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灌阳县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初步探讨

2013-01-25刘世好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1期
关键词:红豆杉古树种群

刘世好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广西灌阳县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初步探讨

刘世好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从原地保护、异地保护和人工培育等方面介绍了灌阳县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的保护现状,结合内因与外因,分析了野生南方红豆杉的致危因素,提出相应的保护原则与措施,以期为其它地区保护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提供参考。

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野生;探讨;灌阳县

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Cheng et L.K),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常绿乔木,起源古老,是植物的“活化石”,保护好这一珍贵树种对研究物种起源及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生态环境多样性的维系及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灌阳县地处110°43′16″—111°20′13″E ,25°10′32″—25°45′37″N之间,在海洋山脉和都庞岭山脉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适宜,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8℃,年平均日照时数1400.2h,年均降雨量1540.7mm,年均相对湿度78%,温暖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宜南方红豆杉生长,全县境内的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广泛分布有南方红豆杉。

1 南方红豆杉资源与保护现状

1.1 资源现状

灌阳县南方红豆杉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县域西北至西南以及东部山区,广泛分布于海拔400~2000m,在山区有保存完好的南方红豆杉群落。我国目前发现的2.5m尾径以上的野生红豆杉古树约200株,而灌阳县境内有125株,占全囯总量的60%以上,最大的尾径在3.5m以上。根据相关调查统计结果,灌阳县境内胸围大于80cm的南方红豆杉古树共3316株,其中胸径大于1m约为500株,最大胸径达2m。加上群落内和林间的幼树幼苗,全县有南方红豆杉3万株以上,是广西迄今发现的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其古树与种群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也首屈一指。

1.2 保护现状

1.2.1 原地保护

灌阳县已建立广西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有122km2,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有南方红豆杉古树7株和幼树幼苗约1000株。新圩乡为全县南方红豆杉分布面积最大的乡,据不完全统计有南方红豆杉近30000株,均已划入公益林区进行保护。2012年,灌阳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项目,把全县胸径在80cm以上的3316株南方红豆杉全部列为古树名木,做到保护和监测,并对其进行登记、编号和挂牌。同时,发动乡镇各级单位开展社区保护,并组织技术力量对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进行了建档工作,做到每株古树均有保护记录、保护责任人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1.2.2 异地保护

灌阳县成立了专门从事南方红豆杉保护的专业机构,并聘请了专业的保护人员和购买了专业的保护工具,在县黄关苗圃建有红豆杉种质资源保存与繁育基地。对于因受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受破坏的野生南方红豆杉,采取将其移植到基地,请专业人员实施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使南方红豆杉资源免受破坏。同时,以基地为平台,广泛收集整个桂北地区和周边省份的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并规划在未来几年,将灌阳县建成全国品种最齐的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基地。

1.2.3 人工培育

灌阳县南方红豆杉资源丰富,早在2000年,西山乡和洞井乡的林业科技人员就开始对南方红豆杉进行人工培育,并熟练地掌握了南方红豆杉育苗和种植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农户对林业产业发展意识的增强,部分农户也开始试种植南方红豆杉,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在洞井乡、观音阁乡、西山乡、黄关镇、新街乡、灌阳镇、新圩乡和水车乡等乡镇,红豆杉造林面积近150hm2,造林树种主要以南方红豆杉为主,兼有引种的云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一些企业也加入到南方红豆杉培育行列,开展了南方红豆杉无性繁殖实验,探索出南方红豆杉的快繁技术,每年可提供南方红豆杉优质苗木300多万株。

2 南方红豆杉的致危因素分析

南方红豆杉野生资源面临着外部和自身内的双重不力因素控制,致使种群逐渐濒危。

2.1 外部因素

2.1.1 资源本底调查与基础研究工作有待加强

灌阳县地处南岭山地都庞岭的南坡,地形起伏变化大,水热条件优越,为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目前,灌阳县仅按要求开展了古树名木的调查和挂牌,而对于南方红豆杉种群生态学、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本地调查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亟需开展科学而系统的南方红豆杉本底资源清查和对其种群大小、年龄结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繁殖生物学特性、受威胁现状等的基础研究工作,以利于建立南方红豆杉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2.1.2 管理难度大,保护意识不强

