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2013-03-22马荣霞张琦伟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职业大学生过程

马荣霞,张琦伟

(1. 大连大学 招生就业指导处,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马荣霞1,张琦伟2

(1. 大连大学 招生就业指导处,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自我教育涵义的分析,深入挖掘两者在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理念上的关联性,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新视野,提出了开展自我教育的新思路,以便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视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大学生;自我教育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自我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试图通过多种载体 、途径和方法,将社会上需要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标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同时转化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行为,以便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但教育效果都不明显。近年来,在高等学校中广泛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这门学科从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出发,深入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把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期为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本文试图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联性出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做出行为选择的能力,努力构建体现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自我教育模式。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自我教育

1.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一词来源于英文“career”,被引申为人一生的发展道路,并强调随着时间的流逝应赋予的责任。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从事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涵盖了这个个体一生的发展历程。职业生涯作为教育的内容,在学校中开设则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的署长马伦(MarLand)博士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这个观念,标志美国现代职业生涯教育运动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传入我国,在高等学校中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由于我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所以,当前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学者们大多普遍认为“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是把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作为依据,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眼点于大学生涯发展过程,来引导大学生探究个人自我价值,不断挖掘个人潜能,借助大学生涯规划辅导者或者生涯咨询专家的帮助,以期能够明确大学生涯发展方向,通过教育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不断促进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成长,能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最终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在高等学校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附之以择业辅导、心理测试、职业能力测评等多种方法和途径,重点在于帮助大学生制定学业计划和就业阶段性目标,为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全程性。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循序渐进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并且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学生自身知识、能力、期望值等方面的提升,不断调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求职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求职应聘技巧等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把学生的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愿景有机结合起来。

(3)实践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教育、职业认知教育以及社会认知教育,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把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认知与体验相统一的过程。

1.2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要追求和达到的最高境界。关于自我教育的涵义,工具书中有不同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三层涵义:一是从教育学角度的解释,将自我教育纳入到教育的过程中,认为自我教育是教育者在受教育者身上面所引起的一种能动的反映,受教育者应根据教育者所提供的原则和规范,自觉地将自己作为教育对象,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自己施加影响,使之能够实现社会的要求。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将自我教育纳入到心理学的范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个需要,必须发挥人的自身潜能以及主观能动性,来完成自我审度、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的过程,实现自觉按照社会要求思考和行动的效果。三是从人生哲学角度的解释,将自我教育纳入到人生发展范畴中。自我教育是在个人总结人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增长知识和人生经验,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意志、感情、信念和习惯等,这是个人求得成长进步、塑造完美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结上述观点,可以试图对自我教育的涵义作这样的界定:自我教育是个体在自我意识成长基础上,在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当中,将自身既作为教育的主体,同时又作为教育的客体,按照社会要求,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需要,逐步审视自己,进而发挥自身的自省机制—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最终能够达到自我完善,使受教育内容实现由道德规范的内在自觉到言语行为外化自为的过程。

自我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表现为三方面的特征:

(1)主、客体的统一性。自我教育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承担起主体角色,又自觉将自己作为教育的客体,使自我教育的过程的发端和归宿都指向同一个体,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选择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自主性。在自我教育中,个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自愿选择教育目标,确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可行发展方向,实现了目标选择、发展方向的自主性以及灵活性。

(3)内化过程中主动性和自控性。在自我意识驱使下,个体根据自身不足,自觉地生成发展动机,自主的实现教育的内化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自省、自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主性与自控性的有机统一的过程。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联性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广泛开展,人们对此的认识不断加深。在第六届国际生涯教育的研讨会中,专家们提出:生涯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教育,还应特别重视人格培养;强调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在改造自己的经验中使他人得到启发,从而产生彼此合作的理念和信心,最终能够达到自我解放的目的,真正的做到由自在向自为的转变。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自我教育都是为大学生个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融性与关联性。

