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著名典籍英译作品《群玉山头》

2013-03-26段晓萌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唐诗三百玉山新诗

段晓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著名典籍英译作品《群玉山头》

段晓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1929年出版的由威特·宾纳与江亢虎合译的《群玉山头》是《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个英译全译本,书名缘自李白《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也是西方世界流传最广的《唐诗三百首》译本。本文分从译本翻译背景,译者简介,译本内容,译本影响这四个方向来介绍《群玉山头》这部典籍英译作品,旨在对中国文学典籍英译事业的推广与研究有所促进。

典籍英译;《群玉山头》;译本翻译背景;译本内容

1.译本信息

Witter Bynner,the Jade Mountain:A Chinese Anthology,Garden City:Double day&Company,Inc.,1964.

2.译本翻译背景

《唐诗三百首》的最早英译本《群玉山头》是于1929年在美国新诗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战后,美国国力崛起后所带来的文化独立的需求与各种现代主义思想流派的影响,使得欧洲文化的优越性在美国受到广泛的质疑,建构独立的美国诗歌逐渐成为美国诗人自觉的趋向。新诗运动逐渐发展起来。新诗运动以逐渐放弃英国诗歌的保守传统为主要标志。中国诗的翻译某些方面契合了美国现代诗的 “叛逆倾向”,因此广泛被新诗运动倡导者学习与采用,中国诗歌的英译也蓬勃发展起来。中国诗歌得以被美国新诗运动借鉴,用来反对英国保守诗歌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新诗运动寻求诗歌的现代化,这个现代不是指对物质技术的现代,而是指“中国诗用友情来代替追求恋人激情,用离愁来代替失恋时要自杀的痛苦,用日常事物和自然景色来代替半神式的英雄(赵毅衡2003)”。 其次,与传统西方夸饰、矫情的风格不同,庞德说中国诗歌克制的陈述 (understatement),把十分的感情隐化为一分;中国诗人找出最光亮的细节,“满足于把事物表现出来,而不加以说教和评论(Bynner,W.1921)。”再次,中国诗歌相对于西方诗歌中常用的象征主义的神秘和晦涩,比喻较少,因此对事物的描写较为直接,符合新诗运动倡导的简约。

事实上这些对中国诗歌的理解过于片面,有误解之嫌,例如中国诗歌中也有相当数量是表达爱情的;中国诗歌也常常运用比喻间接描写事物,如“赋比兴”的比和兴也就是比喻和,但正是在中国诗翻译时对中国诗某些地方的有意误读以及发挥,使得中国诗歌翻译更好的契合并促进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

新诗运动前,就有许多中国诗歌由英国人翻译,推广到西方世界。最早的中国诗歌英译本是1842年出版的英国人彼德·佩林所译的《花瓣:中国求爱诗》。之后,许多汉诗的英译本相续诞生。新诗运动兴起后,许多新式运动倡导者开始关注中国诗歌,借鉴中国译诗的写作特点,这同时许多中国的诗的被翻成了英文。1901年,翟里斯的详细介绍中国文学的史类著作《中国文学史》以及1914年埃兹拉·庞德从厄里斯特·费诺罗萨的笔记译出的《神州集》都是中国影响进入新诗运动的重要标志。

3.译者简介

威特·宾纳翻译《唐诗三百首》是在将亢虎的推荐和帮助下完成的。威特(1881-1968)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自高中起对诗歌感兴趣,1898年宾纳考入哈佛,学习过拉丁语、古希腊语、法语、德语。1907年宾纳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致哈佛》。1917年他曾到访过中国。东方之旅使宾纳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18年秋宾纳遇到了同在伯克利利任教的江亢虎。1918年秋宾纳遇到了同在伯克利利任教的江亢虎,江亢虎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政客,“中国社会党”的创始人,由于政治原因,曾在美国居住七年,并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在与江亢虎的交往的过程中,宾纳逐渐了解中国诗歌,并产生翻译中国诗歌的想法。江亢虎提议他翻译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集—《唐诗三百首》,并取名《群玉山头》,缘自李白《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宾纳对中文不是十分精通,因此他与江亢虎合作翻译中国诗歌。1918年他们开始翻译,原定于一年完成的工作,最后花了十一年时间把这三百多首诗翻译完。

