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体质学说发展概况

2013-01-23刘健威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湿质体质高血压

刘健威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医体质学说发展概况

刘健威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医体质学说;发展;概况

中医学强调“不治已病,治末病”。近年来,随着对中医文献的信息挖掘,有很多学者发现单纯“辨证论治”不能全面地概括中医的诊疗模式。提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1-3]。其中,“辨体”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指出人的体质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对亚健康的干预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一诊疗模式的提出,促进了现代中医学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

1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虽没有直接提出体质一词的概念,但在一定范围内其所阐述的理论具有体质概念的雏形,《内经》理论对现代体质研究学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20世纪70年代,中医学者通过研究中医理论以及结合临床实践,开始提出中医体质学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匡调元定义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王琦[4]定义在人体生命过程中,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性质。王琦[5]在1982年主编出版的《中医体质学说》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在北京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对中医体质提出了9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特征、形态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等六大方面对每种体质进行了判定。这标准着我国中医体质学研究开始规范化。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各种体质特征、类型和生理病理特征,并通过体质特征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从而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养生康复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概念[6]可以理解为由“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两种部分组成,前者是继承父母双方基因的遗传学部分,后者是包括个体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在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相对稳定的特质。

2 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

2.1 与肿瘤关系的研究

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生需要长期暴露在高危因素下,需要从正常到肿瘤发生一个较长的时期。基于中医体质在疾病中的重要影响,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中医体质与肿瘤的关心进行了探讨。龙顺钦等[7]通过对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肝癌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三种体质为主,气虚质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张向农等[8]通过对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胃肠癌和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在抽取的355例胃肠癌和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胃肠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其次是阳虚质。证明了不同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辨体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辨治思路。舒洋等[9]认为中医中阴虚热毒是肺癌常见的证型,因癌毒侵袭人体易耗气伤阴导致阴虚内热证。肺阴亏虚是贯穿肺癌始终的重要病机。中医体质中的偏颇体质主要表现为阴阳失衡,易引起阴阳气血和脏腑的生理平衡,影响气机从而导致肺癌的发生概率增强。李秀丽等[10]。指出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偏颇是肿瘤的重要因素。肿瘤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虚是病之本,实是病之标。正气不足可导致多种肿瘤的产生和进展,而肿瘤作为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猛、病情险恶的疾病,又能损伤人体的正气。

2.2 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对糖尿病的研究报道增多。庞国明[11]等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分型、治疗等方面探讨体质与糖尿病两者的关系,认为不同体质因素影响着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因体因证施治,如阴虚燥热型采用传统的消渴方、玉女煎、六味地黄丸来缓解对饮、多食、多尿症状;淤血型应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肺脾气虚型应以健脾为主等等。张利民等[12]通过采集51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信息分析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体质多以复合型体质为主,其中以痰湿兼湿热质、痰湿兼气虚质、湿热质为主,提示痰湿和湿热是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重要因素。魏东等[13]通过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病理体质类型的调查发现,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常以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等5中类型为主,其中阴虚质、痰湿质占比例最多。袁婉丽等[14]从生理和生化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指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痰湿质和阴虚质是两大基本类型,痰湿质患者多属于肥胖型,血瘀质预后可能要比其他体质的患者差。上述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体质中的痰湿质、瘀滞质、阴虚质在糖尿病的发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2.3 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心血管疾病现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农村居民的死亡原因的首位。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钱岳晟等[15]通过对高血压患者623例调查,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以腻滞质和燥红质两种体质类型为主要特征。姚晓天等[16]通过对875例高血压患者和654例非高血压病人的问卷调查中得出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是阳盛质、痰湿质和阴阳两虚质。金艳蓉等[17]对昆明地区376例高血压人群中问卷调查研究指出气虚体质在昆明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阳虚质在高血压心衰中具有决定性,瘀血质及痰湿质是高血压合并心衰发病的重要体质。陈立典等[18]通过对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调查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是气虚质、阴虚阻盛质、阴阳两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符合高血压病机特点;血型对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影响;高血压影响因素对人体体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且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这种规律与中医基本理论相一致。大量研究表明[19]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体质的高血压患者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在预后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上也有不同。钱岳晟等[20]将207例高血压患者按中医体质分型为阳亢组113例,痰湿组94例,发现痰湿质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舒张压、尿酸明显高于阳亢质高血压患者。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两种不同体质的高血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性,但是带有α-内收蛋白TT型基因的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更多,提示痰湿质高血压患者预后可能要比阳亢质高血压患者更差。

