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集注

2013-02-01曾青云

职教通讯 2013年1期
关键词:明德教育学储能

曾青云

遍览中华文明的历史轨迹,细检中国成人教育的文化遗存,即可断言,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起步虽晚,但却融汇贯通着传统文化之大道;其规模虽小,却与现代文明脉络息息相通。由此引袂,当代成人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既是我国成人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必由。值今时势,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大潮,又为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未来发展彩绘了新蓝图,因而,如何进一步远溯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脉博、文化蕴涵、文化印记,如何更深层博索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地位、文化使命、文化担当,为未来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发展集注文化新坐标,粲然显得极为必要与极其紧迫。

一、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印记

子曰:“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一语湛明,“文化凝铸”当是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创新发展之要谛,且其中闪烁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之人文光辉,更犹如雪泥鸿迹,成为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亘远而深彻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印记。

(一)“学会做人”的文深印长

自“元典时期”伊始,“学会做人”就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亘古不朽的主题。上至春秋战国、秦汉唐宋,下到明清民国,关于“如何做人”的论著学说不胜枚举,从启蒙的《三字经》、《弟子规》,到经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可谓浩如翰海,不仅擎引出了一则则感人至深的砺志故事,且诸多名人名句,更因其文光璀璨,而彪炳于中华文明与中国教育发展之史册。其中孔子关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立身主张,至今仍光烛华夏。就此意义,正是这些质朴纯真“做人要则”,言近旨远的“做人期愿”,以清风高节的文化泽惠与阳煦山立的文化蕴藉,聚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宏旨精髓,使“学会做人”淳化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第一“名片”。引古涵今,“双心同正”应是中国文化关于“学会做人”理念,在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田野的花繁果硕。

所倡导的“心路校正”,突出了思维导向对“学会做人”的决定意义,重点凸显人生成长路径的转型问题。因而,不仅要求研究生以“求是精神”对以往成长历程进行严肃的反思,并从文化的视角,溯本求真地思考自我思想认识、价值取向、性格特征、道德修养、人格尊严、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还吁求以“志高心远、沉稳厚重、大度从容”的人文精神重塑自身的个性与特质,摒弃以往心路行进中的成与败、荣与辱、是与非的种种心障,以此为断点,将个体心路决然扭入气势鲜明的成人培养“高速”,最终实现由学生到成人教育从业者的人生角色的转变。

所致力的“心态调正”,昭示心态转变应是“学会做人”的关键环节,主要显扬了人生态度的变迁问题。核心是汲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衍化为“乐于吃亏、敢于做事、善于容人”的心境文饰,雨化为“学会感恩、学会放弃、学会坚持”的心品文光,聚化为“质朴藏拙、慎言检身、淡名薄利”的心形文辉,让心灵成为展现人生价值的第一“窗口”,让心态成为决定人生发展的第一“佚力”,让心地成为支撑人生坎坷的精神家园。惟此,学生才能在今后波谲云诡的社会生存与市场竞争中,经得起“世路风霜”的锻打、“世情冷暖”的磨砺、“世事倒置”的冲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文共轨。

(二)“学会做事”的文远印重

现有典籍显明,中国传统文化总是从“治国济世”的高度掸释“学会做事”的宗义宏旨,从哲学的视阈阐述“学会做事”的行为法则,从社会的大势澄清“学会做事”的范畴边界。其中,《大学》的“治国、齐家、平天下”,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荀况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韩非子的“欲速则不达”,朱熹的“格物致知”,等等,都是传义古今,耳熟能详的闳论箴言。这也从文化意义上昭示,“学会做事”必是当代成人培养专业研究生培养原动的内力。而就现代文明而论,“三坚并重”则是这种内力辉映苍穹的时代光曜。

“学会做事”必须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要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仰,“热爱成人教育学事业”信念,“成为合格成人教育人才”的信心,作为自己的做事准则和活动指南,将以往带有随意性、迷惘性,甚至功利性的陈旧做事意识,锐变以社会、国家、事业、集体为主导的做事认知,从而使“信仰作为创造力量”、“信念可以创造奇迹”的文理,成为“学会做事”的恒远印记。

