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2013-01-23房锡桂常秀芬王桂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锐器医务人员污染

房锡桂 常秀芬 王桂艳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房锡桂 常秀芬 王桂艳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

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护理与转运工作中,由于职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患者,常常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问题。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同时也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最有效的措施依赖于风险意识的提高,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正确使用安全的个人防护用品,认真执行损伤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积极主动的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 医务人员主要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及原因

1.1 生物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针刺伤、锐器伤、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了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容易引起生物性职业感染。其中对医务人员危害最大的有三种病原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此外还有梅毒和疟疾等。

1.2 化学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消毒、治疗、换药等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各样的疾病。常见的有:①抗肿瘤药物,目前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是细胞毒制剂,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②清洁剂、消毒剂和麻醉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清洁剂、消毒剂、麻醉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③粉尘,牙科技师在制作假牙过程中接触矽尘、氧化铝尘和丙烯酸塑料等,含引起尘肺及其它职业性肺部疾病。

1.3 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激光和锐器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①辐射,卫生部对15个省市的医院进行监测发现,医务人员接受辐射为其他行业之首。②锐器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不仅会引起皮肤黏膜损伤,更危险的是感染血源性疾病。

1.4 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

对各种防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认真解读及执行,或者是长期接触患者,产生了麻痹思想,从而造成防护意识淡薄。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

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以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为重点,强化职业暴露危害的学习。同时加强医疗锐器规范操作及发生暴露后处理流程的培训考核,使医护人员思想高度重视,正确并熟练掌握防护技能和避免受伤害的技巧,形成职业技能习惯,即使一旦发生伤害,亦能及时果断处理。

2.2 强化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应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以及微粒隔离。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是预防锐器伤的关键,要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严格执行,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查,防止和纠正不良习惯行为,使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护理工作中,防护更加严谨,操作更加规范,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锐器伤所致的职业暴露。特别是手卫生,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既可保护自己。也可保护患者,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2.3 改善管理和诊疗条件

适宜的工作量和科学的人员安排也是降低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因此。对工作繁忙或人员配备不足的科室,要增加编制或采取科学性弹性排班、中班和夜班相对固定,减少工作不规律,尽量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同时,保障合格防护品供给,改进操作室光线或灯光不足等,尽量排除或减少锐器伤发生的客观因素。当地面、台面、物品、医疗器械被血液污染时,应先消毒再清洁,正确有效的清洁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4 强化医务人员预防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职业暴露后感染乙肝的有效措施。院感办对重点部门每年体检1次,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2.5 加强职业暴露分析研究

院感办应定期收集、统计相关数据,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尽量避免或减少职业感染风险

2.6 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护理工作产生的相关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标本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并做好标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2.7 健康监测

医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8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2.8.1 医务人员暴露于污染血液后的应急处理:①手局部针刺伤的处置——保持镇静,迅速、敏捷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从伤口排出以减少污染的程度,同时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15min;用碘伏消毒受伤部位。②污染物喷溅眼或黏膜的处置——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部位15min。③衣物溅污或浸泡所致污染的处理——迅速按常规脱去污染的帽子、口罩、工作服。用流动水冲洗污染部位。

2.8.2 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免疫接种、上报、随访制度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要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室,做好登记,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暴露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根据暴露病毒的种类、病毒载量及暴露者感染源检测检测结果,对暴露人员实行预防用药干预,以减少感染率。

2.8.3 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①暴露于HIV的处置——预防最好在4h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暴露后尽早获得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查,定期检查血清转化,并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报告,包括其他疾病;②暴露于HBV的处置——对于以往有免疫,其抗HBs抗体>10mIU/mL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尽早使用预防性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出现合适的血清学反应。③HCV暴露于HCV的处置——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径同乙型肝炎。目前虽没有丙型肝炎暴露后的治疗方法,但也必须检查血清转化;对暴露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改进意见,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对暴露者定期随访、监控。③接触梅毒阳性血液后的处置——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有多种因素,我们要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采取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防护措施,减少或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R-03

:A

:1671-8194(2013)09-0361-02

猜你喜欢

锐器医务人员污染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对社区医务人员“知信行”的影响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