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及其偏瘫中医治疗的优点和辨证治疗

2013-01-23王永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经络偏瘫优点

王永良

(吉林省洮南市洮府街增胜村中医内科诊室,吉林 洮南 137100)

中风及其偏瘫中医治疗的优点和辨证治疗

王永良

(吉林省洮南市洮府街增胜村中医内科诊室,吉林 洮南 137100)

中风;偏瘫;中医治疗;辨证治疗

中风又称卒中、真中风、脑中风等名,由此所致的偏瘫,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病和难治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均较高。中医药治疗中风及其偏瘫有其独特之处,合理地采用中医药之法来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中医治疗的优点

1.1 方法学的优点

①根据传统医学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理,采取“三因制宜”的基本原则,因人而异地灵活采用中医中药法进行内服性治疗,具有贴合病情且无毒副作用之优点。②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根据脑中风患者的经络气血异常变化情况,准确选用相应的经穴进行穴位、经络治疗,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及安全性高的优点。③依据中医“内病外治”学说,采用中药外敷外洗法局部用药,配合治疗脑中风及其后遗症,具有直达病所、无毒副作用的优点。药物直接贴敷脐部能影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筋骨,从而起到祛除病邪,康复机体的作用。④根据“多位一体”治疗包括脑中风在内的基本理念,将中医药内治、外治、针灸、按摩、功能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⑤由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凡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指的是阴阳。医圣张仲景所创的麻黄桂枝汤,绝非纯为辛温解表之剂,而是有效治疗包括脑中风在内的诸多疑难杂症的特色方剂,其完全符合“调控阴阳治疗脑中风”的基本认识。急性脑中风(脑出血)之前的一刹那,是阳亢表现,而当血液溢出后就表现为阳虚的表现,既气血阻滞,血瘀受阻,经络不通。其脉:寸脉细、关脉数、尺脉沉。其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意识不清、神昏谵语,一切都是阴的表现。阴属静,一切阴都是静止的,惟独阳才是灵动活泼的。阴生于阳而统帅于阳,失去者则瘦,补气则发动气机,十二经络运行不息,五脏六腑合化内行,因而治疗脑中风减少后遗症,重用附子回逆汤。

1.2 辨证论治的优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华所在,其妙在辨、其要在证。脑为人体脏腑器官中最为贵重之器,脑中风的出现,实乃大脑功能全面受损的标志,其病机涉及到气、血、痰、火、风、虚六端,极其复杂,相互交织,变化难测。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形,中医学在辨证论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方法,颇多优点。①辨气重在辨闭症辨脱症。大凡闭症者,常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脉多有力,用大续命汤治疗;大凡脱症者,多见突然仆倒、目合口张、手撒肢冷、二便自遗,脉微欲绝等,用急救回阳汤治疗。若病情严重,则闭症脱症并见,病势危重。对其治疗,或开闭,或固脱,不可反用。②辨血症重在辨血瘀辨血虚。凡是血瘀引起的脑中风患者,除其主症之外,尚可表现为面色青紫、爪甲不荣、舌质紫暗、舌下瘀斑或脉络怒张,脉沉涩等脉证,用益气活络法,补阳还五汤治疗;而由于血虚所致的脑中风,则与之不同,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心悸、舌质淡白、脉沉细微等,用益气活血法,补中益气汤治疗。瘀当化,虚宜补,自可收功。③辨痰症重在辨有形或无形之痰。中医所指的痰,有有形与无形之别。有形之痰多在肺部,以咳喘为主症;而无形之痰则可随气流行全身,无处不到,且最易与气、瘀、火、毒交结为患,其基本特征为突然昏仆、神识痴呆、舌多胖大,苔腻脉滑。对其治疗当以化痰通络为大法,用十味温胆汤治疗。④辨火症重在辨肝火还是心火。“气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毒由火生”,凡因七情过激、郁闷烦怒者,多为肝火亢奋;凡伴见面红耳赤、坐卧不安、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者,多为心火亢盛。无论何种火症,均应以清火败毒为首务,用清火败毒法,易大承气加减的通腑醒脑汤治疗。⑤辨风症重在区分内风与外风。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言之“中风”即为外风;唐宋之后,医学家所记述的“中风”,方指内风而言。具体而言,又可分为热极生风、火旺动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等不同类型。凡此等等,皆可依据其兼夹表现而确定其不同证型。在辨明了内风的不同类型之后,方可因证立法、以法选方、依方用药,灵活化裁,立可见功。⑥辨虚症重在辨气虚还是阴虚。大凡以气虚为主者,多伴见疲倦乏力、面色咣白,头晕目呆,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而以阴虚为主者,多伴见腰膝疲软、精神萎顿、五心烦热,舌多瘦红,脉多细数。治之大法,气虚者宜大补元气,佐以活血易益气活血法,用十全大补汤治疗;阴虚者当填补真阴,佐以潜阳,易滋阴填阳,用大定风珠汤治疗。

