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常用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2013-01-26卢建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抗原

卢建初

(广西忻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来宾 546200)

实验室常用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卢建初

(广西忻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来宾 546200)

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优缺点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即苍白密螺旋体的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ecies pallidum),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在梅毒诊断中,由于抗体效价或方法特异性等原因使诊断结果常出现偏差,因此,高效的梅毒实验室诊断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对我国实验室常用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综述如下。

1 梅毒螺旋体病原体检测

1.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是最常用的螺旋体检查方法,适用于对I期梅毒和II期梅毒早期的检测。未检出螺旋体不能排除梅毒的珍断。阴性结果可能说明:螺旋体数量不足,即单次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率<50%;患者已接受抗生素或杀灭梅毒螺旋体的药物治疗;损害接近自然消退;损害不是梅毒所致。

1.2 镀银显色法

与暗视野检查法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利用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成棕黑色,背景呈现黄色的特性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普通高倍显微镜观察。镀银显色法结果观察梅毒螺旋体呈棕黑色,而背景呈淡棕色。

1.3 直接免疫荧光法

是目前国外采用较多的方法,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均优于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此法特异性高,也可用于口腔梅毒损害的检查,但是敏感性较差。

由于梅毒螺旋体病原体检测受取材及特殊显微镜限制,虽然直接涂片镜检简便,但敏感性低而且标本要求较高[1],故临床应用较少。目前国内外实验室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为血清学试验。

2 血清学试验

梅毒血清学试验主要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对潜伏梅毒血清学诊断尤为重要。

2.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原理基本相同:是以心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作为抗原检查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敏感性相似,对I期、II期梅毒有诊断价值,滴度随疗效逐渐下降。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一般用于初筛试验及疗效观察。目前常用的包括VDRL、RPR、TRUST、USR。

2.1.1 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

硬下疳发生后1~2周,VDRL试验出现阳性。I期梅毒只有2/3呈现阳性,多数II期梅毒者的滴度至少为1∶16,VDRL试验假阳性滴度在1∶8以下。由于该试验的试剂需现配现用,故国内实验室很少采用。但VDRL是唯一可用于神经性梅毒诊断的血清学方法。

2.1.2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在特制的纸片上进行,加入一定量特制的炭粉,可使抗原抗体出现凝集,用肉眼可观察结果。也可将标本倍比稀释(1∶2、1∶4~1∶32)进行半定量试验,对疗效和判断是否再感染有一定价值。该试验结果容易判断,肉眼即可观察,血清不需灭活,也可用于检测血浆,适于大量筛选试验。RPR一般只作为初筛手段,不能单独据其结果诊断梅毒感染,而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2.1.3 甲苯胺红试验(TRUST)

TRUST试验同样是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的反应素,即检测的是心磷脂抗体[2]。其原理和方法与RPR相同。感染梅毒3-4周,TRUST结果呈阳性,可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但TRUST法只作为一项梅毒感染的筛选试验[3]。

2.1.4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

USR试验是一种改良的VDRL试验方法,血清标本不需要加热灭活,抗原不必每天配制,4-8℃冰箱可保存12个月,较为简便。不能作为梅毒的确诊检查。

2.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本试验是以梅毒密螺旋体或非致病的密螺旋体为抗原,检查患者血清中抗密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适用于II期、III期、晚期潜伏以及作为梅毒确证试验等。现常用的有FTAABS、TPHA、ELISA、TPPA、RT、WB和SYP等方法。

2.2.1 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该试验以完整形态的Nichol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空气中干燥,丙酮固定,加上经吸收剂(用非致病性密螺旋体Reiter株提取制备而成)处理过的患者血清(去除非特异性蛋白,提高特异性),再加入荧光素一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与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是所有螺旋体试验中最敏感的方法,特异性也很高,被认为是检测梅毒的“金标准”。但该法不被实验室作为首选方法。

2.2.2 梅毒螺旋体红细胞凝集试验(TPHA)

