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特色、砥砺奋进,铸造刑事法学的前沿阵地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01-22王守安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学术

王守安 单 民 董 坤

立足特色、砥砺奋进,铸造刑事法学的前沿阵地
——《中国刑事法杂志》

王守安 单 民 董 坤

作为国内刑事法研究领域唯一一本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刑事法杂志》从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这20多年的成长岁月里,《中国刑事法杂志》从曾经的蹒跚学步逐渐成为了中国刑事法领域最为重要的学术期刊,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刑事法学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审定,2010年《中国刑事法杂志》连续八年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核心期刊。2012年,在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当年的年度统计中,《中国刑事法杂志》全年共被转引文章14篇,排名19位,比上一年度提升了4位,被授予“2012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的荣誉称号。同年,《中国刑事法杂志》还继续入选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刑事法杂志》还远销美国、日本、欧洲的国际知名大学图书馆,在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中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一、《中国刑事法杂志》的办刊经验

《中国刑事法杂志》如何能够取得成功,迈向辉煌。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坚持特色,适度拓展

《中国刑事法杂志》以研究刑事法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重心,同时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和检察改革的研究。在刊物的栏目设计上,主要有“专论”、“刑法理论”“个罪研究”“诉讼理论”“调查报告”“犯罪预防”“案例分析”“港澳台刑事法制”“国外刑事法制”等。栏目设计上重点突出,同时又强调内容的多元化,尤其是最近几年,结合我刊专管机关和主办单位都是检察系统的原因,《中国刑事法杂志》推陈出新,将“检察理论”纳入了本刊的栏目板块,形成了内容丰富,且研究领域适度扩展的学术刊物风格。

(二)注重品牌建设

《中国刑事法杂志》积极强化品牌意识,注重杂志的定期宣传和交流。通过定期召开“编读往来座谈会”,参加期刊交流年会,以及期刊的相互交流传阅,提升刊物在读者和同行心目中的形象,从而达到品牌树立和强化的目的。

(三)强调人才建设

《中国刑事法杂志》对编辑每年度组织定期培训,着力提高每位编辑的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编辑部注意对新入职编辑的严格选拔、积极引导和细致培养,实行了老编辑带新编辑,传、帮、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编辑队伍建设。

二、《中国刑事法杂志》的发展方法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创新,《中国刑事法杂志》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我们也看到,在法学期刊领域竞争激烈的今天,法学类期刊层出不穷,一些以书代刊的法学类出版物不仅分流了部分高质量的稿件,还吸引了很多优秀的法学类专职编辑。如何能够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勇立潮头,这是每个办刊单位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刊物稿源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

首先,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中国刑事法杂志》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策划一些前沿性的理论热点、司法实践中的办案难点等问题,在“主题研讨”栏目中广开言路,邀请不同部门,如公检法和学术界的一些专家学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学术文章的撰写,允许有不同意见、不同声音的出现,以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目的。

其次,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对外联络网站,在定期、及时发布《中国刑事法杂志》每期刊登的文章以及收录投稿的同时,还应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杂志选稿的要求以及近期法学、检察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以及相关的前沿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稿件撰写方向,同时扩大和提升稿源的数量和质量。

另外,积极向一些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约稿,注重发掘中国法学界、检察理论研究领域内一些极具潜力的、年轻的学术研究骨干,与之经常性地沟通交流,甚至可以以约稿的形式保持稳定联系,保证优秀稿件的源源不断。

(二)扩大宣传,注重《中国刑事法杂志》的学术影响力

为了提高《中国刑事法杂志》的学术影响力,继续坚持召开编读往来座谈会,形成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扩大参会的各方代表,邀请投稿的作者也参与到座谈会之中,形成编辑、作者和读者的三方互动,从读者、作者的角度获取《中国刑事法杂志》办刊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也以此种形式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扩大影响,增加刊物的知名度。

(三)充分利用学术资源,注重《中国刑事法杂志》与其它学术资源的整合

《中国刑事法杂志》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主办。由于检察理论研究所承担着最高人民检察院每年一度的课题发布、审核和结项工作,作为同一单位内的不同部门,编辑部与分管课题的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向分管课题的科研部门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与实践有效嫁接的选题,供课题发布方参考和选择。同时,分管课题的科研部门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结题论文推荐给编辑部发表,以达到《中国刑事法杂志》选稿与最高检课题选题的良性互动和互补,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

另外,《中国刑事法杂志》还通过检察理论研究所与京内乃至京外各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多走出去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编辑单位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力求学术、工作资源的最大整合,实现杂志新的跨越式发展。

三、结 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刑事法杂志》取得的成绩仅仅代表过去,如今我们即将整理行装,鼓足风帆,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心,踏上新的征程。也许前路有暴风骤雨的洗礼,也许前方有艰难困苦的考验,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立足特色,砥砺奋进,《中国刑事法杂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和壮丽。

王守安(1967—),男,河南省商丘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事法杂志》主编。单民(1958—),男,河南省驻马店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中国刑事法杂志》副主编。董坤(1982—),男,山东兖州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刑事法杂志》编辑)

猜你喜欢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学术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