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学实验课的开设和教学体会

2013-01-31秦阳华李芳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效果监测

秦阳华,李芳芳,沈 茜*

(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上海 200433)

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当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议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的严重情况引起了国内外卫生管理人员和广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全世界正在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院管理学的重要课题。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医院感染学课程就是重视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之一。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在医院中出现的一切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管理的一门学科,其基础学科是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疾病学、免疫学、抗生素学和医院管理学,其边缘学科是传染病学。医院感染学是一门实用课程,除了理论课讲解外,实验课的设置和实践对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一、医院感染学实验课的内容设置

近几年学校重视医院感染学的教学,目前医院感染学是临床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课时设置和辅助硬件得到加强,实验课的内容设置也得到加强。医院感染学的教学内容也应当适时调整。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后学员反馈设置了一下三方面实验内容。

1.环境卫生,手卫生和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母婴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进行监测。实验课时考虑到不能干扰医院正常的临床工作,选择了换药室和治疗室进行空气质量及物品表面清洁度检测。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助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的。国外文献显示医院工作人员手上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约20%-30%,烧伤或监护病房工作人员可高达80%或更多,25%普通医院护士手上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1]。手卫生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设置了手卫生检测和标准洗手7步法实验。

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消毒灭菌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灭菌效果监测是保证灭菌质量的可靠指标。实验课设置了化学灭菌监测和生物灭菌监测方面的内容,让学员了解不同灭菌方式的优缺点和监测方式。

2.临床医院感染相关标本的检验。

医院感染发生后及时准确的鉴定病原菌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及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之一,也是减轻病人住院日期和花费的关键之一。实验课设置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见习的内容,让学员学习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安全的概念和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谱方面的知识。

3.定植菌筛查。

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谱差别很大,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强,以ESBL(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肠杆菌科细菌,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耐药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主[2]。细菌定植是发生医院细菌感染先兆,及时发现细菌定植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医院感染起到关键作用。通过主动筛查医务工作人员和高危病人,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实验课设置了采集鼻咽拭子接种 ChromIDTM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培养基筛查MRSA和采集肛门拭子接种ChromIDTM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鉴定培养基筛查VRE的实验内容。

二、医院感染学实验课的教学实践

为保证医院感染学实验课的教学实践的正常开展,教研室高度重视和多个相关部门和科室进行沟通协商,确定了实验教室,采样科室,实验所需物品的供应等等。实验课具体实施分为三部分。

1.实验课理论讲解。实验课首先安排半个学时理论讲解,侧重介绍医院环境监测的方法和结果判断。如环境卫生监测采取空气沉降法时如何根据被测房间大小选取采集点,如何技术平板上生长菌落数,如何判断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如何正确洗手,监测采样和计数;生物安全对实验废弃物处理的要求。

2.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时首先是代课老师示教,着重示教采样规范性,注意要点和生物安全要求以防止交叉污染。然后是分组实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验分组4人一组,每组一个指导老师,这样可以全程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并在带教过程中根据学员操作内容进行打分考核,实践形成性考核机制。

3.实验结果分析和汇总。医院感染学实验有其特殊性,往往需要经过过夜培养,如医院环境监测平板需要培养后计算菌落数。利用学员查看实验结果的机会,让学员参观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具体讲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理念及做好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控制的急迫性。实验报告也摆脱以往以书写记录实验步骤为主的格式,而是要求重点分析实验结果和意义。

4.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通过分析学员实验报告了解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了解学员对实验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医院感染学实验课的教学体会

三年的医院感染学实验课带教经历,作为带教老师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1.采用关键点控制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点是教学过程关键步骤及相连的两部分教学内容的联接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每次实验均包含若干个关键点:教师首先根据实验的特性确定其中若干个关键点,即实验操作中的重要环节和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实施时便于带教老师控制实验进度,保证学生掌握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

2.兴趣是实验课质量的保障。

增加学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从而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员和带教老师直接良好的互动,保证了实验课的质量,使学员比较全面掌握了医院感染环境监测、手卫生监测和灭菌效果监测的步骤和判断是否合格的标准。

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医院感染学内容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包括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便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以达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如灭菌效果监测就涉及材料,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学科知识。通过讲解生化、生物监测的原理结合实验实际操作,使学员全面掌握了原理,操作和结果判断。

4.改变考核方式重视实验过程。

形成性考核的意义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进行全面测评[4]。采用小组带教的方式,改变以往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员动手,其他人只是观看者的局面,使每个学员均参与进来。考核的方式也从以往根据实验报告给分改变为带教老师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考核。

总之,在医院感染学课程中重视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较高。但对实验课前期准备和带教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整体把握,通盘考虑,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1]Monistrol O,Calbo E,Riera M,et al.Impact of a hand hygiene educational programme on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in medical wards[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2,18(12):1212-1218.

[2]孙景勇,倪语星.Mohnarin2008年度报告:华东地区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7):503-507.

[3]李炳学,王 磊,张 宁,等.采用关键点控制和反馈调节,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质量[J].微生物学通报,2005(4):156-159.

[4]周淼李欣.形成性考核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4):337-338.

猜你喜欢

实验课教学效果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有趣的实验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