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介绍与诊治报告

2013-01-25范增锋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4期
关键词:胃肠炎传染性病猪

范增锋

(福建省连江县丹阳畜牧兽医站,连江 350503)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此疫病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都有易感性,一旦染病仔猪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同时,对于5周龄以上的猪很少会出现死亡症状。猪传染性胃肠炎最早见于美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是呈现出全世界蔓延的态势,是一种对猪养殖业造成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笔者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多年,现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及诊断与防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介绍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介绍

这种疫病的病原属冠状病毒科,呈现球形、椭圆形和多边形,为单股的RNA。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为120 nm左右,目前尚发现一种血清型,三种类型的抗原。一般来说,这种病毒被广泛的存在于病猪的内脏器官、体液、排泄物中,以病猪的空肠、十二指肠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内含毒量最高。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的耐热性较低,在4℃的时候就呈现出不稳定性,56℃的水加热45分钟就可以被灭活。换句话说,病毒如在4℃以下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可保持高感染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对光照也比较敏感,阳光6 h暴晒即可被灭活。同时,这种病毒对紫外线相当敏感,几分钟内就可被紫外线灭活。对于存在于肠道内的病毒可在零下20℃保存6个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对乙醚、氯仿较为敏感,所有对囊膜病毒有效的消毒剂对其均有效,用0.5%的石炭酸在37℃经过30 min的处理就可被灭活。

1.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

这种疫病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都有易感性,但是以10日龄内的仔猪的发病最为严重。对于稍微成长一些的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在患病之后都可自然的康复。猪传染性肠胃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或者是呼吸道传染。这种疫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冬季为病发高峰期,特别是12月份~来年4月份,夏季的病发比较少,主要在于温度的升高不利于病原体的存活。

本病流行的特点是:新疫区几乎所有的猪都有发病的可能,以10日龄以内的猪死亡率最高,可达到l00%,但断乳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病后取良性经过。在老疫区由于母猪大都具有抗体,所以哺乳仔猪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低,甚至不会发病,而仔猪断奶后切断了补充抗体的来源,却重新成为易感猪。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比较短,大约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最长可延长至3 d左右。但是其传播速度非常快,在几日内就会感染整个猪场。

感染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仔猪的典型临床为呕吐下泻,粪便呈黄色、白色或是绿色,有凝乳块出现,伴有恶臭。感染了此疫病的仔猪会有脱水症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开始衰减。一般来说,仔猪的日龄越短、病程越急、病情也就越为严重。在10日龄的患病仔猪一周内便会病毙。随着日龄的增加,猪群对这种疫病的抵抗性也会增加,病死率也会降低,就是仔猪病后痊愈,发育也会不良。育成猪和成年猪的病症表现比较轻,没有仔猪那么严重。患病后会有几日的食欲不振,个别会有呕吐症状出现,呕吐物多为灰色或者是褐色的液体,体重也开始减轻。成年的母猪的病症表现为泌乳的减少,大约在一个周左右,随着腹泻症状的减退,此疫病也会痊愈,死亡的几率较小。

剖检可见患猪尸体消瘦,脱水明显,胃内充满白色或黄色的凝乳块,胃黏膜轻度充血和出血。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整个小肠气性肿胀,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管臌胀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灰色或黄绿色液体,有的含有泡沫或未消化的小乳块,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肾肿胀和脂肪变性,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肾包膜下有出血点。

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疾病诊断与防治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疾病诊断

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可以根据发病季节(多集中在12月~来年4月份)、年龄(10日龄内的仔猪)、临床特点等等,做出初步的诊断。如果是要进一步的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空肠绒毛观察、乳猪接种试验、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环状沉淀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细胞培养等等,都可用于本疫病的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与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仔猪低血糖及猪轮状病毒感染等疾病区别,区分好致病因素——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致病因子所引起的腹泻。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都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完成的。但是考虑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如果为了等待结果而去盲目的等待,势必会影响到治疗的最佳时期。鉴于此,根据日常的经验,笔者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判断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导致的腹泻的方法,就是通过检测发病病猪排泄粪便的pH值来初步检测,如果排泄物的pH值为碱性,则多属于大肠杆菌所诱发的疾病;显酸性,则为猪传染性胃肠病毒所引发的疾病。

2.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疾病防治

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疾病防治,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做好综合防治措施,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制定各项消毒隔离的规章。饲养管理中,要避免各种应激情况的出现。注意对猪舍的保温防潮湿,特别是在冬季。同时,为了保证仔猪不被感染,可在预产期的前20 d左右,将怀孕的母猪或仔猪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地带,或者是选择疫苗接种处理。

第二,做好疫病的免疫防治工作。制定好免疫接种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这种疾病进行免疫防治。当下,市面上存在的灭活疫苗主要有活疫苗和油剂疫苗,这两种疫苗的灭活效果都比较好,可用于对此病流行季节的防疫。其中,油剂疫苗对怀孕母猪的接种效果较好,可以帮助母猪产生抗体,保证仔猪获得被动免疫的能力。

第三,做好疫病感染后的治疗工作。治疗猪传染性肠胃炎,采用口服治疗的效果最为明显,而对于个别不吃不喝的病猪,可采用灌服的方式,这样做可以使病猪通过消化道或肠道直接吸收药物,比肌注的效果要理想。对于药物的选择,要以抗菌消炎为主,虽然说这种疾病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一旦导致继发性疾病的出现,就会加重疫病的病情,提高死亡率。所以,选择抗菌消炎药物的目的就在于防止继发性疾病的出现。对于有条件的养殖户而言,最理想的做法是首先进行药物脱敏实验,用对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大多数的养殖户来说,要尽量选择平时使用较少的药物进行治疗。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在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时,一定要防止脱水,这一点极易被广大的养殖户所忽视。通常情况下,养殖户看见病猪有腹泻症状出现,就会停止给病猪喂水,以便减少此类症状的出现。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本身病猪就处于腹泻状态,身体内的水分流失就比较严重。如果说停止给病猪喂水,就会导致病猪体内的水分缺失,严重者会出现脱水死亡。所以说,一定要及时给病猪喂水,同时在水中要添加适量的葡萄糖、补液盐、多维素等等。

3 小结与讨论

3.1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 保持舍内和用具的卫生和干燥,要采用广谱、高效、低毒、能杀灭细菌和病毒的药物消毒。冬季注意防寒保暖,要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机体抗病力。

3.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对各年龄段的猪均有致病作用,特别对仔猪的危害尤为严重,并且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故应采取有效措施,主要是采取改善卫生条件、加强消毒、做好保健和免疫预防等措施。

3.3 由于该病症状和病变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猪痢疾、仔猪副伤寒等有不同程度相相似,临床上需进行鉴别诊断。

3.4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唯一的对症治疗就是减轻失水,酸中毒和防止继发感染。

猜你喜欢

胃肠炎传染性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