“学会做事”还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是张扬传统文化所追崇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执着精神,以“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的顽强作风,事无巨细,都必须以坚定不移、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的态度,使“谋事有文心、行事有文采、成事有文光”成为做事的常态,让《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为“学会做事”的时代印象。

首先,高中生要加强关于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认识,加强对这些硬件的结构和通讯方式的认识,充分掌握这些硬件的工作原理,从而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硬件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接收,如何进行命令的发出。因此,在机器人编程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常识,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机器人的动作和行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编程代码和参数意义的认识。所以,在高中生机器人编程学习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让学生在观察机器人动作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于机器人编程的认识,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做事”更必须有坚决果敢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气势、气魄、气度的激扬。既要以“敢为人先”的胆略,运用独到的眼光或创造性的见解,对现有的做事方式进行优化与亮化,还要以“舍我其谁”的胆魄,梳理做事行程的优点与特色,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做事过程中的缺失与疏漏,进行有的放矢的补苴罅漏,更要以“日三省吾身”的胆气,让“无往而不胜”成为学会做事的原初印鉴。

(三)“学会做学问”的文凝印聚

“学会做学问”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灿烂的华章。只要翻开中国文化的扉页,“悬梁剌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学习精神,“学而不厌、锲而不舍、读书破万卷”的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的学习理念,“经国济民、经邦济世”的学习目标,“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秉烛达旦”的学习风范,宛如劲风扑面,所迸发的翔高引远与绝顶凌云之恢宏之势,让人们心感神往“读书传家”的文光蕴聚。所吞吐的沉稳持重、钩深意远、纯净明光之气,又让人们手触身受“止于至善”的文脉悠长。以古引今,“三学互动”笃是传统治学理念在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的经典传圭。

学以明经是“学会做学问”的目标追求。此“明经”非彼“明经”,它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通经晓学,而是以“面向社会、展示特色、勇于竞争、开拓未来”的睿智,以专业课程、校园课程、社会课程为“立交”,在广博检索相关的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现代思维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以“会当临绝顶”的勇气,深度探究相关专业知识产生的源泉,理性把握相关专业认知发展的过程,着力寻获相关专业知识创新的路径,让“读书求理”的文境诩扬。

学以通慧是“学会做学问”的内涵需求。通慧的要素是“开阔眼界、扎实基础、转换角色、打造个性”,认为系统知识学习并不等同于素质能力提升,强调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过程中,学习场景设计与学习方式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其中,“双思并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合一)是主导学习路向,“五路超赶”(即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与成人教育学融汇)是主要学习情境,“五元互动”(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习与科研、学科与学科、学生与社会)是基本学习方式,以此促进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实践认知的骈集贯通,使“无息有渐,为学亦然”的文理旌扬。

学以致用是“学会做学问”的行为诉求。就成人教育学专业而言,学以致用导衍的是一种“敦本务实”的学习行为,“巩固成果、形成能力、生成特色、树立品牌”,是其逻辑原点与行进空间。细而分之,“学以行为本”是其生态,专业学习既要与现实相适应,又要与未来相关联。而“双文比翼”(行政公文与学术论文双馨)则是学行合一的载体舟桥。同时,“学以活为魂”是其个性,专业学习就是要带着问题学、带着困惑学、带着需求学,而“读、说、听、写”(精读、慧说、慎听、臻写),则是激化“活学活用”的天然因子。两者的璧合珠连,意味着“知行合一”文帜飞扬。

二、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惑问与文化引思

直面来自方方面面的惑问,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不仅要激活自身的文化记忆,更要为改变来来发展的文化符号而殚思极虑。