2.4 与其他疾病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一些临床医疗工作者开始重视中医体质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临床疾病的发展以及转归。孙益等[21]指出痛风患者的体质特点为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体质,早期以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分布为主,晚期以瘀血体质分布为主。其认为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对痛风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痛风病程的进展也可导致患者内在体质变化。柳普照等[22]认为耳鸣患者由于体质不同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其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性有所不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耳鸣患者多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柳普照指出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即中医学所谓的“从化”。李奕祺等[23]对福州地区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调查中发现。9种体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客观存在,福州地区以淤血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要体质类型。谭茂卿等[24]认为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中,中医的土行人的体质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发人群,肝郁脾虚是重要的病理发病机制。目前关于疾病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还有很多,大部分研究证实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与个体体质存在偏颇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偏颇体质对某种疾病的罹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研究为治疗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为通过调理体质到达对某些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3 中医体质的基因水平研究

虽然中医体质的研究已经逐步受到学者中的重视,但是目前中医体质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25]缺乏统一公认的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和标准;缺乏客观反映中医体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等等。随着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发展,中医学者开始意识到中医体质与基因组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从基因组学为切入点研究不同体质与疾病易感性的有关机制。

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体抗原,其定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其受控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簇。HLA系统是目前所知人体最复杂的多态系统,就是除同卵双生子意外几乎无HLA相同者的遗传基础。可以说HLA是人类个体的唯一的“身份证”。有研究表明,大量疾病与特定的HLA相关。如HLA-B27抗原在大约90%的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中表现;青少年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HLA-B8、HLA-Bw15和HLA-B18相关,而晚期发作型糖尿病并无这种相关。因此可以认为特定类型的HLA是某些疾病的遗传标志,HLA分型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王文宝等[26]通过对北方汉族健康人的中医体质类型与HLA基因的相关性,采用补体依赖的微量淋巴细胞毒技术,检测不同体质96例的HLA-ABC基因表达,发现HLA-Aso基因与阳多阴少型体质密切相关,HLA-B12基因与阴多阳少型密切相关。同时,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对中医体质类型的阳阴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广州汉族群体中HLA-B5的频率显著升高[27],而在海南岛苗族群体中,HLA-A2频率显著升高[28]。王琦等[29]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肥胖人痰湿体质与HLA-A11、HLA-B40的表达有关。高洁等[30]采用PCR-SBT分型方法对正常体质、痰湿体质人群样本进行DPB1、DRB1、DQB1基因分型,发现与正常质组比较,痰湿质组DRBl*09012、DRBl*15021、DQBl*03032、DQBl*05011表型频率显著升高;DRBl*11011表型频率显著降低。说明HLA基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关联。沈乃莹等[31]对急性脑梗塞多种中医体质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采用PCR-SSP技术对不同体质类型患者比较发现,HLA-DQA1*0501基因型在阴虚质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HLA-DQA1*0301基因型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明显高于正常质。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HLA-DQA1*0501基因与阴虚质相关;HLA-DQA1*0301基因与气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相关。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了体质与“同病异治”的遗传学背景。

未来的医学是以预防医学为主的医学,中医体质学说的提出在中医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中承担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体质学作为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虽然目前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研究有的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有的是从临床资料进行论证,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客观指标。同时目前中医体质的研究还存在例如:中医体质分型不够统一、医学实验的动物模型尚不完善、研究手段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性、主观意识在研究中干扰性强等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既是人体生命科学的范畴,也是一门包括心理学、环境学、社会学等内容的社会人文科学。我们在研究中医体质学时应该立足于多学科的交叉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注重实验研究,注重资料收集、注重客观评价,以探索中医体质学本质为目的,对中医体质学进行更加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分析。以利于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靳琦,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理论要素与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1):41-45.

