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继续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3-01-28李晓云杨生顺

成人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国营企业青海省青海

李晓云,杨生顺

(青海省广播电视大学,西宁810008)

继续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继续教育已成为了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它列为八大教育之一。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环境艰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资金保障能力比较薄弱,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十分匮乏且分布不均。目前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我省不足6.5年,青南地区不到5年,全省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8.62%,而文盲人口占了总人口的10.23%,远高于全国文盲率平均值(4.08%),也高于西部地区其它省份(甘肃为 8.69%,宁夏为 6.22%,新疆2.36%)。如何提升我省人口素质,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2011年5-9月,我们对我省28 家省级事业单位、160 家地市级事业单位、105 家国营企业、81 家民营企业开展了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向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各发放继续教育调查问卷200 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88 和186份,回收率分别为94%和93%。据此,我们分析了我省继续教育现状,并结合实际、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青海省继续教育现状

1.继续教育需求呈增长态势

(1)从招生人数上来看,2006年我省联合职大在校生最多,2227 人;2007年处于最低谷,仅776人;但2008年到2010年则呈持续增长的态势①。另外,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本专科招生也是递增,2009年为5041 人,2010年为5488 人,增长了8.87%②。电大近五年招生情况则完全呈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3606 人逐年增长到2010年的4645 人③。

(2)从用人机制来说,8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都很看重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教育证书和非学历培训证书仍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让职工晋职的重要标准。调查结果显示,88.0%的地市级事业单位在乎学历证书,认可度最高;省级事业单位次之,为85.7%;其次是民营企业,为84.8%;国营企业稍低,为84.2%。当然,对非学历证书的认同程度则相对低一些:地市级事业单位为41.9%,省级事业单位为38.9%;企业对于非学历证书的认同程度就更低了,国营企业为31.5%,民营企业仅29.6%,有34.8%的国营企业和40.9%的民营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企事业单位普遍支持员工接受继续教育。在职工接受继续教育期间,70%以上的省级事业单位、地市级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都能照常发放工资、奖金,69.7%的民营企业也能全额发放。还有些单位只发放一部分工资:省级事业单位为14.3%,地市级事业单位为18.1%,国营企业为19.3%,民营企业为24.2%。完全不发放的单位很少:省级事业单位为7.1%,地市级事业单位为10.8%,国营企业为10.5%,民营企业为6.1%。

2.企事业单位普遍青睐“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是我省企事业单位比较青睐的两种方式。61.1%的省级事业单位和58.7%的地市级事业单位赞成“在岗培训”,43.7%的国营企业和40.0%的民营企业也主张“在岗培训”,有37.5%的民营企业和35.0%的国营企业则主张“岗前培训”。大部分企业都不希望转岗培训,尤其是民营企业。

3.电视大学是企事业单位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首选

有四成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员工,愿意接受电大的继续教育,其它的依次为业余教育、网络教育、自考、函授教育。详见下表:

单位方式省级事业单位地市级事业单位国营企业 民营企业电大教育43.5% 48.8% 41.3% 45.4%业余教育26.1% 14.4% 17.4% 25.0%网络教育8.7% 17.1% 9.8% 11.4%自考21.7% 6.3% 13.0% 6.8%函授0% 13.4% 18.5% 11.4%

首选电大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电大宽进严出的“进口”环境,使学生能“免试”入学;二是电大优质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服务,为学员提供了灵活多样的继续学习的服务;三是工学兼济,学员不仅可以工作,而且可以在当地上大学,工作学习两不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系混乱

目前,我省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对此项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有些单位的继续教育工作由教育厅管理,有些单位由人事厅管理,有些则归口于单位所在行业。正因如此,我们很难统计到我省目前有多少继续教育机构。即使是在高等院校,各高校继续教育部门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继续教育学院,有的是成人教育学院,有的是网络学院,有的学校把继续教育学院分到教学院系,有的大学成教学院和其他院系都在开展继续教育。可以说,继续教育的管理处于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

