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3-03-03黄宏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炎症性吡啶结肠镜

黄宏政

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卫生院,重庆 垫江 408300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黄宏政

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卫生院,重庆 垫江 40830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经电子结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一年半;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 (SASP)一年半。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一个较可靠的手段。

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 (SASP);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患者大多思想顾虑较重、抑郁或焦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美沙拉嗪治疗2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均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且均为电子结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年龄为20~40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病史半年至一年左右。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病史半年至一年左右。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 (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②左下腹轻压痛或明显压痛和鼓肠;③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感染性肠炎及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等;④电子结肠镜检查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强调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有继发病变者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SASP)4g/d,分4次口服,用药3~4周后病情缓解减量使用3~4周,然后改为维持量2g/d;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1.5g/d,分3次口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一年半。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大便成形,质软,每日排便一次,电子结肠镜检查溃疡愈合。有效:自觉症状改善,间断大便成形,每日排便1~2次,电子结肠镜检查病变明显好转。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不成形,每日排便数次,电子结肠镜检查病变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观察组总有率为83%,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头痛发生率分别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算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炎症性肠病(im fammatory bowel disaes,IBD)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炎症反应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坏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本病以欧美国家发病率为最高,而亚非国家发病较低。江学良等[1]统计了1981~2000年20年间中国医学文献报告的UC病例共计10218例。胡仁伟[2]统计1989~2003年国内文献,15年共报道IBD143511例,其中UC140114例,CD397例,表明UC在我国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本病一般呈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病程漫长者癌变危险增加。UC相关性结肠结癌(ulcerative colitis related colorectal cancer,UCRCC)虽然仅占所有结肠癌的1%~2%,但却占UC患者死亡原因的15%[3]。

“亚太炎症性肠炎病处理共识意见”认为:IBD的治疗目标是诱导、维持临床症状和黏膜炎症的缓解,重建黏膜屏障平衡,减少复发和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于2007年公布了我国IBD治疗规范的共意见,强调了根据病变范围、活动性、严重度等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5]。UC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除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等一般治疗外,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是氨基水杨酸制剂。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理想,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且两组患者无效人数对比中,对照组无效人数相对高出很多。

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 (SASP)均属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 (SASP)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经肠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 (简称5-ASA)与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综合作用,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清除氧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等。不良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反应等。另一类不良反应属于过敏,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美沙拉嗪属5-ASA特殊制剂,能到达远端回肠和结肠发挥药效。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本文显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率为96%,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无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江学良,崔慧斐.中国溃疡性结肠炎10218例的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8):869-873.

[2]胡仁伟,欧阳钦,陈曦,等.近15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文献分析 [J].胃肠病学,2007,12(2):74-77.

[3]Vagefi PA,LongoWE.Colorectal cancer in patients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Clin Colorectal Cancer,2005,4(5):313-319.

[4]欧阳钦,Rakesh Tandon,KLGoh,等.亚太地区炎症炎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二)[J],胃肠病学,2006,11(5):301-305.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R574.62

A

1007-8517(2013)08-0079-01

2013.02.28)

猜你喜欢

炎症性吡啶结肠镜
吡啶和3-甲基吡啶的合成工艺研究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勘 误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