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模式和策略

2013-01-25王增法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4期
关键词:牲畜畜牧业草地

王增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草原监理站,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合理利用草原来发展畜牧业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它是最优化利用草原资源的最佳方式,对于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合理利用草原,发展草原畜牧业是防止草原退化、保障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实用的途径。

1 发展草原畜牧业模式

1.1 游牧

它的重点在于根据草原的自然变化,结合牲畜的生长变化规律变化使用草地资源,调整畜牧压力和草地供草量的时空分配,使草地资源在轮休的基础上得到均衡发展。这种饲养方式,有助于草原的休养生息,但是局限性在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

1.2 定居定牧

就是放牧者在草原有固定的居所,牲畜有固定的棚圈,并且在固定的草地进行放牧。他们营地的选择一般要根据季节来进行调整,可分为冷暖两季营地,也可分为三个季节的营地,或四个季节的营地。这种放牧方式最大的缺点在于经过连续的使用,固定地点的草地会逐渐的退化。所以,要求饲养者要有一定量的饲草来进行喂养。

1.3 自由放牧

是部分农牧交叉区普遍使用的方式,就是对放牧区不做规划,牧民可自由在规定的草地上随意进行放牧。有的还会用两脚绊或三脚绊将牲畜绊住,亦或用绳子把牲畜串起来,目的在于控制牲畜,便于管理。

1.4 禁牧、轮牧及分区放牧

这是被证明较为合理的利用草原资源的管理。禁牧就是对草原实施一年以上禁止放牧的措施,目的在于保护那些不适应或暂时不适应放牧的草地。轮牧就是在一年内对草地进行分季节的禁牧措施,使用于草地资源季节分明、生长有明显差异的地区。分区放牧就是将草地划分为若干小块,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有序的放牧,对草地资源轮回利用。

2 国内草原利用的状况

建国初期,草原的承载力实际上就已经高于实际放养的牲畜量。到了20世纪60~70年代,这种草畜间矛盾加剧的状况是日益显现,特别是加上国内草地利用的低效率,天草原储草量已经难以满足国内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牲畜承包责任制,对草原的利用开始制度规范化。但是,受长期“重农轻草”思想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粮食问题困扰下,国内多次在草原牧区兴起了开垦浪潮,很多植被较好的草原被销毁殆尽。以内蒙古草原为例,在这期间,本地区共开垦草原约 250.4万平方公顷。在加上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草原资源,特别是超负荷地过度放牧,已经使着内蒙古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原退化现象。在21世纪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73.5%,其中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原面积超过35%。由此可见,国内草原生态系统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由草原沙化、退化而引起的干旱、沙暴、黑风暴、黑白灾、鼠虫害等自然灾害更是频频发生。

鉴于草原生态破坏的日益加剧,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比如:《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的若干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等,各个地方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草原保护条例》。在这些文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指出了“以草定畜的草原畜牧制度”,并规定“禁止在严重沙化、盐碱化、沙漠化的草地进行畜牧养殖工作。”;同时,先后实施禁牧、轮牧、分区放牧等草原规划措施,启动了退耕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大型的生态建设工程。

3 合理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

3.1 规划草原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草原资源的保护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指导,采用科学的调查评估措施,对草原资源的类型、等级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评估,得出草地资源的具体可用性,进而进行分区规划。同时,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保护草原的生态平衡。

3.2 制定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技术方案

首先,要深入研究草原类型及气候特点,根据牲畜的种类、等级、生产性能等所确定下来的饲料需求量,在家庭牧场的基础上,将禁牧、轮牧及分区放牧的措施具体细化,使草的供应与牲畜饲养达到平衡。其次,详细了解草资源的生长性能、营养动态的变化规律等等,合理配置畜群,选择高效地放牧时节,为科学放牧提供依据。最后,构建不同类型、区域草场,放养不同种群牲畜的草原合理利用体系。同时,加强对牧民放牧的科学指导,做到科学指导、分类规划,稳步前进。

3.3 落实草地资源的“双权一制”政策

继续落实草地资源的“双权一制”政策,将牧场草地资源的使用权、所有权落实到个体承包户,实施草牧场有偿使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因制度安排不合理引起的草场退化问题。

3.4 健全禁牧补偿机制建设

加强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必然会实施一定阶段的禁牧和休牧措施,而措施的落实对牧民经济收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鉴于此,政府建立经济补偿机制,对禁牧及休牧期的牧民给予饲料喂养和畜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补贴,尽量降低其畜牧养殖的经济损失,消除其后顾之忧。

3.5 构建饲草料基地,缓解草原压力

构建饲草料基地,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地点以及储备高质量、优品种的饲草料。同时,还要加强与之相配套的饮水、喂料设施建设,为牲畜在禁牧期的饲养管理提供草料基础,减轻天然草地的压力。

[1]包玉山.草原畜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路[J].北方经济,2003(11):14-16.

[2]次塔,白吉.立足发展草原畜牧业,全面建设牧区小康社会——关于加快发展我区草原畜牧业的几点思考[J].西藏科技,2004(10).

[3]张立中,王云霞.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06):119:123.

猜你喜欢

牲畜畜牧业草地
映像畜牧业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交换牲畜
草地上的事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Laughing song
草地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