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中国期刊现象观察

2013-01-2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巡视员张泽青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巡视员 张泽青

期刊出版管理工作综述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Summaries

2012年中国期刊现象观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巡视员 张泽青

2012年,一位期刊主编在他的刊物的卷首语里这样写:“相比无数投资进入和造富神话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媒体,平面杂志的同仁们,似乎是在中世纪的酷暑下,一边抹着汗水一边辛苦耕种的农夫。慢,累,收入低下。而且,放眼望去,尽是夕阳西下的忧伤,我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杂志将死的结局。”

其实,不仅中国期刊面临困境,世界期刊同样也面临困境。有关资料报道,2012年上半年,美国杂志报亭发行量下降了10%,杂志广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8%。在新媒体的强劲攻势之下,传统的平面媒体正面临新的、更加猛烈的挑战。

我们来看2012年中国期刊发生的事情吧。

一、新办与更名期刊中的信息

据了解,2012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创办的期刊有30种左右,其中英文学术期刊8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5种。从新创办期刊的品种中看不出期刊品种的热点,只能看出政府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期刊种类。

2012年,更名的期刊有14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属于机构变更后期刊必须随之更名的,如大学校名改了,该大学学报的刊名也随之变更,以及其余的各种情况。从全年期刊更名情况看,几乎找不到期刊追逐市场变化的迹象,说明期刊市场变化放慢,新的亮点极少。是期刊读者市场已经饱和,再也找不到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还是期刊界人士心灰意懒,缺少发展的雄心与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普及型的外语教学类期刊纷纷变更为外语研究类期刊。如《日语知识》变更为《东北亚外语研究》,《英语知识》变更为《语言教育》,《德语学习》变更为《德语人文研究》,《中学英语园地》(初中版)变更为《外文研究》等。看来,办面向大众的外语辅导刊物远不如改成学术刊物收版面费来钱多,今后外语教师发表论文会容易多了。

二、学术期刊终于发出自己的声音,集体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十多年来,由于缺乏科学性合理的机构评价、人才评价机制,导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学术论文大国。论文中介大量产生,非法牟利。而一些期刊为了收取版面费,对中介送来的论文基本不予审核便发表,导致大量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质量低劣的所谓学术论文充斥于一些学术期刊。大量各类学术期刊的质量下降,其后果是造就了各行业大量的不合格的“专家、人才”;更危险的是导致了从大学生到科研人员学术道德的沦陷,令人痛心疾首。

2012年4月10日,中国科协千余种科技期刊联合声明,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者,刊物将终生不刊发其论文。在9月份举办的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上,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参加论坛的60家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联合发表声明,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60家期刊承诺,加强自律,坚守职业道德,树立学术尊严,坚决抵制期刊“互引”“互转”等学术不端行为,坚决抵制无视期刊质量,以牟利为目的的乱收版面费的腐败现象,让期刊回归学术公器之本质。在学术界,学术期刊被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绑架后,学术期刊界出现的乱象使得有良知的期刊界人士忍无可忍,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是我国自有期刊出版以来百余年历史上没有的现象,更是中国期刊自身要求净化、自律的可喜现象。

三、知音集团上市被大媒体质疑

年初,知音期刊集团在具备各方面条件后向有关方面提出了申请,准备上市。但是,也有媒体发表文章,对知音期刊集团上市提出了异议。主要观点是集团的主刊《知音》曾经发表过一些失实报道,刊物的内容又有低俗的倾向等等。文章一出,知音期刊集团的上市行动放缓。目前中国大众化期刊中,知音期刊集团是实力最强的一家,如果能够顺利上市,肯定有助于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传统媒体做得成功的不多,对于有能力发展、创新的媒体,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四、《辽宁期刊史》出版

继2011年我国第一本分省期刊史《山西期刊史》出版后,由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期刊协会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宁期刊史》也面世了,这是我国第二本分省期刊史。这类图书虽然读者不一定有多少,但是,对于积累期刊的历史资料,对于曾经为辽宁期刊付出努力、做出贡献的人们来说,他们的付出被记录进历史,他们的经验也将给后来者留下一笔财富。

