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环境信访工作

2013-02-01付军华苏佰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年1期
关键词:电磁辐射信访工作案例

付军华 苏佰礼 张 恒

(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济南 250014)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带来了很多难以回避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市市长热线“12345”的开通,人民群众环境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环境信访事件也呈明显增多趋势。环境信访已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已演变成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它已成为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环保部门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探究其原因,分析其特征,研究其对策,应对新形势,探索环保新道路,实现过去单纯注重环境问题向综合关注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转变,推动环保制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更应该转变思路,主动出击,提高业务和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信访工作,下面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分析,探索经验和启示,以更好的使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案例一: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董家基地信访事件。董家基地信访属历史遗留问题,该项目几年来信访一直不断,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项目在建设初期与重点中学历城二中距离较近,随着近几年企业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制药企业与重点中学已连在一起,从而难免会有企业生产中产生的的噪声、废气、废水等影响重点保护目标历城二中。

开展工作:根据董家基地信访不断形式和市环保局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①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董家基地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汇总。②在深入调查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专门组织监测人员对齐鲁制药厂东厂周边地下水、排放废水和大气环境现状进行了专项监测。③对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董家基地内现有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上述有关工作的开展和文件的形成,基本上满足了信访的需要,客观公正的回答了信访提出的问题,也对企业的一系列的技改投入进行了肯定。但是综述整个事件,企业生产过程中必然带来废气、噪声、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即使在厂界达标的情况下,也会对周围敏感目标产生一定影响。

案例一启示:

(1)对于历史遗留问题,首先要看整个片区规划是否合理。该案例通过历史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说明,企业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环保整治,污染物排放浓度也均符合相关国家排放标准要求,但对于处于达标点上的重点保护目标来说是否合适还需进一步论证,这也充分说明了片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同时也再次表明应是先有规划,再有建设,规划先行的重要性。

(2)在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协调下,努力创造公开、公正、透明的良好氛围,加强企业与周边相关单位及群众的沟通交流,让相关投诉人员及时了解环保部门、企业为持续改进相关污染设施、维护良好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最大限度取得周边群众的理解,努力营造共赢的局面。

(3)信访处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好企业和信访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工作,既不包庇企业又要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投入、监测等情况跟信访人员解释清楚。

案例二:济南长城炼油厂废气泄漏事件。济南长城炼油厂在常减压装置和催化装置检修过程中,因环保措施不到位,造成了废气泄漏事件,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生活并引发群众投诉,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案例分析:近年来围绕着该企业排放废气的信访事件接连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该企业坐落在我市主城区的西南部,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原本处于郊区的企业逐渐被陆续建设的居民小区所包围。

(2)企业内部虽然制定了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及环境保护岗位责任,但针对设备检修期间废水量加大、易发生废气泄漏事件等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及落实不够。

(3)经多次现场应急监测表明,该企业泄漏的废气未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污染,特征污染物均未超标,但排放气体异味明显,给公众带来明显不适及恐慌。

案例二启示:

(1)鉴于长城炼油厂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主城区的不断扩张,应当结合十二五期间城市规划及环保专项规划,对长城炼油厂等相关化工、炼油、制药等企业产业布局给出前瞻性的规划,同时督促相关行业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环境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及调整方向。

(2)通过多种手段,在加强外部监管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转变重制度制定,轻职责落实的管理状况。通过全厂员工进行系统的环保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对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价,特别是针对设备检修期间及开工过程中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特点,实行电子巡检及外围巡检相结合的巡检制度主动自建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3)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针对化工类企业停产检修、热电行业开炉吹管等易造成大范围、突发性、短时间等特征的环境污染事件,在不断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尝试建立重大环境事件的预公示制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将涉污企业将要进行的活动提前告知公众,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解释消除在不明情况下公众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公示的手段,通过公众的日常监督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企业的自觉性及环境意识,努力消除环境隐患。

案例三:塑料三厂移动通信基站信访案例。该基站隶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涉及GSM型设备3台、3G型设备1台,设备标称功率35瓦,频率为900MHZ及1800MHZ,天线增益15.5dBi,三个抱杆定向天线以相对于正北方0°、120°、240°的方位架设于塑料三厂院内成龙学校楼顶,天线高度18米。成龙学校是面向8-18岁学生的文化培训类学校,家长及学校对孩子在如此环境下学习深感忧虑,而该基站也未进行环保相关审批手续,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

开展工作:对该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监测,共设置监测点位32个,其中三个主瓣方向共设置点位21个(每个主瓣方向设置7个),监测距离为5—100m,1—5层教室内设置点位11个。经监测,教室外电场强度最大值3.09伏/m,功率密度最大值为0.023瓦/平方米,教室内电场强度最大值0.89伏/m,功率密度最大值均小于0.001瓦/平方米,均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中公众照射导出限值“30—3000MHZ”频率范围要求(电场强度12 伏/m,功率密度0.4w/m2)。

