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出版企业“走出去”战略

2013-01-22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新闻出版出版业走出去

张 利

浅谈出版企业“走出去”战略

张 利

新闻出版工作“走出去”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问题,更是中华文化的发展空间问题。在信息全球化和国际出版市场高度竞争的条件下,必须从战略高度合理谋划“走出去”宏观布局,面向世界求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出版业“走出去”战略,随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积极推动出版业向外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出版企业也正抓准机遇,努力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一、出版业“走出去”现状

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统计,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增长了870%,版权贸易逆差从高峰期的1∶15下降到2010年的1∶2.9;数字版权出口大幅增长;中国出版业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超过300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新闻出版业未来5年规划指出,新闻出版产业未来几年增速将达19.2%,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行业总产出29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对于“十二五”“走出去”的量化目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十二五”时期实现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到2015年,实现出版物出口金额4200万美元,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印刷服务出口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应当说,从实物出口、版权输出、国际出版项目到以资本输出为手段,到在国外直接独资、合资设立出版社等形式,中国出版业正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做强出版产业。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无论产品还是服务,向国际出版市场的输出量还比较小,在国际出版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不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弱,还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从总体上看,出版业“走出去”仍然存在较大困难。目前我国在全球图书市场的图书销售额和版权贸易量仅为0.2%~0.3%,占世界人口10%的美英法德日等国,却占50%以上,这种情况与我国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极不相称。

二、出版业“走出去”面临的几个问题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整体不利和局部有利的局面。从整体上看,世界出版市场基本上被国际传媒集团垄断,西方发达国家还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语言的优势。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90%的信息资源。中国出版虽然是大国,却不是强国,“走出去”也还处在初级阶段。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的困难:

1.新闻出版企业实力不强,企业“走出去”内在动力不足。尽管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同国际同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表现在内容原创性、新技术运用、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一些新闻出版企业满足于在国内市场跑马圈地,对“走出去”有畏难情绪,对“走出去”的政策了解不够,运用不足。全行业对“走出去”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培育。

2.数字产品核心竞争力需要提高,数字出版产品的出口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数字产品出口,虽然增长较快,但起步较晚,总量偏小。例如,现在国际大的出版集团如阿德威尔,一年的销售收入中数字产品约为70%~80%,有的甚至达到90%。而国内500多家出版社,数字产品销售不到10%。

3.“走出去”缺乏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打造六到七家实力雄厚、有国际竞争力的“走出去”骨干企业成为当务之急。由于起步较晚和出版领域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原因,出版企业“软小散滥”问题比较突出,规模普遍偏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均衡,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出版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以及知名文化品牌。

4.“走出去”的扶持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资源分散,政策资金不到位。一方面各部门制定的“走出去”扶持政策还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承担“走出去”责任的部门经费不足,一些扶持计划一时难以实现。此外,现有政策在支持力度、配套体系,以及可操作性方面与“走出去”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5.“走出去”人才缺乏,对国际市场了解不足。我国外向型版权贸易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翻译人才匮乏,导致对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对精品图书和畅销书国际运作缺乏判断力,对新闻出版国际传播和贸易规则缺乏认知和了解。

三、出版业“走出去”下一步应重点做什么

加快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国家公共外交、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新闻出版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新闻出版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是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现实需要。全行业一定要进一步加深对“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一)深入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要利用好国际平台推广中国文化。精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闻出版和版权国际交易平台,探索建立以边疆省(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交易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搭建多语种“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

(二)加快中国科技出版的数字化进程,将中国科技出版的数字化产品推向全世界

加速全球科技信息的共融、共通,使中国科技出版通过数字化从出版“走出去”的排头兵成长为主力军,从而让全世界分享中国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面对全球性的科技出版数字化浪潮,万方数据作为国内重要的信息内容提供商,精心研发出“科技期刊优先出版”计划,为国内高质量核心科技期刊提供具有中文DOI编码自动生成系统的优先出版服务。万方数据表示,推出这一服务的目的正是在于帮助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发表、传播国内先进的科研成果,提升期刊的国际竞争力,缩小我国科技期刊优先出版事业与国际间的差距,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

(三)努力实施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

努力实施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计划,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步伐。支持各种所有制新闻出版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收购境外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扩大境外投资。

(四)扩大中外出版交流

在发达国家,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国际书展以及出版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出版业界的文化交流和业务合作。例如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每年有100多个国家,7000多家出版商和书商,30多万个新品种参展,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图书贸易中心。近几年,中国新闻出版和文化部门都要在国外举办多个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代表团参加几十个国际书展。作为国内最大的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历经25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已形成以图书展览、版权贸易、信息交流等为主的国际出版交流活动。由此可见,我国出版要实现“走出去”,需要更多地参与和举办国际性的书展和交流活动,不断地实践和吸取经验。

(五)要加大财政经济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出版“走出去”资源配置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走出去”政策,加快落实《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用好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扶持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的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等政策,以及扶持出版传媒企业“走出去”的十项行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充分运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扶持资金等项目,对重点出版单位、重点出版物的版权输出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出版企业与银行合作,争取更多的金融税收支持。进一步优化出版“走出去”资源配置,对出版“走出去”工作业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在出版资源上给予优先配置和政策倾斜。

(六)强化国际人才培养

以新闻出版业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版权贸易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翻译人才为重点,加大国际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加大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对翻译人才的奖励力度、建立国际翻译人才库、开设翻译人才培训班等方式,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东西方文化、熟知国外读者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语言特点的国际翻译人才。选拔一批优秀业务骨干通过出国培训、到国外知名企业深造等方式,加强对国际版权贸易人才的培养。支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外重点领域专业培训,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实施,培养一批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七)出版企业开放联合、共同发展

出版企业以更积极的姿态加入到全球数字化转型大潮。出版行业的整合对产业间的合作更为依赖,出版企业通过开放联合不断增强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从而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万方数据在众多国内数字出版企业中提早迈出了这一步。它一直秉承开放联合、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与专业出版社和专业领域资源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从未间断,以其拥有的中文数字化信息服务为依托,成功完成与多家资源源头的合作,与各位合作伙伴一同守望相助,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出版“走出去”工作使命光荣,任重而道远。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新闻出版业正大步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也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产业实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万方数据也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阔的视野,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努力推动新闻出版业以更大的步伐“走出去”。新闻出版“走出去”工程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如果把握好机会,中国出版业在这几年内将会有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新闻出版出版业走出去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山东将推十个新闻出版基地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