灌阳县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丰富,大多分布于村落房屋附近和路旁,距离人为活动区域近,不利于南方红豆杉古树的保护。如一些村民利用古树树干建造鸡舍、猪舍,把垃圾随意堆放于树兜;一些古树茎干基部被水泥地板覆盖,或树身埋于混凝土围墙中;分布于人流车流量大地带的古树未设置安全护栏,古树被长期的、频繁的碰撞、涂抹或刀刻等破坏,甚至有剥皮、砍枝等严重毁坏行为。除此之外,由于对南方红豆杉资源不了解和生态意识淡薄等原因,在境内南方红豆杉分布区域内,有因造林炼山,而导致众多南方红豆杉遭到破坏;以及因一些山体被破坏,而导致珍稀濒危植物栖息地的丧失,也严重威胁着南方红豆杉的生长。

2.1.3 过分炒作利用价值,资源破坏严重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过分夸大南方红豆杉药用价值的现象,涌现出各类开发利用南方红豆杉的企业,如紫杉醇提取、紫杉工艺品和紫杉茶等企业,纷纷掠夺野生资源用于产品加工开发,野外剥树皮、采枝叶、挖根、刨树干、采种等行为屡禁不绝,采挖野生植株、偷砍盗伐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南方红豆杉种群自身的繁衍生息。近年来,灌阳县南方红豆杉种子价格逐年飙升,市场价格已逼近2000元/kg,且仍呈现增高趋势。部分企业和少数村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了掠夺式的采种,野生南方红豆杉自然更新受到严重影响,并伴随有枝桠折断破损等树体破坏的危害。

2.2 内在因素

2.2.1 对生境要求严格

南方红豆杉是典型的荫性树种,对温度、水分、光照要求特别严格,对森林类型的选择以及层间植物种类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而使得南方红豆杉树种在地理分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制约了种群在空间上的拓展。

2.2.2 种子萌发时间长,生长缓慢

自然条件下,南方红豆杉的种子要经过两冬一夏的休眠期才能萌发,如果萌发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自然条件不能满足其萌发需求就将导致萌发失败。另南方红豆杉种皮味甜,很容易遭到鸟兽的破坏,易造成南方红豆杉种子的损失,影响种群的延续。南方红豆杉树种生长非常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差,种群竞争能力弱,作为伴生树种,多为散生分布也导致了种群数量难以拓展。

2.2.3 幼树期生长特性障碍

根据调查统计,南方红豆杉种群内部的年龄结构常呈现极不合理状态,幼苗数量最多,其次为胸径5cm以上的成年树,而两者之间过渡期的幼树则很少,只有少数幼树能存活下来。因南方红豆杉幼树只有在进入生存稳定期后,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才会随之增强,所以幼树期的生长特征障碍成为影响南方红豆杉种群数量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2.2.4 人为地肆意掠夺

自从发现南方红豆杉治癌的药用价值以来,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罔顾国家法律法规,对南方红豆杉资源开展掠夺式开发。与此同时,由于国际上可利用的南方红豆杉资源急剧减少,一些外商便把我国作为获取南方红豆杉资源的目标,致使南方红豆杉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盲目的开采利用是造成短期内南方红豆杉致危的主要原因。此外,采伐南方红豆杉用于制作农具和家具、采伐上层林木对南方红豆杉生境的破坏、森林火灾、放牧破坏幼苗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方红豆杉种群的延续。

3 保护原则与措施

3.1 保护原则

3.1.1 整体保护原则

在保护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及其所在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好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1.2 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强调整体性与全面性保护的前提下,对红豆杉集中区域实行重点保护。根据南方红豆杉野生资源的集中程度,确定重要性次序,在保护的具体投入上略有侧重。

3.1.3 保护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现有南方红豆杉野生种质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对已经退化或丧失的生境进行恢复。