(一)惑问与引示一:文化传承是博学精业之源

当前,社会和学界关于“博学精业”的认识是仁智各异,一些人把“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作为其全部蕴含,一些人又把“扎实通识知识、强化专业知识”作为根本任务,等等若是,尽管这些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整体上看,只是以现代教育视阈或近代教育思维对“博学精业”理念的表象诠释,显得空泛而苍白。由于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层面的“探赜索隐”,有意无意间就把“博学”与传统文化相剥离、把“精业”与传统成人教育思想相断隔。就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而言,“博学精业”的基点有三:“三开启心”(视野开放、思想开明、心智开悟)是其灵光,“四读慧心”(读史通道、读经明理、读物识事、读心知人)是其灵动,“五学汇心”(学而有疑、学而有思、学而有渐、学而有新、学而有成)是其灵秀。而些箴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粹萃精熔,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无论“博学精业”如何纵横跨越,现代国际成人教育研究如何风生水起,终将陷于掠影浮光的尴尬境地。这也显明,向社会、学界乃至成人教育领域,广泛宣喻传统文化与当代成人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本质联系,深入阐明传统文化与专业研究生“博学精业”的历史渊源,已然迫在眉睫。

宣扬主旨阐幽明微,传承中国传统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成果乃“博学精业”的首要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翰长河中,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是最霞粲的云帆。早在文化元典时期,中国传统成人教育思想体系,无论在基本思想、发展思想,抑或是行为思想,等等最具核心意义与边界意义的思想要素,已初肇规模体系,其中《论语》、《孟子·七章》、《荀子·劝学篇》、《墨子·墨经》,等等元典,既是中华文明直至世界文明宝库的耀灿明珠,也是传统成人教育思想的核心构架。同时,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传统成人教育实践也“钩深致远”,随着学派教育、养士教育、游学教育、书院教育、社学教育,等等一系列成人教育实践的承继发展,已铸炼出相对完善的成人教育社会体系与行为方式。稍加比对,就不难发现,当代成人教育理论在基本思想与实践意识方面,或是传统成人教育思想的摹版,或是传统成人教育实践的镂版,并未有根本性的创新与突破。从此意义上,传承传统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成果,应是清明“博学精业”目标范畴,廓清“博学精业”理论边界,确定“博学精业”的行为模式的认知之源、行动之根。

(二)惑问与引示二:文化发展是聚效储能之本

“博学精业”只是肇基,而“聚效储能”才是当代成人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更始。在新的历史条件上,人们关于“聚效储能”的认识也显得如此多样。一些人把“聚效储能”归结为常规性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又有一些人把“聚效储能”坐断为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更有一些人把“聚效储能”臆想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也许在某种视角上,这些认识都有某可取之处,但就成人教育学专业而言,这些并不是对“聚效储能”的属性何在,价值何在,路径何在,等等诸多问题的理性解注,只是一些偏狭而空洞主观认识,缺乏关于“聚效储能”与文化发展内在联系的现实解读。就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而言,“聚效储能”的基座有三:“三养归真”(精湛养思、果断养才、沉警养识)是基石,“四自聚效”(自信、自悟、自力、自强)是基干,“五为储能”(以伦理为桢干、以文章为花萼、以义理为膏粱、以诵读为耕耘、以事业为结实)是基线,其核心是倡导文化的庚继与链轮,认定没有文化的新发展,“聚效储能”的方向就会迷离惝恍;没有文化新元素的注入,“聚效储能”的行为就会沙飞砾扬,专业研究生培养应有的社会品质就不能张,必有的文化品脉也难以伸张。这些带给我们的启迪是:文化发展应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经络与脊梁,漠然这种文化内蕴,专业研究生培养就会失去存在与发展的原力,无论“聚效储能”如何腾挪跳跃,文化发展总是道贯其中的亘延元色。

当代成人教育文化发展当是它的底版基色。成人教育文化是成人教育使命、成人教育精神、成人教育责任、成人教育人文的集结体,“聚效储能”就是要以文化自醒与自力的锐气,以去故纳新、去末归本的勇气,从底层构建着力,把当代成人教育文化中的优良基因,内化为“修德聚能”的鼎铛磐石,将以往的“以知识聚效储能”的传统认识,转变为“以文化聚效储能”的现代意识,使专业研究生培养始终烁闪着成人教育文化的韶光煦色。当然,现代主流文化发展更是它的凸版亮色。现代主流文化代表社会发展方向,是“聚效储能”的导引,要求研究生们跳出固化的行为方式,以开放开明的宽阔胸襟,及时把现代主流文化的亮点光点,外化为“聚效储能”的文饰时妆,使“聚效储能”的每一道程序、每一种行为,都高扬现代文化的旗旄。