1.3 方药学优点

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不同方剂和特效中药的互补作用,则有利于脑中风的顺利康复。常用的方药包括:①急性脑中风、脑出血使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古今验录大小续命汤,其中小续命汤为常用,两者大同小异,主治相似,不同点是“大方”主治“卒中之壮热如火者”。中风突发高热,现代认为是脑溢血继发感染,中枢性高热,必然还有神昏谵语等其他危象,但在加减法中,仅减去防己、附子、加当归、生石膏,而不去麻黄,因为汗法得宜,可以减轻脑压,消散瘀血、水肿,故中风危证亦不避麻、桂。②脑血栓、半身不遂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③脑中风引起的头昏用天麻钩藤饮为基础的熄风汤。④脑中风引起的大小便失禁以缩泉丸为基础的降阙饮。⑤脑中风引起偏瘫失语用转音散、回音膏。⑥脑中风引起的偏瘫麻木用海蛤粉。⑦脑中风引起的上肢肿胀用鸭跖草汤。⑧脑中风引起的面瘫用杨树皮汤。

2 中风偏瘫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风病急性期由于气血逆乱,损血耗精,至恢复期必见虚证,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肢体乏力、腰膝酸软等症。来看看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三大经验秘方。

2.1 通经活络药

肝风内动后,经脉络道瘀滞,血不能充养肢体,从而出现上肢不能抬举,掌不能握,下肢不能行走,足不能步的半身瘫痪主症。治疗用通经活络之法,药用桑枝、桑寄生、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全蝎、蜈蚣等。其中,桑枝通利关节,善通上肢之经络,兼有祛风清热之功。桑寄生养血通络,犹善通下肢之经脉,兼有补益肝肾之效。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主用通经活络,其中天仙藤尚能理气活血而利关节;鸡血藤又兼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对老人、虚人、血不养筋的经络不通者尤宜;忍冬藤兼有清热通络,用于经络闭塞,风湿痹痛者较好;络石藤专于舒筋活络,用于筋脉拘挛,不易屈伸者更宜。蜈蚣既有平肝熄风定惊之功,又有舒筋通络,搜剔经脉络道之能。蜈蚣、全蝎、小白花蛇对中风急症阶段的痉挛抽搐具有卓效。

2.2 益养肝阴药

中风病急性期由于气血逆乱,损血耗精,至恢复期必见虚证,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肢体乏力、腰膝酸软等症。治用益养肝肾药物,可使肝血得以濡养,肾精得以填充,元气得以恢复,诸症得以消除。药用蒸首乌、枸杞子、怀牛膝、女贞子、杜仲、山萸肉补益肝肾之精血,肝得濡养,则肝阳不致亢而为害,内风之源得以澄清,肾精得充,则肝木得以涵养,精血化生有源,其中杜仲还有通血脉,利关节之功;怀牛膝强筋骨,舒筋脉兼有引药达膝之效;女贞子尚能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用太子参、北沙参益养正气,用于气血不足之证,太子参功同人参而力弱,此药益气而不燥,养阴而不腻,无助阳动风之害;北沙参补养肺气,益脾养肾,二者合用,有补气而养血,补阴而制阳之功。笔者体会临床上太子参、北沙参合用,补气之功胜过黄芪,而无黄芪升阳助火之弊,可谓中风气虚补气之良药。

2.3 益气固脱药

中脏腑若见神志昏愦,面红如妆,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此属阴竭于下,阳厥于上,阴阳互不维系,真气外泄,阴阳将要离绝,元气败脱之征。治疗急用益元固脱之法,药用西洋参、当归身、沙参、枸杞子、蒸首乌、阿胶等。其中,西洋参、沙参益养元气,回摄真气,生津固本,养阴育阳,即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意。当归身擅长补血、养血而中守,使营血顺行;枸杞子、蒸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景岳全书·本草正》上说“枸杞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可见枸杞能固阴阳之根,使阴阳交互而不致分离相失;阿胶滋阴补血,又善止血,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证效果较好,《本草求真》认为阿胶“气味俱阴……即入肝经养血,复入肾经滋水”,可见阿胶有育养真阴,固脱复元之效。诸药配合,以期救阴阳离厥之逆,固元气欲脱之势,再与醒脑之法等法相伍,尚可有使凶险病势化险为夷,脱绝之证转危为安的希望。

中脏腑脱证,历代许多医家均用回阳固脱,多用参、附、桂之类。近代著名中风病专家李秀林教授主张不用桂、附之类回阳,他提出桂、附辛温大热,性刚烈,而中风之病,多因肝肾阴虚,阳亢为害,或以气阴两虚为本,按“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之理,若用桂附之类,易致耗津损液,有由伤阴而致动风、动血、动火之弊,甚而火助风威衍生变证。故他临证主以西洋参、北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补益固摄元气,养护真阴,阴中求阳,使阴复阳回。

R743.3

A

1671-8194(2013)18-0277-02

猜你喜欢

经络偏瘫优点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