2.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基地建设薄弱

从调查情况看,设有专门培训机构的单位,省级事业单位占64.3%,国营企业占56.4%,民营企业占45.5%,地市级事业单位仅44.6%的有培训机构。而培训基地的建设就更加薄弱了。在接受调查的企事业单位中,企业较之事业单位,比较重视培训基地的建设,但也仅有50.9%的国营企业和39.4%的民营企业有培训基地;64.3%的省级事业单位和69.9%的地市级事业单位都没有培训基地。机构不健全、基地建设薄弱,严重制约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3.师资力量匮乏

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合适、素质优良、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继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省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远不能达到这一标准。目前我省从事成人教育的单位以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的师资力量最雄厚,但是仍与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数据见下表④:

专任教师职工数单位教辅人员人员无职称行政人员工勤合计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工高等学校108 21 59 15 13 21 15 13广播电视大学54 3 14 24 13 22 25 6

三、青海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途径

1.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青海省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高效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我省地域宽广,民族众多而人口较少,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有限。而现代远程教育拥有跨越时空、资源共享、灵活便捷、优质高效等优势,在青海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继续教育工作中更能发挥作用。首先,远程教育能够克服地理环境因素对我省继续教育发展所造成的障碍。众所周知,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2.12 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不足6 百万,全省平均海拔3000 多米,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要在这种地区开展继续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利用远程教育系统,让学员借助电话、电视、VCD 光盘、网络资源等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其次,远程教育能够有效解决我省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学员们的学习基础、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学习需求多样。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开发出丰富的学习资源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青海因条件所限,师资力量极度匮乏。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全国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学员所需,有选择地引进来,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其输送到学习者手中。因此,青海省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就必须依托国家远程教育系统,依托天、地、人三网合一的继续教育体系,方能有效地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提升我省各族群众的文化素质,让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及时地更新观念,提高劳动技能。

2.通过构建青海开放大学,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继续教育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教育对象广泛,教育层次多样,管理、沟通、协调、协作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对而言,青海开放大学的构建将对建立健全全省继续教育管理体系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青海开放大学在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系统办学优势,上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另有43 所全国省级电视大学,每一个省级电大下又有若干分校和教学点,有利于资源的构建和共享。另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教育部业已批复在中央电大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强调“开放”,教育机会和资源要开放,教育体制、机制和制度也要开放;既要服务于学历教育需求,也要服务于非学历教育需求。我国开放大学秉持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理念,倡导终身教育,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非常符合我省继续教育的基本趋势。另外,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已经与青海省三所省属普通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在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成果等多方面达成了协议,对于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水平,确保我省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用两个“中心”为抓手,积极推动我省继续教育迈上新台阶

继续教育包括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与进修、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四大领域应统筹管理,协调发展。

学历继续教育方面,我省高校都在积极稳妥地实施这方面的工作;非学历教育的培训也进入了政府、学校、企业等培训机构培训的计划范畴。对此,必需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领域,不断加强企事业单位、农牧区基层党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继续教育,大力开展农牧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现代化综合素养。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力度,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广大牧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社区教育尤为重要。这方面,青海省教育工委给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批复了青海社区服务指导中心,旨在服务和指导全省的社区教育。目前,青海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已经配合青海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西宁市各大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要以青海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工作为抓手,东进西突,将工作向东延伸到青海东部城市群的建设中去,向西延伸至海西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以及玉树三江源等地区,通过“社区教育平台”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实现社会各领域对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的共建、共享,面向城市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休闲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和完善乡村、牧区社区教育资源库,把适合我省各民族成员学习的教学资源传递到广大农牧民手中,促进教育的公平、和谐文明新青海建设。

在青海文化建设方面,要以青海省情教育中心为抓手,做好相关工作。一是把网络课程《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大学版)推向青海各高校,在大学中开展思政、省情等教育;二是完善网络版《大美青海》(社会版),制作小学版和中学版的网络课程,并翻译成藏文、蒙文,向全省推广,为青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实施继续教育,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只要政府重视,社会参与,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青海的继续教育必然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注释】

①②③2010年青海省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E].5页;21 页;97 页.

④数据见青海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

[1] 全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2] 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

猜你喜欢

国营企业青海省青海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关于国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