案例四:西客站安置片区1区1地块高压输变设施信访事件。济南西客站片区改造,推进了城市的建设,使该区域村民住上了楼房,这本应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安置片区1区1地块7号楼建设距高压线仅15米,视觉压抑及心理影响较严重,且东侧60米为变电站,附近组成高压线网络,使村民产生抵制情绪,拒绝服从安置计划,从而产生了矛盾。该高压输变设施建设早于安置片区建设,主要为高铁及济西机务段机车提供电力支持,该线路额定输送电压为220kv,额定输送电流为800A。

开展工作:在该高压线外侧边导线地面投影及其水平正对楼层室内进行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共设置2个点位,外侧边导线地面投影处电场强度1164伏/m,磁感应强度为0.426微特斯拉,水平正对楼层室内电场强度27.33伏/米,磁感应强度为0.111微特斯拉,均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评价标准的规定(电场强度4000伏/米,磁感应强度为100微特斯拉)。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但该居民楼距高压线过近。

案例三和案例四启示:

(1)电磁辐射污染源管理不完善。根据规定,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电磁辐射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和环境保护验收,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只拥有有预审批权及监督检查的权利。目前我市电磁辐射类建设项目管理较薄弱,绝大多数项目并未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建设者在无任何环保手续的情况下就自行选址建设,造成信访投诉事件时管理部门的被动局面。

(2)国家标准的制定与非确定性效应。我国现行射频电磁辐射环境标准是由卫生部及国家环保局分别发布的,前者规定了电磁辐射的导出限值,后者既规定了导出限值,也规定了基本限值,执行的导出限值比上述国际两大主流标准都要严格的多。我国现在还没有工频电磁辐射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只是作为环境评价的参考标准,适用于110KV以上高压送变电工程。我国虽然在电磁辐射环境方面制定了一些标准或参考标准,但这些标准只是基于短时即刻电磁暴露产生的已知健康危害效应制定的,没有考虑低强度电磁辐射环境长期暴露的可能效应,目前电磁辐射的危害对人体非确定性效应方面的影响还无定论,即使电磁辐射达到了国家标准,人体长时间暴露在该环境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漠视的。

(3)局部规划的合理性。在全市整体规划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局部规划的不合理性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案例四充分说明,高压线与居民楼之间有15米的距离,虽然符合了《电力设施保护条例》_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规定,但是这个距离只是考虑到了高压线路本身的安全,并不是为了电磁辐射衰减至安全值而设立的,村民在失去了原有的家园后分到了这样的房子,心情不满造成矛盾激化,更何况在这种环境下长期暴露对身体多少总有影响,这也是因为在片区规划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4)电磁辐射防护宣传力度不够。针对电磁辐射这个新兴的污染,绝大多数民众对其本质是不了解的,不像水、气、声、渣等常规污染一样,它“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再加上商家为了获取利益的不正当宣传引导,民众对此更是对电磁辐射产生了恐惧心理,加上现有电磁辐射项目手续不完善,民众对此更产生误会心理。如何正确宣传电磁辐射的利弊,正确引导民众的心理,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亟待加强的工作。

案例对环境信访工作的启示: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社会伴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环境及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影响当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环境信访工作,结合实践,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环境信访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涉及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环境污染投诉的处置更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综合知识,只有对信访案件做到整体把握、细致分析,才能正确处理问题,有效解决矛盾。

(2)一定要做到规划先行,从源头上有效预防污染事件的产生,才能有效杜绝环境信访事件的产生。

(3)创新管理思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正确引导民众的心理,化解社会矛盾。全方位多视角加强宣传工作,尝试建立重大环境事件的预公示制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解释消除在不明情况下公众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公示的手段,通过公众的日常监督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企业的自觉性及环境意识,努力消除环境隐患。

(4)加强监管、监测:对于项目配套环保设施要加强监管,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对于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要全面进行监测,用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来回答环境信访工作才更具备说服力。

[1]孙志国.环境信访案件产生原因及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5):70 -72.

[2]高丽颖.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环境信访工作[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9):202.

[3]徐红焰.欠发达地区环境信访投诉的特点与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5):34 -36.

[4]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努力做好2010年信访工作——周建副部长在全国环境信访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环境经济,2010,(11):6-9.

猜你喜欢

电磁辐射信访工作案例
4.微波炉的电磁辐射大吗?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用频装备带内多频电磁辐射阻塞干扰效应预测方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医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探讨
浅谈人大信访工作在地方立法中的作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军队电磁辐射作业人员健康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