3.1.4 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形成社会共同参与南方红豆杉保护的有效机制。

3.1.5 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

要确保使南方红豆杉野生资源始终保持自然状态,使含南方红豆杉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遭受破坏。在大力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下,积极进行人工扩繁,使南方红豆杉的种群能够得以复壮,遗传基因能够得以人工保存。

3.2 保护措施

3.2.1 建立灌阳县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体系

灌阳县是我国南方红豆杉群落面积和古树数量不可多见的地方之一,保护南方红豆杉分布区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是灌阳县红豆杉保护的核心工作。根据灌阳县红豆杉自然分布和保护现状,在新圩乡建立灌阳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小区,实现对南方红豆杉生境的保护。在西山乡盐塘村、茶源村和洞井乡小河江村建立南方红豆杉保护点3个,重点保护南方红豆杉古树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2.2 建立灌阳县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体系

建设灌阳县南方红豆杉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以中心为平台,建立灌阳县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体系。深入开展南方红豆杉本底资源调查,调查灌阳县境内所有南方红豆杉的位置信息、生境特点、生长状况、胸径、树高、冠幅、病虫害、受损情况和潜在威胁因子等,并用条形码标签挂牌,建立南方红豆杉种群数据库。同时,通过WEB 技术和GIS技术集成创新,形成基于Internet网络的可视化WEBGIS动态监测体系,解决南方红豆杉就地保护点多面广的技术难题,提高管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并开展南方红豆杉繁育保护、预警监测、动态评估、开发利用以及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多样性、水分循环、生物生产力、能量流动等研究。

3.2.3 完善灌阳县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宣教体系

依靠灌阳县现有宣教机构与设施,完善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宣教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录像、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媒,结合墙报、标语、宣传小册子、警示牌等广告宣传手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南方红豆杉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向社会公众介绍灌阳县红豆杉的保护管理模式、保护成效、分布地点自然地理特点、种群现状、濒危程度、利用价值、利用形式等,以及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让公众特别是周边群众了解保护政策、法规,自觉遵守有关保护法规,并参与到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的行动中。

3.2.4 建立灌阳县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社区共管体系

南方红豆杉的保护管理与周边社区息息相关。社区的参与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务必建立灌阳县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社区共管体系。保护管理工作人员与周边群众建立伙伴关系,根据广大村民的意愿和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帮助周边社区脱贫致富,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通过提供科技服务、宣教培训、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协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与红豆杉保护的关系,扶持社区发展经济和公益事业。社区主动参与南方红豆杉保护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合理利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 结语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加强对灌阳县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全面形成以南方红豆杉保护小区和保护点为主体的保护网络,使得南方红豆杉野生资源受威胁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野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古树得到全面保护,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南方红豆杉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兼顾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

[1]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

[2] 茹文明,张金屯,张峰,等.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濒危原因分析[J].植物研究,2006(05):114-118.

[3] 傅瑞树,朱建化.福建省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53-56.

[4] 廖文波,张志权,苏志荛.抗癌植物南方红豆杉保护生物学价值的评价(一)[J].生态科学,1996,15(2):17-20.

[5] 王玉震.我国天然红豆杉资源濒危因子分析及其保护途径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 90-91.

[6] 王惠玲,石瑛.历山南方红豆杉的种质资源及其保护[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42-144.

APreliminaryStudyofWildResourceProtectionofTaxuschinensisvar.mairei

LIU Shihao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Hunan,China)

This essay introduced wild resource protection status ofTaxuschinensisvar.maireiin Guanyang county from in situ conservation, ex situ protection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It also analyzed endangered factors of this plant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The author proposed the protection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in this article, hopefully to play a guiding role to wildTaxuschinensisvar.maireiresources protection for other areas.

Taxuschinensisvar.mairei;resource protection;wild;preliminary study;Guanyang county

2012-11-29

2012-12-12

刘世好(1978-),男,湖南省绥宁县人,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监测工作。

S791.49

B

1003-6075(2013)01-0006-04

猜你喜欢

红豆杉古树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基于双种群CSO算法重构的含DG配网故障恢复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红豆杉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古树绿荫
阮明舒的红豆杉王国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