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曲霉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2013-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4期
关键词:曲霉菌垫料病鸡

(甘肃省华亭县畜牧兽医局山寨工作站,甘肃平凉 744110)

近2年来,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疾病的危害程度也不断地在增大。曲霉菌病是一种危害家禽生产的真菌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等;主要发生于雏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鸡一般很少发生或以慢性经过为主;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尤其以梅雨季节和玉米收获季节多发。本病一般发生时的主要特征为:机体抵抗力下降、生长速度慢、养殖效益的明显降低,严重影响鸡场的经济效益。

1 发病情况

2008年5月,甘肃省一养殖户王某购入肉雏鸡4 000只进行饲养,3日龄饮水免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7日龄时用克隆30疫苗点眼、滴鼻。同时,用新城疫支气管炎流感三联油苗注射免疫,10日龄时,鸡群开始出现甩鼻和腹泻现象,因当时连续几天阴雨连绵,舍内比较潮湿,又无干燥的垫料可换,王某以为鸡群出现上述症状是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接种疫苗引起的应激反应。因此,在饮水中加入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交叉使用,在饲料中拌入中药四黄散饲喂。用药2 d以后,病鸡不但未见好转,病情反而继续加重,至13日龄出现死亡之后,每天死亡20~50只不等,在16日龄时,王某带病死鸡到附近兽医站就诊。经确诊该鸡群患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现将曲霉病病原及发病机理、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病理检验、诊断以及治疗做一详细的介绍。

2 病因

污染的木屑垫料、空气和发霉的饲料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其中可含有大量烟曲霉菌孢子。家禽在污染的环境里带菌率很高,但迁出污染环境后,带菌率即逐渐下降,至40 d霉菌在体内基本消失。病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

3 流行病学

3.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幼禽,特别是20日龄以下的雏禽,常呈急性暴发和群发性发生,死亡率也较高,而在成年家禽常呈散发性和慢性经过。病鸡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气、有浆液性鼻液、甩头,打喷嚏。若并发呼吸道病时,则喘气时常发出“咯咯”声。后期可见病雏迅速消瘦,发生下痢,若食道黏膜受损时,则吞咽困难,病雏鸡斜颈或“角弓反张”,平衡失调,最后麻痹而死。一般发病后2~3 d死亡,死亡率一般为5%~50%。

3.2 传播途径

健康幼雏主要是接触到被霉菌孢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以及空气而发生感染的,育雏阶段的卫生条件不良,孵化器、饲饮器具等被霉菌污染是本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4 临床症状

4.1 肉鸡

本病一般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鸡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减少或废绝;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冠和肉垂因缺氧发绀。病鸡吸气时见颈部气囊明显扩张,眼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小球状物,眼睑肿胀,较大雏鸡角膜中央形成溃疡。个别鸡出现麻痹、惊厥、颈部扭曲等神经症状;急性型常在出现症状后2~3 d死亡,1~4周龄的雏鸡常大群发病,死亡率为5%~50%;成年鸡多呈慢性经过,死亡率不高。

4.2 雏鸡

病鸡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离群独处,对外界反应迟钝,缩颈呆立或闭目昏睡,似有受冷着寒而扎堆而卧,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后期伴有下痢,粪便呈灰褐色或黄绿色,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特征性症状是呼吸短促、困难,张口喘气,伸颈昂头,腹部和两翅伴随呼吸动作而明显扇动,有时发出呼噜声或尖哨音,手触其喉头似有肿大发炎之症状,同时有的鸡常咳嗽,鼻内流出浆性液体。病程3~6 d,病鸡在出现明显症状后2 d内开始死亡,死亡前病鸡痉挛,部分病鸡一侧或两侧眼混浊、灰白,在一侧眼睛的眼膜下形成黄色的干酪样小球状物,造成眼睑凸出。

5 诊断

5.1 曲霉菌紫外线检查

取适量的饲料,置于紫外线灯光下照射,饲料表面出现黄绿色荧光,可以判定该场近期饲喂的饲料中含有曲霉菌。

5.2 镜检

取病死鸡的肝、脾,涂片、固定、染色、镜检,未发现其他致病菌,取病死鸡的肺和气囊上的黄白色结节,压碎后滴加生理盐水调匀,加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稍加热固定后镜检,可见大量的曲霉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菌丝体有分枝和分隔。

5.3 病料培养

取肺组织的典型病料,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36 h后,菌落中心带呈烟绿色,稍凸起,周边呈散射纤毛样无色结构,背面为奶油色,直径约7 mm,有霉味。镜检可见典型霉菌样结构,分生孢子头呈典型致密的柱状排列,顶囊呈倒立烧瓶样,孢子小梗单层,覆盖顶囊的3/4面积,菌丝分隔,孢子梗管壁光滑,近囊端渐粗,孢子呈圆形或近圆形,呈绿色或淡绿色,有刺。

5.4 组织培养

无菌采取肺结节接种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在37℃恒温箱进行培养,24h后观察,在培养基上可见菌丝出现,且起始菌丝呈白色绒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逐渐变为蓝绿色、暗绿色。

5.5 培养物镜检

取上述培养物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和不分支的分生孢子梗,在孢子梗的颈囊外呈辐射方式生出一排小梗,小梗顶端生有一串分生孢子。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可确诊本病为曲霉菌感染。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6.1.1 西药治疗

①用0.05%硫酸铜全群饮水5~7 d,用制霉菌素拌料每100只雏鸡,2次/d,连喂5~7d,喂药后,3 d死亡数减少,1周后鸡群恢复正常,病情得到控制。②全面清理霉变的垫料,用0.1%~0.2%的硫酸铜溶液全面喷洒鸡舍,更换上新鲜干净的谷壳作垫料。饮水器、料桶等鸡接触过的用具全面清洗,并用0.1%~0.2%的硫酸铜溶液浸泡。

6.1.2 中药治病

处方1:茵陈 20 g、栀子20 g、大黄20 g。用法:水煎,待凉后加葡萄糖1 000 ml混合后,1次拌料服用。

处方2:防风15 g、甘草30 g、绿豆50 g。用法:水煎取汁,加入白糖60 g。混料1次服用。

处方3:绿豆50 g、甘草20 g。用法:水煎拌料饲喂或放入水槽内任其饮,连用7~10 d。

6.2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不使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垫料要经常翻晒,妥善保存,尤其是阴雨季节,防止霉菌生长繁殖。种蛋、孵化器及孵化厅均要按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

猜你喜欢

曲霉菌垫料病鸡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治研究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自然养猪技术探讨
不同天气条件下平养肉鸡的垫料使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