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水保试验场站发展建议

2013-01-26方少文郑海金汤崇军

中国水利 2013年22期
关键词:水保试验站试验场

方少文, 郑海金, 汤崇军

(1.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330029,南昌;2.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330029,南昌)

20世纪50年代初,江西省在兴国县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水土保持站——江背水土保持站,由此引导各地积极推动水土保持试验场站建设工作。至2001年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土保持试验场站335个(其中县办73个、乡办139个、股份合作或联营站123个),从业人员2 000多人,工作领域由最初的“试验、示范”拓展为“试验、示范、推广、开发、服务”一体化,在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摸清全省水土保持试验场站的运行现状,探索新形势下水土保持试验场站的发展对策,江西省对5个设区市10个县(区)的11个水土保持试验场站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水保试验场站的主要成效

1.开展科研试验与技术推广,探索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各试验场站的土壤、地形、水土流失特征乃至生态区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不少试验场站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控制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实用技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大力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与高新技术,为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泰和县水保试验站建有径流小区18个、卡口站1个、气象观测站1座、生产项目建设边坡弃土侵蚀监测场等8处,配有凋落物收集筐,径流、泥沙、雨量、地温等观测设备,先后开展了“薪炭林混交密度试验”“水土保持草种引种试验”“果树栽培及配套技术研究”“红壤侵蚀区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研究”等一系列科学试验,取得了牧草防蚀和黑荆树、桉树引种速生丰产等研究成果,其中“红壤侵蚀区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研究”成果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都昌县多宝水保试验站建有风蚀试验观测设施,开展了“沙山小流域水土保持林草优化组合及其效益研究”,探索出滨湖山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获得了九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奉新县赤岸水保试验站建有标准径流小区8个、坡面观测场1个,推广应用了水保生物及工程技术、果树栽培及管理技术,在水土流失区成功试种了中华猕猴桃、美国提子、牧草等,并在全县推广应用。广丰县水保试验站引种推广了天桂梨、马家柚和茶叶等,并培育出“复顶明眉”茶叶新品种,荣获上饶市农业局二等奖。

2.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弋阳县圭峰水保试验站为加大水土保持力度,2001年从浙江黄岩引种东魁杨梅43.33 hm2,2010年产值逾60万元,激发了周围果农种植杨梅的浓烈兴趣,目前已有上百户农民通过种植杨梅发家致富。信丰县长江流域水保产业化试验区1997年种植脐橙 25.8 hm2,推广“猪(渔)-沼-果”生态果园进行水保产业化试验示范,2011年果树产值116.10万元、渔业产值10万元,并带动周围脐橙基地建设,全县现已种植脐橙1.71万hm2,年产值5亿余元,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奉新县赤岸水保站率先从外省引进中华猕猴桃试种,成功后推广至全县,该县已种植700 hm2猕猴桃,年产值3 000多万元,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星子县蓼花沙山水保站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推广种植蔓荆,修水县白岭、渣津水保试验站推广种植杜仲、吴茱萸、花椒等中药材,效果均十分明显。

3.发挥科技辐射示范作用,推动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信丰县长江流域水保产业化试验区、奉新县赤岸水保试验站,均带动了周围近千公顷甚至数千公顷区域的果园(分别是脐橙、猕猴桃)治理开发。弋阳县圭峰水保试验站,承担了67 hm2东魁杨梅、白荔枝枇杷、无核蜜橘的技术指导,并承担了县内其他单位的果场和周围群众的技术服务工作。信丰县水保局利用水保试验场站的技术力量研究总结出“猪-沼-果”等治理模式,在全县、全地区、全省乃至相邻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如赣州市累计建立“猪-沼-果”等治理模式示范户41万户、示范基地988个,江西省累计建立“猪-沼-果”等治理模式示范户81万户、示范村3 882个,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4.开展水保科普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泰和水保试验站建立了水土保持技术培训中心,开展了面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户外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南昌工程学院科教基地和泰和县文田中学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信丰县长江流域水保产业化试验区建有大型宣传牌3块、宣传栏1块、宣传碑6块,每年组织全县果业开发业主、中小学生参观学习1~2次,吸引来自广东、四川、湖北、江西、福建等地前来休闲观光达每年600人次,促进了果业开发业主、中小学生及群众了解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增强了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

