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与期刊质量的提升

2013-01-22胡政平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总库不端社科

胡政平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与期刊质量的提升

胡政平

近些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发表的数量与日俱增,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并且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论文的整体质量逐渐下滑,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存在。其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鉴此,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公司,历时两年合作开发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工具。[1]

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工具的使用

2008年12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AMLC管理办公室通过中国知网向全国各社科学术期刊编辑部发出通知,简要说明了《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已开发完成,将在全国社科期刊编辑部中开放使用。至此,《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全国各社科学术期刊编辑部(杂志社)陆续使用。

在检测系统投入使用的两年半时间里,全国大多数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部都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AMLC管理办公室签订了使用合同。据调查和了解,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使用情况良好,运作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无法准确辨别投稿论文中的抄袭、剽窃、复制等不端行为给编辑部带来的困扰,为提升学术期刊总体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在各个期刊都能经常遇到,只是一个多少的问题。笔者所在的《甘肃社会科学》从2010年第6期实行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全面检测。初期使用时,个别投稿论文检测结果的确令人担忧,一些看来质量还不错的论文,其复制率却非常高,由此凸显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重要性。由于编辑部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作者投稿的复制率逐渐减少。

从我们对论文实际检测情况看,目前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抄袭。抄袭他人著作和论文中的论点、观点、结论;抄袭或照搬他人著作和论文中的调研数据、图表、论证分析对象及方法;窃取他人著作和论文中的独创概念、定义、原理、公式等;套改他人著作和论文中的表述结构、表述情节、表达体系甚至参考文献等;挪用他人著作和论文中的引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根据检测发现,有单句抄袭、多句抄袭、段落抄袭、多段抄袭、章节抄袭、框架抄袭、标题抄袭甚至全文抄袭等多种抄袭方式。抄袭文字字数多少在各个百分比值段都有,虽然期刊编辑部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AMLC管理办公室所填合同的复制率在30%以内,但各期刊编辑部的文稿检测中抄袭文字百分比值高者达到该文字数的90%以上,甚至100%。

第二类是一稿数投多发。即同一篇论文投给两家以上的学术刊物发表的一种行为。这种一稿数投多发是有违学术道德的,是要严格禁止的行为。

第三类是伪造内容。就是编造论文内容和数据,伪造虚假调查和计算结果,按照期望值随意符合自己的研究结论,这种数据无法通过重复调研再次取得,对学术研究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四类是不正当署名。这种现象目前比较普遍,即在不是通过自己智力创造的成果上署名,侵占他人成果,在作品中“搭便车”的现象。

第五类是同类成果多次发表。一次性成果或一次性调研数据多年反复使用等等,导致有限资源浪费,产生恶劣影响。

三、学术不端行为的新问题

近两年,学术期刊都对拟刊发论文稿件进行认真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近期的审检和调研发现,学术不端有“升级版”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已上网博士硕士论文的重复问题。在编辑中时常发现作者的论文检测结果与自己或他人博士硕士论文相重合,显然这些博士硕士论文已上网,并进入了《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笔者认为,博士硕士论文一旦上网进库,应算网络发表,大家都可以阅读、参考、利用,在发表论文中再有这样的重复是不妥当的。如果作者自己重复自己的上网博士硕士论文的,最好不要提前上网进库。

2.作者自检的问题。在审稿中发现,有些作者投稿之前,事先通过某些检测途径或直接利用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了检测,系统能显示检测的结果。与编辑部检测结果相对照,就会发现问题:作者在投稿之前对自己的学术不端进行了处理,如通过压缩重复文字、修改字句和符号等降低了文章重合度,从而“顺利”通过系统的检测。我们认为,这种作者自检,已经事先做了手脚,虽然减少了重合度,但这种就事论事的压缩修改,大多对文章的质量是有影响的。因此,笔者不提倡作者自己检测论文,而应由编辑部来检测论文。有些作者向编辑索取检测报告,以进行对照修改,笔者认为这与自检没有多大区别。

3.有些文献无法检测的问题。目前,系统无法检测的文献有图书类、期刊的增刊类、内部刊物、内部资料文献等等。图书是学术文献的主要类型,种类多,文字海量,但图书目前还没有加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增刊数量也不少,每种学术期刊每年可以办两期增刊,而绝大多数增刊也没有加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内部刊物、内部资料文献也未加入网络出版总库。学术不端行为者可以避开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文献,大量复制图书、增刊、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文献,造成无法检测的抄袭剽窃问题。这样的检测结果就要多方面充分认定,不能以检测结果就事论事盲目确定。

4.漏检的问题。由于库容量有限,一些期刊论文还没有收录在文献总库中,如对未加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会议论文、调查报告,未被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期刊论文,未发表的论文初稿等等,可能存在漏检的问题。作者如果抄袭剽窃这些文献,都无法对其进行全文比对,系统也检测不到这方面的学术不端行为,这为学术不端行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5.利用总库中论文的滞后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的文献比纸质出版期刊晚一至两个月或更长,这是文献利用的一个时间盲区,如果作者复制这个盲区时段的文献并很快发表,系统当时无法检测到这方面的学术不端行为。因此,编辑部的审稿也要有一段滞留时段,以避免由时间盲区而出现的检测问题。

6.利用系统的不能辨别问题。例如论文中涉及的公式、插图、表格等内容目前系统还不能有效辨识。

7.明显抄袭但系统无法检测的问题。一些投稿虽然检测无大的问题,但发现有明显的抄袭,是作者在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外,通过其他网络途径,比如其他网络数据库、博客、论坛、微博等传播的文献进行抄袭复制的一种学术不端行为。

四、通过检测手段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

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发明与使用,给学术期刊的审稿把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检测的目的,符合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的要求,也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期刊规范和期刊标准的要求。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亟待提升质量,亟待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一个主要的办法,就是首先做到学术研究的规范和标准、深入和创新,这是基础。然后,做到学术期刊的规范和标准,做到使学术期刊有特色有优势。试想,如果在一个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充斥的环境中,是没有质量可言的。因此,在当今学术不端较为盛行的年代,为避免和遏制学术不端,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文献检测无疑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期刊编辑一旦使用检测工具就能够及时地、较为准确地发现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不是万能的,当时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依然出现,期刊编辑要随时做好各种应对的准备。不能说一篇文章消除重复部分就能提高质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需要论文的支撑,论文质量的提升需要新选题、新材料、新方法、新思维、新观点的支撑,这是检测系统无法检测到的。因此,我认为,今后学术期刊的编辑离不开学术不端文献的检测工具,学术不端文献的检测能促使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但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不能完全依靠学术不端文献的检测来完成,毕竟论文质量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检测工具不具备智能性,没有思维方式,不能与人的大脑相比。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多种技术检测手段,必要时配合专家审核认定等办法对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认。期刊编辑也应增强自身建设和知识积累,不断提高鉴别稿件的能力;同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出台政策和治理措施,严加防范和惩治;还要崇尚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良知,维护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公平和正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学术期刊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注 释

[1][2]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使用说明书.http:// check.cnki.net/smlc2/,2008-12-26.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

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功能是:以《中国学术文献

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同时可实现对文献的改写、词语替换检测,对论文细微抄袭的强力检测及提前检测预警[2]。同时,该系统方便对稿件修改情况的判断,帮助核对参考文献,了解作者或期刊已发表论文的学术不端情况,是较为高端的检测系统,对期刊论文复制情况的检测比较精准。

猜你喜欢

总库不端社科
告 示
告示
社科成果展示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版权声明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中国知网”《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
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中国粮油学报》关于学术不端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