[2]李晓辉,王雨波.浅谈“辨体论治”[J].国医论坛,2003,18(2):43.

[3]刘平.“病—证—效”结合研究的思考与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l(1):4-7.

[4]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 性化诊疗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5]王 琦 .中 医 体 质 学 的 研 究 现 状与 展 望 [J].山 东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1994,18(2):75.

[6]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

[7]龙顺钦,杨小兵,吴万垠,等.原发性肝癌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01-104.

[8]张向农,王 欣,王梅,等.355例肿瘤患 者中医体质 类 型流行 病 学 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13-15.

[9]舒洋,郑里翔,朱卫丰,等.中医体质学及现代医学对肺癌发病机理研究的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2):1-4.

[10]李 秀 丽 ,杨 志 杰.中 医 体 质 学 与 肿 瘤 的 相 关 研 究 [J].世 界 中 医药,2010,5(4):238-240.

[11]庞国明,王志强.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谈糖尿病的发病与证治[C].南宁:中华中医药学会,2003:247-248..

[12]张 利民 ,谭 毂,黄伟,等.糖尿病 前 期中医 体质及相关 指 标的 研 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60-64.

[13]魏东,田锦鹰,郑粤文.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临床调查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343-344.

[14]袁婉丽,胡节惠.2型糖尿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02-2603.

[15]钱 岳晟,张 怡,朱 鼎良.高 血 压 病 患 者 中医 体 质 分 类 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 9(10):1160-1161.

[16]姚晓天,胡炜,程志清.高血压病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14-2316.

[17]金 艳 蓉,江 建 锋,李 军,等.昆明 地 区 高血 压 人 群中医 体质分 布特点调查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7):77-79.

[18]陈立典,韩平,杜建,等.福建省高血压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3):1297-1299.

[19]林传 旭 ,韩 艳,王自旺.高血 压与中医 体质研 究 进 展[J].西 部中医药,2011,24(9):96-98.

[20]钱岳晟,张 怡,张 伟忠,等.两 种中医 体质高血 压 病患 者的 表 型与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分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26(8):698-701.

[21]孙益,李象钧,赵俊.通风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 2012,25(6):55-57.

[22]柳普照,张剑宁,杨光,等.论耳鸣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J].中医研究,2011,24(11):4-5.

[23]李奕祺,白慧英,陈晓霞.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46-48.

[24]谭 茂 卿,吴 凡伟.代 谢 综 合 证 的中医 体质学的临 床 思路 研 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105-106.

[25]钱会南.中医体质研究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探讨[J].中医杂志,2003,44(3):167-169.

[26]王文 宝 ,曹 峰 林 ,李 辉 ,等.北 方 汉 族 健 康 人 的 中医 体质 类 型 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J].哈尔滨医药,2002,22(2):1-2.

[27]周国雄,吴凌涛,赵长 鹰,等.广 东 汉 族 健 康人 的中医体质 类 型与HLA基因频率分布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9):519.

[28]周国雄,吴凌涛,刘巧云,等.海南岛苗族健康人的中医体质类型与HLA基因频率分布的关系[J].暨南大学学报,1992,13(2):42-47.

[29]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14.

[30]高洁,吕凤 娟,林 蒋 海.中医 痰湿 体质与HLA-Ⅱ类 基因相关 性 研究[J].陕西中医,2007,28(5):622-625.

[31]沈 乃莹,闫征,金宇安,等.HLA-DQA1等 位 基因与急性 脑 梗 塞 多种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4):237-239.

R28

:A

:1671-8194(2013)09-0071-03

猜你喜欢

湿质体质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