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远程教学中社会性交互的设计策略研究

2013-01-28张信和

成人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社会性远程学习者

张信和 ,吴 迪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a.人文学院;b.图书馆,广州510091)

有效的社会性交互活动是促进学习者知识意义重构的重要方式,体现了网络远程学习效果,这是提升网络远程教学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远程教学设计要以远程自主学习的本质为依归,基于网络课程的社会性交互设计不仅是实施过程的操作性设计,更要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从内容和环境设计开始融入社会性交互要素,以保证交互的有效发生。本研究以《广告运作流程》课程一体化资源建设实践成果为基础,对以社会性交互为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社会性交互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互相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在远程学习中,信息交互分为两类:一是个性交互,即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信息交互;二是社会性交互,即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等。个性交互与社会性交互是相互促进的,两者构成完整的信息交互体系。

网络课程作为有效开展远程自主学习的资源聚合载体,也是虚拟学习社区。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是网络课程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学交互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多边立体交互,可以说交互是网络远程学习有效发生的重要体现。因此,基于网络课程的社会性交互行为是开展远程学习的关键要素,对远程学习的促进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性交互促进课程内容学习。有效的社会性交互促使学习者按照学习目标,系统开展课程全过程学习;二是社会性交互激发持续的学习动力。辅导教师的适时引导、生生之间的行业岗位信息分享,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新期望产生,使初始学习动机不断得到纠偏,积极学习动机进一步强化;三是创新学习协作体的运作方式。在网络课程的远程学习中,协作体由学习者、协作小组、指导教师、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等构成。社会性交互对发展学习者的社会性至关重要。学习者通过交互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建立社群关系,使人与文化形成双重建构,形成独特的开放性教学交互文化,不断创新交互方式。

然而,在网络远程教学中,许多学习者交互的目的性不强,参与交互的比例、密度和层次不高,远程学习效果有待提升。在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只有针对特定的内容和学习者,选择合适的策略,精心设计社会性交互活动,才能发挥网络环境的作用。问题的产生涉及到学习者个体因素、网络课程设计、执行过程等因素,从网络课程设计角度来说,学习资源互动设计、过程性评价设计、互动环境设计等是关键要素。

二、网络课程的社会性交互设计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客观东西,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创设学习环境和支持下,通过主动选择信息、自主建构知识意义来获得。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其中意义建构是终极目标,情境是社会性交互的前提,协作要通过社会性交互来实现,而会话则是社会性交互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学习建构的过程是双向的,即学习者通过利用、认知先前知识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给定的信息,同时先前的知识因为具体情境的变异而被重新建构,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另一方面学习建构的结果是多元化的。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可以弱化个体因素差异,对同一事物意义的建构更为丰富、全面。这样看来,网络课程的社会性交互既要周密设计交互过程环节,也要强化交互的课程知识基础和开放性,以实现社会性交互的目的性和高效性。

(二)群体动力理论

网络远程学习中的社会性交互实质是学习协作体内的交互,群体中有形和无形的相互影响对个体的行为动力非常关键。群体动力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个人行为的动力,而群体动力则是群体内在力量和外界环境作用的相互关系,在这相互关系中,内在力量是群体有效活动的决定因素。根据该理论,群体的形成为个体的学习创设了一种心理环境,群体内的从众和凝聚力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养成。学习者的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积极体验与学习过程,网络学习协作体的社会性交互对学习效果的动力支持产生明显效果。

三、网络课程的社会性交互设计策略

(一)满足个性需求的学习资源交互设计

学习资源设计首先要考虑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网络学习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学习资源是指完成课程学习的一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和网络环境资源。就网络课程设计而言,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是指分布在网络课程中各种形式与课程学习相关的系统知识、资料、情报、活动(实训)、消息的集合。狭义的网络学习资源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开展网络化学习活动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

从学习动机角度来说,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者首先要自主完成课程内容的系统学习,并在过程中及时得到辅导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为知识意义重构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完成课程考核。在这过程中,知识学习和意义重构是交互进行的。因此,从学习者资源应用过程来看,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可以分为主体性、考核性和辅助性资源。由于开放教育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大,工学矛盾突出,学习者按要求在完成不同资源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交互需求,这对学习资源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学习者个性需求差异,为了强化社会性交互效果,我们在网络课程中采用了几种资源设计方式,如表1:

表1 个性化需求与学习资源交互设计

从表1可以看出,以社会性交互为导向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设计要把握好几个特性:

1.主体资源的完整性。基于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主体资源主要指完成课程系统知识学习的主干资源,通常是按章节顺序组建的超文本、视频课件、教学讲义等辅导资源。主体资源内容表现学习方法、知识点体系、多种媒体,这样才能满足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差异产生的需求,增强社会性交互的信心和能力。

