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03-22张晓刚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报成都栏目

丁 勇,刘 媛,张晓刚

(大连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大连 116622)

2013年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丁 勇,刘 媛,张晓刚

(大连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大连 116622)

2013年9月22-24日,在成都大学召开了“2013年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主办,《成都大学学报》承办,《大连大学学报》编辑部作为理事单位参加了该次会议。现将会议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一、主要参会单位:

参加本次大会的主要单位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的期刊社或编辑部,也有个别省属大学学报如《安徽大学学报》。会议代表主要来自江汉大学、广州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大学、成都大学等副省级城市的地方高校学报负责人或编辑部人员,还有许多地级城市的学院学报编辑部负责人及编辑人员参会。如蚌埠学院、池州学院、衡水学院、滨州学院、淮海工学院等学校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二、会议的主题与进程: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学报改革,促进学报发展,提高学报质量。

在会议开幕式上,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屠火明教授莅临会场作了发言,提到了在2008年汶川地区发生大震灾以后,因国家对震后重建工作极为重视,成都大学也迎来建校以来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各项指标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推进很快,目前每年科研经费达到6000余万元。屠书记还特别介绍了成都大学期刊中心,这是一个集期刊管理、编辑出版和期刊研究于一体的学校直属机构,中心下设一个杂志社和3个编辑部。目前,期刊中心拥有《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与教学研究》、《文科爱好者》和《理科爱好者》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所出版期刊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等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会议召开的当天,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会长、江汉大学校长助理邵虹教授作了主题发言。她主要强调了学会为会员校(刊)服务的宗旨,谈到了教育部将建立学报评估体系以奖励和支持办刊规范的学报编辑部以及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期刊杂志,并为下一步开展评优工作作了说明。

三、会议的内容: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学会工作;讨论并通过学报评优方案;交流办刊经验;探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报刊体制改革与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走向。

(一)研究学会工作

继邵会长的讲话之后,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秘书长、江汉大学陈青云教授对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她主要谈到了2012年5月7日-10日,为庆祝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由江汉大学承办了纪念大会暨学术年会。会议主要由全国14家副省级城市所属的综合大学学报编辑部负责人参加,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地市级院校的学报编辑部负责人也列席了会议。会议进行了学术研讨、评优等工作,收集了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整理准备上报,另外,还汇报了学会会费收支情况。

会议讨论了关于评优工作的方案实施办法,确定在2014—2015年期间进行,参评对象为所有会员单位。报奖程序则先填写申报表进行申请,然后进行评选;关于奖项设置,参会专家纷纷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二)交流办刊经验

大会期间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各会员单位之间交流办刊经验,探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报刊体制改革与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走向等问题。经验交流会由《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颜志森教授支持,最先发言的是《成都大学学报》主任袁联波教授。袁教授首先介绍了成都大学的教育教学情况及成都大学学报的前身——《成都教育学院学报》的发展历程。其次,他谈了学校学科建设与期刊发展的关系,指出期刊发展离不开学科支撑,它可以转化和形成为期刊特色、优势的动力。另外,袁主任还谈到该校学报的经营情况。在稿源上,第一是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第二是向各地专家约稿;第三是在投稿中遴选优质稿件。编辑部在组织稿源上下了很大功夫。在栏目设置上,其一是打造自己的特色栏目:教育论坛、学前教育、心理学等;其二是吸收其他学报优秀栏目优点,进行栏目专业化的尝试;其三是跟踪教育教学前沿,关注重大问题,以之为牵引;其四是聘请3~4个主持人,由主持人组织优秀稿件。

《淮海工学院学报》徐习军主任针对特色栏目建设情况作了发言。因该学院地处连云港市,而《西游记》、《镜花缘》等传统文学名著均与连云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环境好,大有文章可做。该刊“西游记研究”是特色栏目,经过10余年发展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也获了很多奖项。徐主任谈到,为了办好栏目,编辑部人员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全国有400多名与《西游记》研究有关的专家、学者;为此建立了数据库,给相关研究者提供查阅、参考的平台。由于栏目越办越好,西游记学界每次开会必请《淮海工学院学报》栏目负责人到场,该刊也几乎成为“西游记研究”成果的展示中心。

