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诊治分析

2013-01-23周家德彭淮都卢泽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肉芽肿冰冻局限性

周家德 彭淮都 卢泽波

(1 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 汕头 515144;2 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广东 汕头 515144)

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诊治分析

周家德1彭淮都2卢泽波1

(1 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 汕头 515144;2 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广东 汕头 515144)

目的探讨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与诊治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例结肠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项影像学检查均未能确诊;经纤维肠镜结合病理活检5例,仅1例确诊;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4例,其中3例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未能排除癌变。本组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病变肠段切除4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左半结肠切除1例;术后随访1.5~8年,有1例失访,余无复发病例。结论虽然结肠嗜酸性肉芽肿极易误诊,但采用肠镜挖掘式多点活检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其病变肠段切除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结肠嗜酸性肉芽肿;误诊;诊断;治疗

结肠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且原因不明的瘤样增生性病变,目前临床上极为罕见,一般易误诊为结肠癌或其他疾病。我科自2000年5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结肠嗜酸性肉芽肿7例,现对误诊原因与诊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0年5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结肠嗜酸性肉芽肿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3.8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5年。其术前确诊病例仅1例,余6例均被误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例、结肠癌2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慢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肠炎1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腹痛,以脐周和右下腹多见,多以反复发作隐痛为主,亦有类似阑尾炎的右下腹疼痛。其中进食虾蟹等诱发腹痛4例、药物过敏史2例;过敏性鼻炎5例;恶心呕吐4例、发热3例、粘液血便1例、腹泻2例、腹部包块1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以典型阑尾炎表现者2例,肠梗阻2例。

1.2 辅助检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例;大便潜血阳性1例,均未见霉菌,且肿瘤标志物CEA均正常。行B超检查4例,有2例提示右下腹条索状包块并盆腔少量积液,考虑阑尾炎;1例可见回声不均实质性包块,边界尚清,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盲肠癌;1例未见明显包块,近端肠管扩张,考虑肠梗阻。腹部立位X线中,2例提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接受钡剂灌肠均显示结肠蠕动减弱,局限性充盈缺损,大小3~6cm,边界尚清,部分表面呈结节状突起,肠腔不同程度缩窄,但钡剂均可通过;其中合并龛影者2例,合并阑尾充盈不全和狭窄1例,诊断结肠癌2例,局限性肠炎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慢性阑尾炎1例。腹部CT平扫并增强检查4例,有2例见盲肠或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为边界尚清均质性肿块,向肠腔内突起;1例见乙状结肠肠壁局限性均匀增厚,无强化;另1例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诊断结肠癌2例,局限性肠炎1例。5例行纤维肠镜检查,结肠黏膜局限性充血水肿5例、肠内隆起样病变或结节样突起但境界清楚3例、隆起样病变触之易出血1例、肠壁呈花斑样外压1例、片状糜烂及散在浅表溃疡2例。此5例均行病理活检,1例确诊盲肠嗜酸性肉芽肿,其中有2例活检组织中见可疑癌细胞,考虑结肠癌,余诊断溃疡性结肠炎1例、慢性结肠炎1例。

1.3 方法

7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中可见有5例病变位于盲肠、2例位于乙状结肠,肿块直径3~6cm,并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肿物切面呈鱼肉状,其中表面炎性改变至化脓者2例,病变侵及阑尾2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4例,其中3例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未能排除癌变。所有患者行病变肠段切除4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左半结肠切除1例。

2 结 果

本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大体标本见病变肠壁呈浸润增厚,壁厚达1~2.5cm,质地韧,表面光滑,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边界尚清,合并溃疡较小(<0.3cm),组织切片示肠壁各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黏膜下为甚;其次是分布不一的梭形细胞,散在分布和成团聚集,部分梭形细胞浆丰富,溃疡表面为坏死渗出物,底部为纤维组织血管增生,周围淋巴结呈炎性改变。本组7例术后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结肠嗜酸性肉芽肿,无1例癌变,有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经随访6例(随访1.5~8年,平均3年),均恢复良好。本组1例失防,4例健在,2例死于其他疾病,无复发病例。

3 讨 论

3.1 结肠嗜酸性肉芽肿误诊原因

结肠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极易误诊、且较为罕见的疾病,往往术前确诊病例极少。该病临床表现以腹痛、呕吐、发热、粘液血便和腹部肿块为主,多因与结肠癌或阑尾炎等表现相似而被临床误诊。本组病例以典型急性阑尾炎表现来诊2例,均有反复右下腹痛并急性发作,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故术前误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由于该病表现无特异性,故单靠临床症状不可能诊断。但从影像学检查来看,B超显示为均匀或不均匀回声增强实质性肿块,无特异性;钡剂灌肠表现结肠蠕动减弱,边界尚清的局限性充盈缺损,部分呈结节状突起,肠腔不同程度缩窄,但钡剂均能通过,可合并龛影或阑尾充盈不全或狭窄,为此这些表现难以与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阑尾炎等鉴别;在CT扫描中,3例显示病变肠段,1例增强扫描后见轻度强化,但无1例诊断本病;上述各项检查无论是独立还是联合,基本都不能诊断该病。采用肠镜检查并取活检来确诊,但因活检深度不够,造成2例患者误诊为结肠癌、2例为炎症表现,仅1例行挖掘式多点活检后得以确诊。本组病例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4例,有3例得以确诊,故术中未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也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1]。

3.2 诊断与治疗

因该病均无特异性表现,而术中又未行冰冻病理检查,极易造成误诊,所以对食虾蟹有过敏腹痛史、不能解释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结肠占位及结肠炎表现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肠镜检查并取活检是该病术前确诊的关键,故术前应提示内镜医师作挖掘式活检和黏膜下深层组织病理检查,本组有1例行肠镜挖掘式活检得以术前确诊。研究显示,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也是决定手术方式的关键。本组4例术中因为对术前诊断高度怀疑病变性质不能确定而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其中3例确诊,故避免了扩大根治性结肠手术,减少了患者的严重创伤。在治疗方面,该病早期往往大多被误诊为局限性肠炎治疗,且加之病情较长,常合并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和癌变等并发症,因此应首选手术方法治疗,多以病变肠段切除术为宜。本组2例行急诊手术,5例行限期手术,其中4例行病变肠段切除术,术后无死亡和复发病例,收到了满意疗效。

[1] 牛洪欣,王丽丽,徐忠法.肠段慢性炎性肉芽肿16例诊治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3):213-214.

R574.62

B

1671-8194(2013)18-0123-02

猜你喜欢

肉芽肿冰冻局限性
“拯救大地”理论的内在逻辑、局限性与改进思路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了不起的冰冻动物园
汉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视角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超声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冰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