(1)教育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生目地的确立与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教育目的都旨在帮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认真分析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确立长远发展目标,并为之制定脚踏实地的近期的现实目标。通过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制定,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挖掘和展现,引领大学生去塑造美好的人生。生涯教育与自我教育直接地把教育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教育与发展的统一,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涯教育、自我教育即是发展教育,首要和根本宗旨是使个体由自发走向自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本质都是充分发挥主体的自我认知作用,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生涯教育和自我教育都重视对人的自我的开发和挖掘。因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人际关系、情感世界和发展状况等都受到自我影响和制约,自我构成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认识自我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客观地、公正地认识自我,能够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认清楚人类自我实现的历史使命,从而能够做到扬长避短,自觉地克服人类固有的弱点,不断增强自身能量、提升自身生命的境界。另一方面,认识自我同时也是开发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潜在的我”无限广阔,具有无限的开发价值,只有充分挖掘“潜在的我”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人生价值。认识自我、追寻自我,这是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追寻本真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规划、自我教育的开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生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最终归宿,是两者内在本质的统一。

(3)教育理念都是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以学生为本。生涯教育和自我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不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而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被学生所诟病。生涯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受教育者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个性特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进行自我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生涯教育不仅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与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完全统一,而且两者在对受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也实现了一致。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自我教育新思考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广泛开展,不仅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发展通道,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而且也为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全新的视角。如何借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方法,构建自我教育的新模式,对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1)开展关于自我认知理论的专题讲座或集中讲授,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运用系统的自我认知理论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职业意识,这是开展自我教育的初始。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几乎就是空白,学生考大学时对选择学校、选择专业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入学以后学生才发现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对所学专业的逆反导致学生很难适应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活。在新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从能力和气质、兴趣和性格、需要和价值观的维度,采取自我分析、社会反馈等自我认知的方法,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为专业选择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老子曾说:“知人者智,鲁知者明。”人也许永远不能够做到真正全面地、客观地、清晰地、准确地认识自我,但却可以无限接近这个方向。如果没有自我认识,也就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自我教育了。

(2)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并一对一帮助学生分析测评结果,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调控。使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地标准化的职业测试软件,进行职业心理测评,探寻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的职业群以及职业发展的方向,能够为学生的大学生活提供目标和方向,为开展自我教育提供客观依据。职业心理测评主要是分为职业兴趣测评、职业人格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评。通过标准化的职业测评,帮助学生诊断和评估个体能力的优势和劣势,预测个体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激发个体探索职业发展的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职业目标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做好自我监督、自我调控,不断培养专业兴趣,拓宽知识面,实现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测评结果,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一对一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测评的结果,及时做好心理调整。

(3)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树立职业发展愿景,实现自我设计、自我激励。在自我认知和职业心理测评的基础上,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做好跟踪指导工作。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在自我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和组织的综合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环境制定的个人发展方案,是个人“心理上的契约”。二是指向性。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大学生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和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指导大学生设计目标、选择路径、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规划一经确立,就会成为大学生追求成功的推动力和鞭策力,激励大学生排除干扰、集中精力,为实现既定目标努力奋斗。三是开放性。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客观环境的变化,人的动机、能力的变化,都会导致人们对未来职业预期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而不是固定的行为模式。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需要、动机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实现自我意识、自我建设、自我控制和个人发展选择的高度统一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不断调动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大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需要,成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4)按照相同或相似职业愿景组建学习型组织,在团队活动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学分制在高校中的广泛实行,使学生对班级的概念逐渐弱化,在班集体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愈来愈少,班级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作用在丧失。把具有相同或相相似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即具有“共同愿景”的大学生组织成跨专业、跨学科背景的“学习型组织”,按照建立愿景(指一种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看清现状、实现愿景的步骤,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设计日常活动,让组织内部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以开放求真务实的态度,对自己选择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断进行分析、决策、评估、修正、完善,改善大学生的心智模式,不断产生出实现共同愿景的创造张力。学生在学习型组织中的活动过程是一个新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更是大学生培养自主意识、自我超越意识,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1]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 任凤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2).

[3] 屈善孝.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7).

[4] 陈春一, 高培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8).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based on th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MA Rong-xia1, ZHANG Qi-wei2
(1. Enrolment and Vocation Guidance Office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2. College of Marxism,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the meaning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digging the connections of the aim of educatio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concept, a new idea about self-education from a new vision of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view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al concept; colleg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G641

:A

:1008-2395(2013)06-0128-04

2013-10-07

辽宁省201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JGZXS1121)。

马荣霞(1966-),女,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教育。张琦伟(196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猜你喜欢

职业大学生过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