(三)惑问与引示三:文化创新是修身明德之根

在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修身明德”当是其木本水源。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修身明德”的理解,也是多边与多形的。有人可能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思考,认为“修身明德”有赖于经济基础发展的整体水平,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修身明德”的层次。也有人可能从精神对物质反作用的层面领会,“修身明德”必须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度,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提升“修身明德”层次的主导动因。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是提升“修身明德”的重要条件,而文化创新却是提升“修身明德”的必要条件。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秉承体,“修身明德”须以“三气存养”(和气迎人、正气接物、浩气临事)为内敛,以“四显明德”(危难显担当、顺逆显襟度、喜怒显涵养、行止显识见)为表形,以“五心修身”(大心容物、虚心受善、平心论事、潜心观理、定心应变)为外延。这些要旨从某种意义昭示,文化创新是“修身明德”风跃云的张力所在。

这种张力是文化创新博采众长特质的抻展。锐意创新与新陈代谢是“修身明德”的基本属性。当前我国社会迅速发展,对专业研究生培养不断提出新目标、新要求,需要“修身明德”内涵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因而,文化创新所借鉴、融合和吸收多元优秀文化成果,以及所融汇各种文化新个性,对“修身明德”内涵完善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这种张力又是对文化创新“推陈出新”本质的迤扬,其中关于“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与“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有机地结合与高度统一的基本方略,对“修身明德”外延的宽阔举足轻重,不仅激化“修身明德”的社会影响力、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革故鼎新,还让“修身明德”的每一项指标,都闪灼着文化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元素闪烁着文化汇聚的亮光,并以此孕化为“修身明德”整体提升的支柱力量。

三、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改革与文化创新

今天,人们谈论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时,多以专业审美的目光,来评价它的发展与进步。而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的大势下,专业研究生培养所推进的改革发展,则要以文化创新、文化创造和文化创立为生机活力,以求学科的发展与壮大,而实现“三个超越”则是要害所在。

(一)实现专业研究生培养文化认知跨越

由“专业认识“向“文化认知”的转化,当是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文化创新最有意义的跨越。其中,关于如何彰显“成人为本,教育惟真”的学科人文精神,如何展示“持中秉正、慎思笃行”的育人文化原则,如何高扬“治已、躬行、克终”的专业文化情境,等等问题的诠释与阐明,显得亟待而紧迫。以此推演,欲实现专业研究生培养文化认知跨越,“三意凝神”的解义至关重要。

1.凝铸清风劲节的文化意识。它致力于有史以来的成人教育思想的揆情度理,注重现代文化发展对专业研究生培养理念的温润滋养,着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正风尚在专业研究生培养田园的深根固本,致力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峻气节在专业研究生培养田野中的枝繁叶茂,以“雄关迈道从头越”的豪气,共铸成人教育学科的文化复兴。

2.凝聚源清本正的文化意蕴。它表现为对自身文化体系构建的严谨,对自身文化基因构成的严肃,对自身文化来源路径的严守。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甚至多维文化冲突的的复杂情形下,有必要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重新检点自身现有文化元素的轶义,重新审视自身文化借鉴与融合的路径,既要以“海容百川、不择细流”的胸襟,针对自身文化存在的缺失与不足,进行必要的反思与反省,又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慧眼,去排除种种伪文化的干扰与影响,真切汲集多元文化的精金美玉,生成个性鲜活的文化意蕴,再显成人教育思想的文化辉煌。

3.凝塑清微淡远的文化意境。在当前传统文化失忆的状态下,它主张专业研究生培养进一步深入意远境长的“成人”世界,再识它的文化涵韵,重认它的文化衍迤,复诵它的文化思忆,以更为深邃的文化思维,去激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文化世情,去宣化“诚实、知本、正心”的文化语境,去骤合“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文化情操,进而构建“讲正气、讲骨气、讲才气”的文化意境,重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旌旃。