五、书博会上期刊展区取消,湖北明年举办期刊博览会

2012年在银川举办的全国第22届书博会上,连续十几年参展的期刊展位被取消。这似乎是一个信号,说明各地期刊已经缺乏参展的积极性,期刊难以组团参展。回想当年书市上期刊规模宏大的展位、抢人眼球的各种推广活动,不禁令人黯然。好在近年期刊发展异军突起的湖北省已经在积极筹备2013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国期刊博览会了,希望中国传统期刊不会这么快就销声匿迹,更希望中国的期刊能够逆势而起,出现凤凰涅槃的新繁荣。

六、《普知》杂志退出中国

注册地在上海的《普知》是中方2008年与美国《读者文摘》合作出版的,其内容和读者定位与《读者文摘》基本一致。该刊创办时,很多人认为将会对本土的《读者》造成强有力的冲击。但大家看到的是,2009年美国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2012年,《普知》停止出版。中美版权合作的期刊有十多种,为什么《普知》这么短命?生不逢时?缺少原创?本土化内容少?

七、文学期刊新闻多

很多期刊为了解决办刊经费困难的问题,通过改变办刊宗旨,出版所谓的“理论版”收取版面费。这些期刊的编辑并不具备审核学术论文的能力,便把组稿的工作交给社会上以营利为目的的论文中介。《大家》等文学期刊通过改变刊期出版旬刊,其中“理论版”就是与论文中介合作的产物。这种情况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文学界人士的讨论。

《大家》杂志在创刊时志存高远,始终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照片作为杂志的封面,志在发现和扶植中国作家。令人感叹的是,《大家》在1995年时就独具慧眼,不但发表了莫言的《丰乳肥臀》,并在同年的“大家·红河文学奖”评奖活动中,将大奖10万元颁发给了《丰乳肥臀》。而莫言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大家》却因资金短缺而违规与论文中介合作出版“理论版”被管理部门处罚。文学期刊能否走向市场,应该用什么样的政策对待文学期刊,大家都在思考、在讨论。但是,已经多年难以生存的各级文学期刊似乎已经等不及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举国媒体报道,领导重视,其后续结果能否给中国的文学期刊带来活力,值得关注。

在文学期刊中发行量比较大的《收获》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该刊所发的作品拒绝其他各类媒体转载。刊物认为,他们精心组来的优秀文学作品一经发表,便立刻被大量的文摘选刊类报刊、网站转载,导致期刊发行量下降,作家的著作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发表原创作品的刊物受到极大的损失。《收获》在大幅提高自己刊物稿费的同时,拒绝任何媒体转载其发表的原创作品。这也是文学期刊发出的另一种声音。

八、刚毕业的蒋方舟担任《新周刊》副主编

《新周刊》是一本有个性的刊物,2012年,这本刊物又一次彰显了个性。该刊聘请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知名青年作家蒋方舟担任刊物的副主编。这一举措自然引起了媒体的炒作,为《新周刊》做了成功的广告宣传。也有人质疑,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做个称职的期刊主编吗?清华大学能够破格降分录取蒋方舟,肯定是蒋在文学方面有过人之处。那么《新周刊》慧眼识人,用一个副主编的头衔引进一个办刊人才,也可能会使得年轻人发挥重要作用,至少,蒋小姐的“粉丝”们会使得刊物的发行量增加一些吧。

九、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造假情况严重

我们注意到,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六个方面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是“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报告同时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说明中央已经看到并高度重视某些领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的严重性,并将就解决这一问题采取行动。

在关注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发现,部分学术期刊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早日进入“核心期刊”名单以收取更高额的版面费,造假行为在不断升级、变换。有的期刊之间结成联盟,互相引用对方的论文,以提高互引率;有的期刊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必须引用本刊发表过的论文,以提高刊物的自引率;还有的刊物优先发表综述类文章以增加被引率。所谓的他引率、自引率等等,都是有关机构在评价所谓“核心期刊”“精品期刊”时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来是比较科学的评价要素、条件,被我们的期刊人为地改变。办刊者不是扎实地做好组稿、审稿、编辑工作以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而是用造假、投机取巧的办法去争取排名,最终是彻底搞乱中国的学术期刊阵局。而这一切的根源,均来自目前以论文定学位、定职称、定工作业绩的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我们不能对上述问题视而不见。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从源头上解决导致学术期刊弄虚作假的问题,解决质量低劣的学术论文大量产生的问题。是时候了。