与《淮海工学院学报》“西游记研究”特色栏目遥相呼应,《山东滨州学院学报》的“水浒传研究”栏目也办得红红火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该学报也在海内外到处网罗优质稿件,把栏目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该刊的经验之谈是:花钱买好稿子,请专家来座谈;“把栏目做得比学报强,把学报做得比学校强”。

《蚌埠学院学报》编辑部章建生主任谈到了地方院校学报的另一种发展路径。该刊2007年创刊,2009年申报国家刊号未获批准。2010年再次申报,以企业名义注册“蚌埠学院学报杂志社”,2010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复,转给省新闻出版局。该杂志社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注册资金30万元,办公面积200余平方米,人员6人(外聘1人)。该刊资金分两个部分:1.学校划拨资金;2.企业内部资金:广告发布收入。据章建生主任介绍,目前来看实行“一刊两制”,日子很好过。如果完全改制为企业编,结果怎样就很难说了。

《沈阳大学学报》编辑部张跃双主任也作了精彩发言,他原来是沈阳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接手学报工作刚好两年;张主任介绍了该校学报跨越式发展的经历,对其他学报很有启发意义。张主任认为:学报办刊理念很重要,是先导和定位。大学可以跨越式发展,地方高校学报一样可以跨越式发展,香港科技大学才建校10余年已跻身亚洲一流就是明证。队伍建设决定刊物能否“可持续发展”,好的队伍加上好的思路等于好的效益。沈阳大学学报编辑部有2个刊物,每年出12期(文科版6期;理科版6期),现有人员15人(其中1人退休返聘),2个正高,6个副高,从长远看应该有一半博士。办学报办刊物心中要有梦,我们就是要奔核心努力,这是一种境界、高度。在约稿上强调作者要“两高”,一是学历高,二是职称高;所发文章必须是国家或教育部项目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好的稿源必须有优厚的稿酬作保证。从办刊经费来看,目前每年70万,除了印刷等开销外,主要用在约好稿件和奖励优秀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沈阳大学学报》文、理科版被引用率今年等于前20年水平。下一步我们打算冲击教育部名栏目,再下一步向核心期刊迈进。

《攀枝花学院学报》熊礼贵主编认为,办好学报理念固然很重要,但是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也难以施展抱负。该刊主要依托本校学科发展,为本校教师科研服务,在此基础上为社会服务。目前,依靠本校办学力量和特色,力图创办特色栏目,为此在全国各地挖好稿子。总之,不管走哪条路都需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做出努力。

《衡水学院学报》魏彦红主编提出了文理科综合版学报怎样发展的问题,即除了走“特色栏目”之路外,还能怎么做的问题。综合版几乎面临同样的苦恼,没有资格晋级核心期刊,在“中国知网”的统计上,有的年份清华大学方面给计算为文科,有的时候又算为理科。分母过大必然影响转引率,影响因子自然难以提升。为此,该学报适时调整目标,把为本校科研、学科建设服务作为第一要务。

《池州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陈晓华教授谈到了地方学院学报总体质量难以提升,原因在于好稿件少,发掘优质稿源困难,此种情况下,只能在特色上下功夫。为此,要打破学校界限,组团搞“期刊群”,各学校负责一个专业(栏目)。因为未来期刊走向网络化是个大趋势,必须在网络出版上做文章。

《大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张晓刚教授最后做了大会总结发言。他对各位参会代表的发言作了简要归纳和述评,指出许多单位的工作卓有成效,值得借鉴。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院校,其学报负责人和编辑人员有想法干劲足,杂志办得有声有色,特色栏目颇具亮点,为所在学校争了光,添了彩。他们这种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以及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尤其值得其他地方高校的编辑部学习。

猜你喜欢

学报成都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关于栏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穿过成都去看你
栏目主持人语
数看成都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成都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