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白血病的诊断及预防

2013-01-25王永志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4期
关键词:初乳牛群病牛

王永志

(内蒙古阿荣旗那吉镇畜牧兽医站,内蒙古阿荣 162750)

197 7年以来,牛白血病在江苏、安徽、上海、陕西、新疆等地出现后,疫情不断扩大与蔓延,给养牛业带来严重威胁。

1 流行病学

牛白血病病毒(BL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低,可经巴氏消毒灭活,将细胞培养的BLV置于60℃和73℃,分别处理0.5 min和1 min即可使其灭活。

本病主要发生于成年牛,尤其以4~8岁的牛最常见,人工接种可引起绵羊发病。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方式从感染牛传染给健康牛。其中,医源性传播对本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普查疫病使用的采血针、治疗其他疾病或衰弱牛的输血、不更换塑料手套直接进行的直肠检查、污染牛群使用同一条件挤奶、连续的断角或打耳标等均可造成牛白血病的蔓延。感染后的牛群并不立即出现临床症状,多数为隐性感染者而成为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则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

肿瘤期的妊娠母牛可以经胎盘将BLV和肿瘤细胞转移给胎儿,造成胎儿感染或肿瘤形成。感染母牛也可在分娩时将病毒经子宫传染给胎儿,或在分娩后经初乳传染给新生犊牛。感染母牛所生的胎儿在摄食初乳前约10%抗体阳性,而在摄食初乳后24 h则全部转阳,并且初乳在犊牛体内的维持时间也较长,故在诊断或检疫时应在犊牛6月龄以后进行。各种年龄牛都可感染BLV,一般为亚临床经过,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症,少数病中演变为淋巴肉瘤,但典型的淋巴肉瘤则出现于3岁以上患牛。

2 临床症状

2.1 典型症状

瘤体生长部位不同,可表现为消化紊乱,神经性斜视,食欲不振,体虚乏力,产奶量降低。从体表和股盆内可触模到一侧性或对称性肿大的淋巴结,体表淋巴结常常显著肿大,触摸时能够移动;单侧肩前淋巴结肿大时可见病牛头颈向一侧倾斜;眶后淋巴结肿大,出现眼球突出等。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牛群淘汰率增加,对其他疫病的易感性增加,容易发生乳房炎、下痢和肺炎。

2.2 犊牛感染症状

主要见于6个月龄以下的犊牛,伴有发热的同时,全身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肿大通常为对称性,多见于颈浅、股前、下领和耳后淋巴结。

2.3 胸腺型牛白血病

多发生于6~24月龄的幼牛,颈部胸腺肿大时出现明显的症状,由于肿瘤的压迫可见颈静脉怒张和静脉波动;胸部胸腺肿大时则症状不明显。

2.4 皮肤型牛白血病

主要发生于2~3岁的牛,从颈部到背腹部乃至臀部和四肢上部、额面部等处皮肤出现草麻疹样肿胀.肿胀部敏感,病牛拒绝触埃,局部伴有硬结、脱毛、发红、轻度的渗出,有时病灶逐渐退化。病牛生长缓慢,体重减轻,多以死亡告终。

2.5 亚临床型牛白血病

无肿瘤形成,特点是淋巴细胞增生,可持续多年或终生,也可转化成典型型。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诊断,如触诊肩前、股前、后淋巴结肿大,直检股盆腔及腹腔内有肿瘤块存在,腹股沟和髂淋巴结肿大;血液学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增加75%以上,并出现成淋巴细胞(瘤细胞);活组织检查可见成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尸体剖检及组织学检查具有特征性病变等。亚临床型病例或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则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确诊。

3.1 病原检查

可取病牛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通过电镜、PCR或免疫学方法鉴定,也可将外周淋巴细胞直接进行PCR扩增以检查该病毒的DNA。

3.2 血清学试验

可用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ELISA试验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目前多用琼脂扩散试验和ELBA试剂盒进行检测。

4 治疗

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引进的种牛或其精液、受精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阳性者及时淘汰、禁止使用。加强牛场的防疫消毒制度,防止工具器械带毒传播,并要保持场内清洁卫生,消灭吸血昆虫及其孽生地。

定期通过血液学和血清学方法对牛群进行普查,发现阳性牛及时淘汰。病牛应及时淘汰扑杀,防止该病在牛群中蔓延。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李琼璋.俄推出防制牛白血病的法规[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0,(7):21.

[2]马广福,刘焕章,陈冠春,等.牛白血病琼脂免疫扩散诊断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85,(3):3-6.

[3]刘鸿玉,蒋风翔.新疆地方流行型牛白血病的血清学诊断[J].新疆畜牧业,1987,(3):39-40.

猜你喜欢

初乳牛群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晚秋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