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院校《中药药理学》教学体会和策略※

2013-02-01卢金福许惠琴华永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药效药理学

喻 斌 卢金福 许惠琴 洪 敏 华永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23)

中医药院校《中药药理学》教学体会和策略※

喻 斌 卢金福 许惠琴 洪 敏 华永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23)

探讨《中药药理学》教学难点,分享本课程的教学体会。基于学生的专业功底进行区别教学,针对课程信息量大,实验内容多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改尝试。在新的教学方式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课程内容,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药药理学;教学;策略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医药院校中医中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联系中药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1]。另外该门课程还可以作为学生今后的中药药效和毒理学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因此在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本课程的的特殊性,与西药《药理学》相比教学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专业性强 基础要求高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学好《中药药理学》必须要有扎实的前期基本功。除了要有一定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西医课程背景外,还要有较好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中医药课程知识背景。由于各专业培养方向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学习课程也有差异,以上课程并不见得都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来学习。因此在中医班级中往往出现西医和化学课程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本课程有关药物的机制研究、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药动学部分较难理解。而中药或药学专业学生由于西医基础薄弱,对药物的药效基础或各指标之间的联系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在中医班级的授课过程中,将炎症、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病理机制作为专题来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不同中药在同一疾病的作用环节可能不同。如附子的强心作用与去甲乌药碱的β受体激动有关,而人参的强心作用则与强心苷相似,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来实现的。而在中药或药学班级中,则将重点放在生理病理知识的强化和理解上,否则无法理解药物的作用环节和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银杏内酯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涉及到L-型钙通道、钙超载等方面。笔者认为只要对中医和西医两方面都有较好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中药药理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学好。

2 中药药理作用广泛 记忆难度大

由于中药不同于西药的单一成分,它本身也是有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成分群,这也造成了绝大多数中药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甚至在不同的机体状态下,出现相反的药理作用。如麝香对不同中枢状态下,能产生兴奋或抑制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如何能够较好地掌握如此大量的信息除了靠记忆以外,还需要靠其他途径。

2.1 注重中药功效和药效的联系这方面的例子比较多,如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而其药效包括发汗、解热、镇咳祛痰、平喘、利尿等作用。显而易见,其功效和药效很相似。在此基础之上,再记忆麻黄的其他功效就显然更加容易了。

2.2 注重与《药理学》的横向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一般都已经修完《药理学》,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药理学》非常重要。这两门课程在很多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上都很相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泻下药大黄与比沙可啶同属于刺激性泻药,芒硝与硫酸镁同属于渗透性泻药。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药的药理作用的同时,

注重与西药中有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一起记忆,在复习西药药理作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学习中药的药理作用。

2.3 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常规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和状态中。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讲解完大量的内容,但是很难保证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步骤,真正理解教学知识点,或者即使有不懂的地方,可能也不会立即提出。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考虑到教与学的不可分割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笔者尝试让学生主动报名,汇报自己制作中药药理学PPT,每次汇报一个中药。而台下的学生可以对台上的同学进行与汇报内容相关的互动。这种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相关内容记忆深刻。

3 涉及大量的实验方法

与《药理学》不同,《中药药理学》在整本教材中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实验内容,而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往往无法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推论。如介绍黄芩的扩血管作用时提到其可对抗NA、KCl和CaCl2所致的动脉血管收缩。但是如果学生不清楚K+与提高细胞兴奋性而促进电压依赖性钙内流有关,或是不清楚NA的受体依赖性钙通道作用,就不能理解黄芩的扩血管机制[2]。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好常见实验的原理,笔者将药理实验方法和中药研究思路相关内容也作为了解部分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课程知识点,表现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不断累积,其对教学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如何解决《中药药理学》在教学中的种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1]彭成.中药药理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

[2]马欣,李孝光.硫酸锌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的作用[J].药学学报,1989,24(10):786.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trategy of Pharmacology of TC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 Bin Lu Jinfu Xu Huiqin HONG Min HUA Yongqing
(Pharmacy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To research the difficult in Pharmacology of TCM teaching and expound the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Adopting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foundation.In addition,other strategies have been used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experiments.Students have enhanced the study interests and grasped more study content.The new teaching method has shown a better study effect.

Pharmacology of TCM;Teaching;Strategy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0.046

1672-2779(2013)-10-0071-02

��苏 玲

2013-04-15)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优势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开放课题[No.Nzyzyxjg-1017]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药效药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种杀虫剂对草莓叶螨的田间药效研究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艺术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