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盘点与省思

2013-02-01林克松

职教通讯 2013年1期
关键词:研究者体系职业

林克松

在终身教育思潮勃兴、职业教育复兴、职业教育改革呼声日涨的时代境遇下,构建适应当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引发学界高度重视和持续探讨。也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研究成为国内职业教育研究中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国内相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文献略作梳理和概括,并省思研究进程中出现的迷思现象,以期能开启研究者在思考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上的更宽阔、更理性视野。

一、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兴起的动因

(一)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

过去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陆续步入了以“全球化”、“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为表征的时代。面对经济社会的变迁,职业教育改革同步进行,以此回应来势凶猛的社会变革。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均把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发展体系,而构建适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的职业教育体系则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而备受关注。国际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既关照内部的本体性研究,也突出外部的支持性研究,力求彰显职业教育体系的公平性、专业性、开放性、衔接性和融通性。以德国为例,尽管其“双元制”久负盛名,但在经济社会变革的冲击下,德国职业教育也不得不通过变革和变化来为“双元制”的合法性寻求依据。因此,德国联邦教育部在《2001年职业教育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致力于建立一个专业化、个性化、面向未来、机会均等、体制灵活而且相互协调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而这也成为近些年来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除了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均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实施了大幅度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强势推动下,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成为国内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大特点。

(二)中国经济社会结构革新的诉求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在于对已有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革新,而革新的动力则源于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由经济社会结构变革所引发的社会需求的变化必然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现有格局提出革新要求。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革新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管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是产业结构调整,其对职业教育的挑战最终都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一系列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都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量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和战略举措,由此,如何通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如何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问题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而有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变得尤其重要且势在必行。

(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呼唤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从体系建设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再到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脉络。1985年,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构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涵在时代发展脉络中嬗变,而这种嬗变体现的是职业教育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沿着自身发展规律走到了体系建设关键期,如何建构一个系统内部优化组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使之能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协同其他教育体系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迫切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因此,加强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呼唤。

二、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涵的研究

2010年是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分水岭。2010年之前,国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尚处于一种内隐的状态,研究零散、碎化,总体处于以政治话语分析、以经验总结为特征的日常话语阶段。到2010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标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走向外凸进而聚焦,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步入自觉建设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六章中提到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的表述成为了研究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涵的最权威注解。该注解同时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系统协调性”三个特征。从当前大多数研究来看,尽管研究者们对究竟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表述不一,但总体而言,大部分理解基本上限定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话语框架之内。由此可见,国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研究基本上采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路线,是一种“接受式”的理解。“自上而下”的理解路线有其独特优势,其能够使人们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从不明晰走向明晰、从个体的任意解读走向群体的意义共享。但是,在笔者看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身作为一个构建性的概念,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应过于局限,而应当走向一种构建性、创生性的理解,通过差异性的理解从而丰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涵。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研究

尽管人们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涵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但这种共识在很大程度是“形而上”式的,更多是一种“应该怎么样”的认识。但是关于“应该”的辩论并不能真正理解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何以启动以及如何启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前学界虽然取得了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涵的公共理解,但依然对构建什么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困惑不清的现象。在笔者看来,原因在于研究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没有取得一个清晰的共识。

归结而言,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研究主要反映在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两个方面。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和层次,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依据,而它们的完善也有待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健全。[3]层次结构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在层次结构的研究中,一般以学历学制体系为主线,围绕人力资源结构(人才的专业结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为核心来构建。要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结构,其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一个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结构。[2]在类型研究中,以研究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形式为核心,也有研究者把“民间学徒制”作为第三种职业教育形式。[4]但是,无论是以学制体系为主线的层次结构研究,还是类型结构研究,基本都围绕两个层面、六个维度而展开。其中,两个层面具体指:一是从分析现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弊病层面;二是从理想层面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然结构进行构建。六个维度具体表现为:(1)中等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2)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体系。当前研究者们的普遍呼吁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应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应当成为一种类型,应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的完整结构。(3)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直接的沟通。[5]但也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容易误导中等职业学校以升学为导向。[6](4)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应当是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的优化组合。(5)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贯通。有研究者认为,我们关注“为了工作的教育”,却忽视了“通过工作的教育”和“关于工作的教育”,它们不仅应该发生在职业学校,还应该发生在普通教育学校。[7](6)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良性互动的桥梁。