十、100种社科学术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2012年初,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名单公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100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能够获得每年40万元的经费资助。对于坚守学术操守、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精品学术期刊来说,国家基金的资助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且,获得基金资助也是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认可与肯定,是一种荣誉。

国家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宏观背景下,拿出经费资助学术期刊的发展,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此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和机构都曾拿出经费资助学术期刊发展,主要是科技类的学术期刊,2013年,中国出版基金也将开始资助学术期刊。近些年精品学术期刊质量在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增强,有关方面的经费资助肯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报刊全面转企改制的进程中,如何保证优秀的文化产品不致因经济原因消失,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希望国家资助期刊的经费能够更多,惠及更多的期刊种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全国期刊界的同行共同努力,中国期刊一定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十一、更多的期刊放弃原创文章,转而做文摘,尤其是做时政综合文摘

这一年中大众化期刊市场不太活跃,但综合性的时政类文摘期刊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读者没有时间每天跟踪网络上的海量新闻,而且网络新闻缺乏深度。为了满足读者深度知晓近期热点新闻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时政类文摘期刊,《看天下》是这类期刊的代表。这类期刊把各家媒体对于热点新闻的报道进行筛选、重新编写后发表,为没有时间读报、上网的读者提供聚会、聊天、候车、候机时的谈资。不少期刊苦于经费匮乏,也跟风做起了这样的文摘。

这类期刊受到市场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侵犯其他媒体和作者著作权、署名权等问题,更存在规避向首发媒体和作者支付转载费的问题。

十二、高仿山寨版期刊出现

在期刊艰难发展的同时,一些非法出版、非法牟利的期刊也在地下活动。据媒体披露,国家外文局所办的时政类外宣期刊《中国报道》被不法分子假冒,出版了发表学术论文的《中国报道》学术版。非法出版的期刊封面设计、版权页与合法期刊几乎完全相同,致使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受骗。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增强,“扫黄打非”力度的加大,作者、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全国期刊的名单以及被列入非法出版物的黑名单,所以不法分子造假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他们主要通过网络与作者联系,给有关部门的查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十三、寻找出路

尽管平面媒体发展前景不是那么乐观,但是更多的期刊在费尽心思地寻找生存发展的出路。学术类期刊通过提高出版质量,或者设法提高“影响因子”从而跻身各种核心期刊名单,这样版面费的收入就能够倍增。当然,由此导致的各种评价机构会议往往人头攒动,更不乏各种“公关”之举。大众化、市场化的期刊面对市场萎缩,设法寻求大型国企的收编或投资,如大连万达集团投资《华夏时报》和《全球商业经典》杂志后,又准备投资《大众电影》的消息,就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十四、编辑部改革文件反响强烈

7月30日,《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的文件下发。这个文件在数千种非独立法人期刊编辑部从业人员中引起的反响十分强烈,网络上评论很多,一些实名博客更是集中进行评论。随后,有学术类期刊又发表了一些论文,虽然语气比网络上的和缓了许多,但观点没有什么变化。笔者在业内工作数十年,一个文件下发引起业界如此强烈的反应,实属空前,可见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力量。报刊体制改革涉及问题多,情况复杂,设计科学合理的改革政策,稳妥有效地推进改革,通过改革提升我国报刊事业的实力,促进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繁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十五、期刊出版方式的根本转变时期即将到来

平面媒体转变为数字出版,这是革命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移动目前已经有3000多种期刊以手机报的形式上线,更有不少期刊引领数字化潮流,已经在iPad上线。

年内期刊业内的各种会议、论坛以及发表在期刊上的研究文章,无不把期刊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或者主要的话题。可见,期刊界人士已经有了共识,平面媒体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但是,不同类别的期刊如何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找到转型后的营利模式,是全世界同行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IJO 2019中国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证书
期刊问答
期刊问答
期刊审稿进度表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