2.微型化。即单元学习资源微量化,适应工学矛盾突出,形成高频率的碎片化学习特点。

3.开放性。即学习者参与资源建设,激发学习主体意识。这要求辅导教师要及时编辑、美化、发布分享资源。

(二)激励社会性交互动机的多样化过程性评价设计

社会性交互活动本身是网络课程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交互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行为表现。研究表明,在学习动机中,外在动机往往占主导地位,而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动机却相当薄弱。学习者社会性交互目的主要表现在:建立关系与培育情感、答疑讨论解决具体学习问题、交流拓展以提升职业发展等。而社会性交互往往开头容易持续难,这需要贯穿全过程的交互动机激励方式。过程性评价是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激励因子。本网络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来激励持续交互,如表2:

表2 过程性评价方式

从表2可知,为了强化社会性交互效果,过程性评价设计要符合特定要求:

1.过程性评价内容设计要多层次。评价内容包括基本性和特殊性。基本性是通用的、过关型的考核要求;特殊性是挑战性考核要求,在内容、形式、反馈路径等方面构建多样化评价系统,以激励学习者的深度交互。

2.过程性评价设计促进交互的对象范围要全面。多类别群体交互的有效发生可以不断激活学习者交互的新鲜感和挑战性,同时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交互。

(三)创设交互情境

交互情境指交互活动发生的心理环境,即情绪、情感环境。社会性交互活动往往受理性和感性动机驱使。有学者认为,学习者社区认同感的满足以及在社区中的深度参与正向影响其在虚拟社区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师生、生生分离的远程学习中,感性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培育学习者良好的网络学习情绪,有效建立师生、生生的情感关系是形成认同感的关键要素,其关系的建立是学习协作体运作和持续深化社会性交互效果的基础,而情感关系与社会性交互是相互促进的。在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包括导学、讨论、答疑、情感交流和评价反思等活动。情感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没有教师的人性化指导、学习伙伴的及时帮助、学习分享等,情感关系是不全面的、脆弱的、暂时的。广告运作流程网络课程的交互情境要素设计如下:

1.首页突出顺畅的交互体验。交互氛围要通过体验来营造,以随意性交互体验来逐步建立熟悉感和信任感。一是创设了教师联系路径,通过展示教师生活照、鼓励性话语、联系邮箱,便于学习者与教师的一对一私密性联系;二是展示最新话题,即精选学习者自设的热点讨论话题,通过演示交互效果和设置添加话题的入口,营造主动参加生生交互的氛围;三是设计在线学习效果调查,保障学习者对学习服务的评价权,激发参与建设的欲望;四是提示形成性考核作业,督促开展学习活动。直接的交互体验设计有利于培育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及学习过程性评价中人机互动的意识和习惯,形成良好的交互情绪和信心。

2.多样化的交互方式。社会性交互内容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社会关系等方面,因此交互效果也是多层次的。便捷的交互极大地激发了交互的热情和求知欲,学习过程中的即时发问促进交互内容的关联性和深度。本课程交互设计覆盖学习全过程,即主要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都设置交互窗口,以方便学习者在不同问题情境下实行即时交互。主要表现在:课程邮箱、QQ 与论坛的师生交互、学习小组QQ 群、课程知识点的即时讨论、每章热点专题讨论、分享资源的自由上传与评价、常见问题提问、主观作业(模拟训练、微研究)在课程邮箱师生交互等。为了强化互动管理效能,除了邮箱和QQ等的私密性交互外,其余交互活动和资源上传统一在课程论坛中进行,以突出交互氛围。

3.交互内容的开放性。充分利用学习者优势,鼓励资源分享,并通过教师的采纳激发荣誉感,促进学习资源的鲜活性和知识意义重构。如模拟训练的优秀作业展示、课程论坛的资源上传、最新话题发布等。

社会性交互是基于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激发不可估量的群体学习动力,有效促进个性交互的形成,从而构建学习型社会关系,社会性交互效果直接影响着网络远程学习质量。网络课程中社会性交互效果保障要从网络课程设计环节着手,注重学习资源交互设计、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设计、交互情境设计等策略。

[1] 李远航,王子平.社会学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9).

[2][4] 陈丽,仝艳丽.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6,(8).

[3] 邹应贵,袁松鹤,蔡永.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与核心要素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5] 周晓红.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0-183.

[6] 杨明刚,顾明毅.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概念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11,(11).

[7] 陈江鸿,杨洁,钟志贤.网络课程的激励因素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9).

[8] 杨丽娜,颜志军,孟昭宽.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1).

[9] 尹洁.促进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的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社会性远程学习者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远程诈骗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