(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路径的研究

相比较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怎样和是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更加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关于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探索。总体来看,近年来国内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核心标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发展理念、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连贯性)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大基本路径,分别可以概括为“增强职业教育外部适应性的路径”、“增强职业教育内部适应性的路径”和“增强职业教育内在协调性的路径”。[8]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路径的研究绕不开对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第一个问题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问题,即究竟由谁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看,政府机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相关民间机构乃至社区都应当是改革的主体,但从当前的研究来看,政府机构是其中的绝对主体,研究者们将改革的希望主要寄托于政府机构,要么企望依赖于政治、法律、行政和经济的力量强行推行,要么着眼于某种理想模式的全国大范围的普及(如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在笔者看来,“自上而下”式的构建路线固然重要,但鉴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同样需要一种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小范围实验探索式的“自下而上”的变革方式。可喜的是,当前已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基于地方实践展开了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有意义探索。第二个问题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问题。这个问题在于回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哪些内容是真正需要或者必须实施变革的?在当前中国现实发展条件下,哪些内容是可以实施变革的?对于这两个问题,当前国内大多研究者似乎并没有取得共识。而这带来的弊病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或只鳞片爪、或简单肤浅、或面面俱到、或不合时宜。长期如此,容易构成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浮夸之风”的危险。

三、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展望

(一)强化意义共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前提条件

任何一项改革,都必然涉及与新观念、新做法或一系列与改革活动相关的意义的形成。而在意义形成的过程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意义共享,则会使变革参与者经历一种对变革的意义、形式或结果的矛盾心态。当前,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正处于这样一种危险之中,不同主体怀着不同的旨趣自觉或不自觉地介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中,不同主体之间并没有取得关于为什么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问题的共识,由此,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沦为一种散漫的、不连续的行为。基于此,未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必然强化意义共享,围绕几个核心问题搭建公共对话平台、实现意义共享。(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问题。对逻辑起点的认识不一必然导致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认识混乱。笔者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应当是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的下的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其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内在驱动力,适应经济社会变化是外在驱动力,一内一外共同驱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路线问题。在当前我国发展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给予相互影响的综合路线。(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注点问题。未来研究应当凸显区域差异,基于区域职业教育现实发展的需要、必要和可能性而做到关注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可行点。(4)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问题。我们既要仰仗政府行政部门的力量,同时要充分调动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的力量,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

(二)树立体系意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理论自觉

任何变革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样如此。当前,国内不管是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普遍存在着问题意识强但体系意识薄弱的状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繁杂,研究者们拥有问题意识能够有效诊断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非常有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但是,光有问题意识并不能真正促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建构。在研究者看来,基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复杂性、系统性,未来相关研究必须树立必要的体系意识,这也是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理论自觉。所谓体系意识,就是研究者有意识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向,而这种意向努力的结果是构建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体系意识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本体论体系构建,尤其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体系。未来,研究者应当加强关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问题的探索,围绕基本问题展开形成问题链,全方位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发挥理论研究的应然价值。二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方法论的整体构建。即任何提出的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的策略都应当是基于一种整体论的视角之上的,既不能脱离实践境脉、区域特征而设计解决方案,也不能就职业教育体系而谈职业教育体系,或者将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要素孤立开来而大做文章。三是要扩展研究的视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仅关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公平、民生等政治问题,关系到文化事业建设、经济建设等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所具有的产业依附性,决定了其必然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要求研究者树立体系意识,综合考量体系内部诸因素,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突破体系自身,具有超越职业教育体系自组织的战略眼观,促进研究的纵深发展。言而总之,研究者只有自觉树立研究的体系意识,方能真正有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呼唤行动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方法支撑

基于对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倾向运用理论思辨性、经验总结式的定性研究,总体来说,国内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已有职业教育体系研究成果进行感悟性、哲学性、历史性或多学科糅合的思辨而形成,定量研究相对较少且较多使用二手数据。出现这种局面有其现实的必然性,一是因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方法论系统尚未成熟;二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广大研究者重质性研究而轻视量化研究。然而,职业教育属于实用性、技术性很强的教育类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是一个充满实践韵味的概念话语,因此,对其进行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实践境脉而仅仅停留在感性经验层面,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深入到职业教育的实际中去发现和探索,以增强研究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美国由各种不同学术背景学者共同组成的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曾经提出著名的科学研究“六条基本指导原则”,其中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使用能对研究问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这里的方法即搜集数据的方案和对数据的测量与分析”。[9]因此,在笔者看来,未来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既需要着眼于哲学思辨、经验总结的定性研究,也需要基于大量真实、翔实数据资料的定量研究,以及两者交叉使用的混合研究。尤其是混合研究,融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能够发挥各研究范式的长处,可以弥补单一研究范式的不足。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未来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亟待一大批研究者基于真实实践境脉展开一系列有意义的行动研究,“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事实使我们相信,只有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积极尝试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彭正梅.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2(3).

[2]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

[3]张振元.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导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6).

[4]欧阳河.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

[5]杨黎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之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9).

[6]何文明.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5).

[7]关晶,石伟平.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3).

[8]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9]国家研究理事会.教育的科学研究[M].曹晓南,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

猜你喜欢

研究者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职业写作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我爱的职业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