4.译本内容

荷塘退士所编撰的《唐诗三百首》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宾纳翻译《唐诗三百首》时己经是一百五十多年后了。这期间有几十种刻本、十多种注本流传,且篇目不一。其中较早的注本中比较有名的是章燮注本(1834)和陈婉俊注本(1844)。章燮将诗补录到了322首,陈婉俊注本的四藤唆社本采用《杜诗镜侄》注,补入杜甫《咏怀古迹》三首,共314首,书后附有诗人小传,全书分为六卷,上下两册。宾纳的《群玉山头》共译311首,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7首;七言古诗28首,乐府14首;五言律诗80首;七一言律诗50首,乐府1首;五一言绝句29首,乐府8首;七言绝句51首,乐府9首。前言是江亢虎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作的概述,并以杜甫的《阁夜》为例,详细说明了中国律诗的格律。书后附有诗人小传、地名解说以及大量的注释,注释包括对诗歌历史背景的描述、典故的来历甚至有的注释还介绍了相关的英文参考资料。宾纳在书后的致辞中提到江亢虎翻译完主要是古体诗的上卷,接下来的工作就大多数是由他完成的。根据《群玉山头》的篇目和体例,也许当时选用的就是陈婉俊的注本,但并没有收录杜甫《咏怀古迹})之一、二、四。宾纳的译本中有三处错误:第一,误将陈陶的《陇西行》误作郑败之作,而将郑败的《马鬼坡》误作陈陶之作,这两作家的作品在同一页上,由于拼音相近,故从第一版到再版都将俩人人名混淆了:第二,把崔颖误作为了崔颧;第三,误将裴迪作斐迪,而这两个错误也许跟不熟悉汉字有关吧。另外,从译文的细节上看,宾纳与江亢虎在版本的选择上也是致力于选择那些能更好表现诗意的词句。例如:在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己,儿女罗酒浆”,又有版本为“驱儿罗酒浆”,。显然如果采用“驱儿”二字,那么说明儿女们还不够懂事,不会察言观色。但如果用“儿女罗酒浆”的话,说明儿女们都己经很懂事,知道主动招呼客人了,这样多年未见的朋友,转眼间,以前未婚的你竟然儿女都己经长这么大了,那种对时间流逝的人世变化的感慨自然流露而出因此选择这样的版本作为源语文本,翻译出来的意思更好。

5.译本的影响

1929年《群玉山头》出版后在当时美国诗坛引起了强烈反响,雷克斯洛斯(1971)不但在他的《中国诗百首》的参考书目中,把《群玉山头》评为优秀的翻译,还认为宾纳译元棋的《谴悲怀》是“本世纪最佳美国诗之一,也是宾纳自己的最好的作品”。1977年在美国诗人学会上他和一些诗人认为,宾纳等人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不但对美国诗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些译文本身己成为美国诗歌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克拉夫特(1978)谈到宾纳的翻译时说:“宾纳既领会过唐诗中的中国还亲自去过现实的中国,还会说中国话。这使得他与他同时代的一些翻译家有所不同。与宾纳同时代的大部分翻译家只认识一点点汉字,会说一点点汉语,比如:艾米·洛威尔、还有波伊斯·马西斯 (E.Powys Mathers),和克兰默.宾(L.Cranmer-Byng)。他们的译文用词不准确,而且作为诗来看也不甚令人满意。也有少数识汉字也会说中文的译者,比如翟里斯 (Herbert A.Giles)还有阿瑟·韦利(Authur Waley)。但是,翟里斯并不是诗人,只有韦利的作品可以与宾纳的相媲美.”

同时,《群玉山头》对推动新诗运动,传播新思想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宾纳(1921)来说,唐诗中遍布着“不被教条所束缚,不被戒律或法令所禁锢,不被专横的神性所震慑,特立独行的精神。这与那种不堪重负、纷争不断的西方生活相反”,“这些诗歌找到了内心的平和和人类的美好愿望”。并且,“与道家思想共生的唐诗,把困惑解放到当下整个生活它本身中来,没有上帝没有人打扰。他们也知道身处困境中人们的悲哀,但他们绝不会让这种悲哀成为病态的神秘的自我中心主义,像基督教那样把它神秘化”,而这正是宾纳想传播给更多的美国人予以借鉴的。

对于《群玉山头》,中国也有相关学者给予颇高评价,吕叔湘(1980)说,“宾纳诸氏率用散体为之,原诗情趣,转易保存”且“颇逞工巧,而亦未尝无平实处”,至“宾纳译唐诗三百首乃好出奇以制胜,虽尽可依循原来词语,亦往往不甘墨守”。许渊冲(2003)说宾纳的翻译是“艺术译法”。也有人把宾纳的翻译称之为“自由主义的翻译”。而钟玲把宾纳的《群玉山头》归之为“创意英译”的杰出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群玉山头》自1929年出版来影响力经久不衰。

Bynner,W.(1921).Translating Chinese Poetry[J].Asia.

Bynner,W.(1929).The Jade Mountain—A Chinese Anthology[M].New York:Alfred A.Knopf.

Rexroth,K.(1971).One Hundred Poems from the Chinese[M].New York:New Directions Books.

吕叔湘(1980).中诗英译比录[M].上海: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许渊冲(2003).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赵毅衡(2003).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03-21

段晓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唐诗三百玉山新诗
新年献辞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附式石盆景欣赏
悬崖式盆景欣赏(一)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画
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