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医案讨论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3-02-01韩红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委中腧穴医案

韩红艳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学科,郑州450008)

针灸医案集中记载着活生生的救死扶伤的临床事实,充分反映了临床医生辨证论治和知常达变的心法,是培养学生形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的最好教材。在针灸学教学过程中,鉴于学生普遍反映腧穴数目较多、临床应用较难掌握的情况下,尝试采用一些古今著名的医案对穴位的功效进行讲解,发现学生对医案授课渴求性很大,对实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同时运用医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穴位的性能,更能加深对穴位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以 《针灸医案选读》中2则医案的课堂讨论讲授为例,组织学生分析委中穴在活血功效方面的应用。

1 医案讨论讲解

1.1 案例1 血痢 (江瓘 《名医类案》)[1]。一少年患了血痢,用收涩的药物治疗,结果又得了痛风。于是让他服下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生甘草煎,入生姜研潜行散,并加入少许酒,饮下数十贴。又刺委中出黑血,三个疗程患者就治愈了。

病案分析:血痢,为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所下未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久则必成枯细。而误用收涩之品,则使恶血入经络。针刺委中穴,便可去其经络中的瘀血,使血气通行,疾病自然就治愈了。

1.2 案例2 牙槽风 (周密 《癸辛杂识》)[1]。刘汉卿郎中,患牙槽风,患病日久颔穿,脓血淋漓,很多大夫都诊治无效。在维阳,有位益都人,此人善用针法,给汉卿针刺委中穴,当天晚上脓血就止住了。旬日后,用这种方法,颔骨蜕去,生出了新的颔骨。

病案分析:牙槽风是因痰火邪毒炽盛,积热上攻,穿损牙槽所致。以牙槽骨痛,久则腐溃不愈,或穿腮,有腐骨排出为主要表现的牙齿疾病。本病多见于西医学所指颌骨骨髓炎。本处取委中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可使脓血止、牙痛消,祛瘀生新,疾病治愈。

1.3 案例3 急性腰扭伤 (靳瑞)。案例分析:急性腰扭伤,翻身困难,腰肌间歇性掣痛,其痛如割,行走需由人搀扶加柱拐棍,十分痛苦。靳教授令患者扶门站立,刺右侧委中穴放血,刺中拔针,血射如注,约五六毫升,按压止血后,令患者作提腿、转腰等动作约数分钟,卧于床上再针左侧阳陵泉一穴。前后3天治疗2次,只针三穴。疾病痊愈。

委中穴,别名腘中,又称郄中,血郄。即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也是下合穴,临床应用广泛,关于其功效,如果单纯依靠理论讲解的方法,往往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在课堂讨论中,从理解该穴的别名入手,鼓励学生查找文献和资料,通过上述2则典型病例的讨论讲解,可以使学生逐步清楚地区分出这类腧穴功效特点,即:郄中意指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湿热水气汇集之处,而血郄则意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形成的气血深聚之处。由此可见该穴是临床治疗瘀证、实证和热毒之证的常用穴,这就不难理解上述2则医案取委中刺络放血的缘由了。这样学生不仅加深对上述腧穴主治功用的理解,更能加深对湿热病邪致病特点的理解。

2 体会

讨论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使学生从传统 “填鸭式”教学中的被动地位解脱出来,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角”,更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学会查阅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以及先前课堂上学过各学科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对现有的资料作综合分析判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强化,对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非常有利[2]。

应用针灸医案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授课的不足,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腧穴功用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辨证思维体系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良好途径。因此,病案教学方法具体生动,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循序渐进,逐渐理解中医辨证理论的深刻精髓,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同时,还能结合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对于加深学生对中医针灸学术和临床知识的理解有莫大的帮助,也是针灸教师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料。

[1]瞿彬,李修洋,伍悦.针灸医案选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35-36,140-141.

[2]张静,冉晔,杨逢柱.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1,30(4):73-76.

猜你喜欢

委中腧穴医案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腰酸背痛找委中
拍打委中穴,健腰更护肾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