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沟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013-01-23王燕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检验科标本医师

王燕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沟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王燕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检验医学;临床医学;沟通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1](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故实验室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循证医学的发展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沟通是循证医学的基本要求。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的联系与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的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从而把单方面(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保证,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宝贵的反馈信息,借此可进一步综合评价检验项目的方法学(特别是标本采集送检方法)及其临床价值,以不断完善操作程序并推进新方法和新项目的开展。临床医学通过加强与检验医学的联系,亦可从检验医学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临床证据和信息,提高诊断水平,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因此,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的联系时一个利在双方、益于患者的大事,应该受到我们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2]。因此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1 检验科的自身发展需要与临床沟通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①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患者)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师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师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师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②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患者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笔者也有此体验,在一次血糖检测中,发现患者血糖特别高,复验后仍如此,经电话联系医师否认患者有糖尿病,故笔者亲自去病房访问患者,结果,发现患者正在输葡萄糖。护士证实是从患者三通管中取血送检的,当然高血糖不难理解。反之,若检验人员只管做,而不与临床对话,不调查,将会造成双方误解。类似以上现象则时有发生;③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师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以前,笔者曾遇到一例发热、轻微腹泻的患者,做血钾、钠、氯测定,当时发现血清的颜色较正常人血清黄色略深,立即主动增测黄疸指数为22U,胆红素为37.6μmol/L,ALT380U/L(赖氏法),随即通知临床医师,后来诊断为肝炎而转院。因为一般隐性黄疸不易被医师发现,若肝炎症状不明显时,很容易延误诊断。类似事例并非少见,应该说检验工作者这种“参与意识”,即重要,又应受到重视和提倡。④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实验室的工作应能为临床科室提供被测项目的临床资料,比如: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结果,应能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的确诊和疗效观察的信息,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检验科组成多以从事技术人员为主,而欠缺临床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临床的沟通。故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师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的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2 临床医师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需要与检验科沟通、联系

临床医师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3]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师做到胸中有数。或让新分配的临床医师(特别是内、儿科)到实验室轮转一段时间,以了解检查项目和检验科工作特点,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是有助于加强医检联系的好办法。临床医师在开展科研课题时要主动与实验室人员联系,制定方案,共同努力完成。也可以邀请医学检验专家为临床开展讲座,对新开展的实验项目的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进行讲述。最好由临床出面邀请相关实验人员到病房参加病例讨论及查房。讨论对话不仅活跃学术气氛,也可以加深相互了解与支持,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3 取得医护人员及接触患者标本的有关人员的支持,做好试验前质量控制

有文献报道,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4],而且,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因此,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院内院外)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患者饮食应有所限制,医师应向患者提出要求。标本采集时患者体位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患者在卧位30min与直立后30min取血测胆固醇可升高9.6%,三酰甘油增加11.3%。其他项目(HDL-C、白蛋白等),也因体位不同而所测结果不同,同一患者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又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有所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病房患者尿液标本若不及时送检会使尿液腐败。在病房医师下医嘱后,护士往往先忙于自己的主要工作(配药、输液等),而后采血送检,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

总之,当代医学是多门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的、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现代医学。它要求各医学科室应加强沟通,协同攻关,协调发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的联系时现代医学需要,刻不容缓,我们应在与临床的沟通联系中,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有所作为。为此检验人员应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与临床医师多沟通交流,临床医师也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后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是检验人员不仅要会检测技术,还要会分析结果,对临床或患者要提供咨询服务。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1] 康克菲.创刊词[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33(12):88.

[2] 顾可梁.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 282-284.

[3] Sohuppan D,Stolzol u,Oesterling C,et al.Serum assays for liver fibro-sis[J].J Hepotol,1995,33(supplz):82-88.

[4] 从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对策[J].2004,27(8):483-487.

R927.1

A

1671-8194(2013)18-0398-02

猜你喜欢

检验科标本医师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