(二)实现专业研究生培养文化个性的跨越

由“大众文化”向“个性文化”的转变,应是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文化创新的最有价值的跨越。“个性文化”是专业研究生培养,在经历了相当时期的演进、滤波、凝淀、厘定之后,所生成的“文化个性”或“文化特征”,表明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本土价值和运行形态基本落成。其中,开放教育意识、多元文化传统、动态育人模式,为其核心价值元素;“炼心为主、忍性为策、修行为路”是其基本形态,两者互为因果,共同铺就了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文化创新的“高速”。熔古铸今,“双高同筑”,无疑是这种个性文化构建的基石。

1.筑就水碧山青的学风高地。在专业研究生培养个性文化构建中,专业学风建设既是学习氛围的营造,更是专业学习精神的塑型。成人教育学专业学风建设是以明确学习目标为基础、以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以严明学习纪律为保证、以科学学习方法为路径、以良好学习兴趣为动力、以优质学习效果为标准,在与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互动中,让专业研究生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陶冶,内化为昂然向上的精神锐气,使群体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发生质的变化,不但为现时专业研究生培养确立良优风范,也构建研究生们未来成才与职业发展的精神家园。

2.筑就明丽光阳的学科高原。就专业研究生培养个性文化构建而言,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是其根植土壤。作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隶属范围界定的依据,以及现代专业知识认知和理论前沿掌握的舟楫,成人教育学科以“知识发现与理论创新”为目标,激励专业研究生培养更多地深入到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乃至有关自然科学,等等广泛涉及本学科建设的理论范畴,高屋建瓴地阐释专业个性文化的钩深意远。同时,成人教育学科还以对“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学科化论证,砥励专业研究生培养不失时机地把学术成果转化为现代文化因子,高情远扬地宣明专业个性文化的蕴厚旨远。而两者的互动与互通,正是学科边界廓清与学科范式厘定的不二法门。

(三)实现专业研究生培养文化行为跨越

由“育人行为”向“文化行为”的转型,则是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文化创新最有影响的跨越。教书育人是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在学科与专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对育人行为已有了明晰的抉择,对育人行为的范畴也有了刚性的规范,对育人行为的成功经验也有了丰厚积淀,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敢为人先、实而不华、勤学精业、负重致远”的行为个性,表现得慷慨激昂。但在市场经济过热发展的背景下,面对种种诱惑与干扰,如何坚持具有优良传统的育人行为,进而将育人行为跨越为文化行为,乃至文明行为,这是比文化行为塑造本身更为艰难的时代命题。这也表明,实现育人行为向文化行为的跨越,不单单是一个行为规范与塑造过程,也应是现代行为文化在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的花攒锦簇,需要在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两个跨越上解疑释惑。

1.教学行为的跨越,强调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行为并不是现代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简单归结,而是古今中外优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豁然贯通,其中对中国传统的“论语教学法”的现代改新,当是专业研究生教学行为的方法论选择。这种现代版的“论语教学法”,集传统与现代教学行为精华为一体,力图通过多元化的“听说互动”,在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营建一种“以说为形,以论为实”、“以师为主,以生为体”、“以知为干,以文为心”的教学语境,让文化成为教学行为的基本符号,知识成为教学行为的主语传递,使“传道无论方式、授业无论场合、解惑无论专业”,成为专业研究生培养教学行为的宏达主旨。

2.学习行为的跨越,则注重研究生群体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的变革,其中敦促“被动学习行为”变迁至为关键。它既是对应试教育“亦步亦趋”学习行为的颠覆,又是对探究性学习下“自性”学习行为的确立,更是对传统学习行为的现代诠释与阐发。“自我个性”的学习目标是前提,“自我施压”的学习态度是引领,“自我调节”的学习方式是路径,“自我聚合”的学习生态是平台,“自我反思”的学习评价是动力,着力将个体学习行为由收集、整理、总结、归纳的感性阶段,向抽象、概括、创新、阐释的理性阶段跨越,进而把“上课、问答、作业、考试”的学习行为,孕化为“求知、求索、求是、求真”的文化行为。

[1]胡锦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新华文摘,2012(5).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10-18.

[3]王炳照,等.简明中国培养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培养科学出版社,2007.

[5]李少林.中国文化史[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明德教育学储能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谢明德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真要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