二、水保试验场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场站规模小,经营项目少,职工收入偏低

所调研的11个水保试验场站,除吉水县官溪水库水保试验站面积达4 948 hm2外,其他场站面积在3~166.7 hm2范围内,其中有7个场站面积不足100 hm2,场站规模总体偏小。水保试验场站以林地面积最大,占63.13%;园地面积偏少,占3.73%,这种土地利用结构直接导致场站现有开发基地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园地经营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此外,11个水保试验场站的收入仍以年财政拨款为主,占46.99%;经营性项目主要有水产养殖,林木和果树种植,山地、水面等租金,依次占年总收入的4.50%、38.98%和9.53%,经营性收入偏少。有的试验场站因市场观念不强,经营性项目少,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各场站年支出主要为人员费(含工资)、差旅费等基本支出以及水电费、办公费等日常开支,即使财政拨款全部用于支付职工工资,平均每个职工月工资仅551元,收入明显偏低。

2.队伍文化素质较低,创新意识不强

据调查统计,11个水保试验场站职工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初中以下居多,技术人员不足1/3(占29.10%),其中高级技术人员更是缺少 (仅占8.47%),队伍文化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不少场站职工主要来自于当地农民,大多未接受过系统教育和正规业务培训,且或多或少存在安于现状的“小农思想”,对场站发展缺乏创新思路。

3.经费投入不足,场站发展缓慢

目前,水保试验场站的财政拨款尚不能满足人头经费,又没有场站建设专项经费,不少场站维持常规的科研工作局面已是举步维艰。因经费所限,试验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老化陈旧,无力更新,有的试验场站甚至已经停止定位观测和分析测试,难以适应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任务的需要。此外,在11个水保试验场站的经营产值中,种植业产值占73.53%,经营收入比较单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下降和不稳定,仅靠种植业难有竞争力。由于资金紧缺,一些开发前途好的项目不能上马,或生产规模不能扩大。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保试验场站发展的瓶颈。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1.深化改革,大力创新场站运营管理模式

一是尽快转变思想观念。要尽快摒弃“小农意识”,用市场经济观点分析场站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情况,充分认识到加快建立自我发展机制、搞活搞富场站是当务之急。二是创新场站经营管理模式。要因地制宜,因站而异,放开治理开发权,搞活资产经营权,大胆实践,试行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运行方式,搞活固定资产经营权,提高场站经济实力,促进场站持续发展。三是探索用人新机制,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聘任机制,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切实调动职工积极性。

2.创新科技,切实发挥场站试验示范功能

除场站积极争取有关部门课题外,还要鼓励科技人员充分利用场站的优势和条件,积极与部门协作争取承揽科研课题,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科技推广与示范工作,同时争取纳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或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通过加强水保试验场站科技创新,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治理效果,发挥场站的“试验、示范、推广、开发、服务”一体化功能。此外,充分发挥已有仪器设备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开展各项技术有偿服务,如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水利水保工程勘测设计或专项问题论证、专项调查、技术培训、方案编制等。

3.结合实际,积极创办场站各项经济实体

一是大力发展水面立体养殖以及名、优、特、新、绿等果树种植特色产业,土地面积大的场站在规模上下功夫,面积小的场站要树精品、树特色,提高水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结合水保优良植物品种的收集与培育,创办花卉、苗木基地,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服务。三是结合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规模开发、立体开发、特色开发,创办生态休闲、垂钓、采摘等特色项目,发展水保观光旅游业和水保技术服务业。四是将自己或其他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发经营自己的拳头产品。

4.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场站持续健康发展

要把水保试验场站建设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抓住当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大好机遇,多途径、多渠道地增加水保试验场站的投入,如主管部门加大建设经费投入,科技管理部门倾斜研究项目,科研院所加强与场站课题合作等,尤其要对发展前景好的场站给予重点扶持、择优扶持。水保试验场站在依托国家和地方投资主渠道的同时,也要面向社会,开拓市场,开放搞活,以土地入股,内引外联,引进各方面资金,加快前景好、效益好、有潜力的项目的引进与开发,不断盘活水保固定资产,拓宽经营项目,实现水保经济新发展。

[1]姚毅臣,张茨林.江西省水土保持场站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9(9).

[2]郭索彦,傅国儒,万金才.江西省水土保持基层场站建设情况调查[J].中国水土保持,1998(1).

[3]张茨林,姚毅臣,万金才.江西省水土保持场站建设与改革情况调查报告[J].水利发展研究,2002(7).

[4] 郑海金,左长清,奚同行,王昭艳.“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1).

[5]赵富德.山西省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及其所(站)改革建议[J].水土保持通报,1995(4).

猜你喜欢

水保试验站试验场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汽车试验场噪音试验路吸声系数研究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无人系统试验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