原理是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经超声波碎后,得到可溶性抗原,致敏醛化、鞣化的羊或禽类红细胞,可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产生肉眼可观察的凝集反应。通常作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特异性验证试验,是国内实验室常用的梅毒螺旋体确证试验。但该法对梅毒治疗效果无判定价值。该法对I期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不如FTA-ABS。

2.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试验是随着近年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的研制成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阳性说明正在或曾经感染过梅毒,而不能判断梅毒的活动情况,故不能用于疗效观察、梅毒复发或再感染的诊断[1]。需注意的是ELISA法检测时,如果血清中梅毒抗体浓度过高,会产生钩状效应[4]。

2.2.4 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

TPPA是将纯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包被在凝胶颗粒上,当抗原和血清中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就会出现颗粒凝集现象,凝集的强度与抗体浓度成正相关。和ELISA一样,TPPA检测的是IgM和IgG抗体,结果阳性不能用于疗效观察。TPPA是目前公认的较常用的梅毒确证实验[5]。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是 TPPA,但仍然可出现生物学假阳性[6]。

2.2.5 梅毒螺旋体快速诊断试验(TP-RT)

是采用双抗原夹心免疫层析法或间接法免疫渗滤法,多采用胶体金进行标记,同时检测IgG、IgM抗体(双抗原夹心法)或单测IgM抗体(间接法)。其优点是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不足是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有待进一步考查,价格较高。

2.2.6 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记试验(WB)

该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是通过电泳转移硝酸纤维素膜抗原条带上含有梅毒螺旋体的各种成分来确认是否有梅毒感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容易判断,操作简便。但成本太高。

2.2.7 梅毒螺旋体胶体金试验(SYP)

SYP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体外诊断技术,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高度纯化的单克隆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工程抗原,能够高度选择地找寻与之相结合的抗体的原理,因此具有快捷、简便的特点(反应5~10min即可出结果),该法对梅毒初染阶段和先天梅毒敏感性较低,但对其它阶段患者血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时间、经济、准确度等方面来说是不错的选择[7]。

3 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法)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有四套扩增梅毒螺旋体DNA系统,扩增螺旋体DNA序列,使经选择的螺旋体DNA拷贝数量增加,以提高诊断率。使用PCR技术直接检测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的特异DNA片断,对诊断困难或非典型的梅毒患者进行确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PCR法在I期梅毒的诊断中灵敏性高于血清学方法,但当前诊断梅毒的PCR仍存在引物的非特异性、对血清/全血、CSF等敏感性低等缺点。而且当皮损开始愈合、分泌物减少、血清学试验阳性反应时,采用PCR方法就不合适。另外,PCR方法易受标本中的组织和细胞碎片等物质抑制,导致PCR假阴性结果。

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当前我国梅毒血清学诊断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全国各大小医疗机构,梅毒的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不能相互替代,使得操作程序变得复杂。目前,我国实验室常用的程序是:用酶法初筛,阴性则发阴性报告;酶法阳性则进一步同时用RPR/TRUST和TPPA进行复检,TPPA阴性则发阴性报告,TPPA阳性则发阳性报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梅毒螺旋体诊断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以及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的推广,研究人员仍在寻找全面、快速、准确、敏感而又廉价的检测方法。各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优点和缺点,检验人员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和完善梅毒诊断方法,指导临床及时治疗梅毒患者,对控制梅毒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1]黄军林,黄夏声,黄育英,等.四种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8):1856-1857.

[2]曾 美 文.早 期 梅 毒 患 者 血 清 的 免 疫 学 变 化 [J].检 验 医 学 与 临床,2011,8(1):63-64.

[3]赵华,代渝,雷丽明.4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4):229-230.

[4]邓晓琴,杨茂,向艳玲,等.ELISA法梅毒检测的钩状效应及其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220-221.

[5]祝新,吴志周,柯建良.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检测方法的比较[J].热带医学杂志,2008,8(9):934.

[6]陈 红 霞.瘤患 者与 老 年患 者 的TPPA假 阳 性 分析[J].江西医学 检验,2007,25(3):288.

[7]王华,雷丽明,李代渝.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应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9):660-661.

R377.1

:A

:1671-8194(2013)10-0380-02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抗原
隐性梅毒更危险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螺旋体脂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