就是最常用的职业称谓之一。在汉语中,用职业称呼人的用法非常普遍,而英语中一般只限于对皇族、政府要员、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使用。而且英语语境中除了首次见面相互介绍要使用职衔,其余时间更常用Mr./Ms/Miss来称呼。而这里译者没有遵循以上习惯把英语文化中没有的职业称谓简化成Mr.,也没有直接使用英语“master”,反而采用了汉语拼音。乍一看似乎有些不伦不类,却是译者苦心的体现。因为这两者在文化含义上并不等同。当代中国社会中,“师傅”除了是对各种有专门技能的工人的尊称(如司机师傅,木匠师傅)外,也常用于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master”源自拉丁语magister,mag的词头有 “大”的意思,如“magnify/magnate”等,因此这个词含有高人一等的意思,指主人、大师或者教师,就算指工匠也只包括具有卓越技能和贡献的一部分高手,缺少前者的亲近感。

2 )文内增补

离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还差一个月的时候,在市农机修造厂工作了四十三年的丁十口下了岗。十放到口里是个田字,丁也是精壮男子的意思,一个精壮男子有了田,不愁过不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是他的身为农民的爹给他取名时的美好愿望。(莫言 2002:115)

Ding Shikou or Ten Moth Ding,had worked at the Municipal Farm Equipment Factory for forty-three years and was a month away from mandatory retirement age when he was abruptly laid off.Now if you put shi(十),the word for ten,inside a kou(口),the word for mouth,you get the word tian(田),for field.The family name Ding can mean a strapping young man.As long as a strapping man has a field to tend,he’ll never have to worry about having food on the table and clothes on his back.That was his farmer father’s cherished wish for his son when he named him.(Goldblatt,H.2001:1)

原文中把“丁”和“口”两个汉字组合起来形成另一个字“田”。这个很容易被汉语读者理解的文字游戏,却会给不熟悉汉字字形特征的英美读者带来不小障碍。因为汉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即借字形描写字所指之物,以形达意,比较直观。而英语是字母文字,不是对自然现象的模拟,而是以理性的规则建立象征符号,以声音组合决定意义,因此是表音文字,表达比较抽象。两种语言的字形构造差异导致传译的困难:作为文章开篇对主人公的幽默介绍,这句话不能简单省略;直接照搬又不好理解。译者的选择是几种手段并用,首先说明汉字字音,将字形附于其后,用括号标注,紧接着,做简单的英文释义,用斜体相区别。这样的译文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结构形式,将中文独有的文化内涵再现。英语语境的读者不仅能理解原文的意思,也能体会其间的幽默意味。

3 )文外加注

一只乌鸦在小屋外大叫一声,使他的心神一颤,他抬头看到,有一对男女,沿着那条灰白的小路,从农机厂背后那个馒头状的小山包上,对着他的林间小屋走来了。(莫言 2002:115)

The caw of a solitary crow outside made his heart skip a beat.Taking a look out the door,he spotted a man and a woman walking his way up to the gray path from the little hill behind the factory.

Crow:In the Chinese cultu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rows alert people to the crisis to come,while the lucky magpies predict that better times will come.(Goldblatt,H.2001:40)

注释是对已有作品中的词语、内容引文、出处等所做的说明,一般是针对作品的疑难处进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能更准确、完整地理解作品。这要求注释者搜集资料,进行考证、推敲、吃透原作品,包含大量的创作劳动,翻译中的额外加注也是如此。乌鸦这种动物中外皆有,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它特殊的内涵,听到或看到乌鸦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如果某户人家将有灾祸,乌鸦便栖息在门前的树上;如果某个朝代即将灭亡,乌鸦就群集于华表之上聒噪。乌鸦叫凶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动物禁忌。谚语云“老鸦叫,祸事到”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文学作品中也经常用它渲染凄凉的气氛,如岑参的“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让中国读者不由黯然神伤。由于文中丁师傅这时看到的男女正导致了后文情节的一百八十度转弯,这里用“乌鸦在小屋外大叫一声”实际正暗合文章的走向,对谋篇布局起引导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如果置换成其他鸟类就会丧失这层功能。因此译者保留了这个形象,再将它与中国文化中的“报喜鸟”喜鹊做对比阐释,避免英美读者产生文化误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过程中原文意义的缺失,如文化意象的传达不充分,可以通过前言或注释,为读者提供一个文化和历史的语境。“翻译文本中按语和注释的添加,并不是对作者的原意和作者的世界观实证性的追溯,而是探索 ‘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和文学文本中的社会存在’”(张京媛 1993:4)。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西奥·赫曼斯(2009)在“作为深度翻译的跨文化翻译研究”一文中提出,深度翻译引起了双重干扰:一方面,异域的术语和概念通过陌生的方法和词汇得到探究;另一方面,描述者自身的词汇需要从熟悉的形式转变,游离于异质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之间。它避免强行进入源自某一特定范式或传统的范畴,由此可见,深度翻译开辟了一个与翻译文本互动的空间,让读者在文本和社会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中,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和阐释文本。

近年来,我国大量文学作品陆续被译介到国外。由于经济和历史原因,中国读者总的来说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英语国家的读者对我们的了解程度。因此,汉译英作品中归化的译法成分比英译汉中归化成分大得多。这样虽然有利于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但同时造成了对中国独特文化的遮蔽甚至扭曲。在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的格局下,译者不能只站在目标语或源语立场,而应作为文化的协调者,把文化异质性引入译入语文化,并被译入语文化接收。深度翻译兼顾对原著的“忠实”与译本的“可读”,推动译文读者接近文化真相,超越自身的文化优越感,加强对原语作品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Appia,Kwame Anthony.(2000).Thick Translation[A].Lawrence Venuti,ed.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ondon&New York:Routledge.

Goldblatt,H.(April 28,2002(BW10)).The Writing Life[N].Washington:Washington Post.

Goldblatt,H.(2001).Shifu,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M].Arcade Publishing,2001.北京: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Hermans,T.(May 17,2009).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s Thick Translation[OL].http://www.soas.ac.uk/literatures/satranslation/Hermans pdf.

包惠南,包昂(2000).实用文化翻译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克利福德·格尔兹著,韩莉译(2006).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

莫言(2000).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J].小说界(5)。

莫言(2005).师傅越来越幽默[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夏志清(1996).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序[M].台湾:立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张京媛主编(1993).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01-20

猜你喜欢

葛浩文莫言师傅
过去的年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爱如莫言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莫言:虚伪的文学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葛浩文翻译思想浅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