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响文学期刊发展的五大因素

2013-01-22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文学期刊出版单位主办单位

陈 予

浅谈影响文学期刊发展的五大因素

陈 予

文学期刊出版、发行困境已是出版界议论多年的话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期刊是继续坚守“纯文学”的办刊理念,还是走向市场,这已是各类文学期刊研讨会上多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文学期刊《伊犁河》的一名编辑,20多年来,笔者与同事们为了寻找文学期刊的生存发展之路,《伊犁河》两次走市场,均未成功,两年前重新回归纯文学之路。两年来,在《伊犁河》刊发的文学作品中有十多篇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读者·乡土人文版》等转载,在疆内和国内取得了一些好评,但影响和制约《伊犁河》发展的因素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归纳起来,有五大因素。

一、媒体发展迅速,竞争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转型,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科技进步,

传媒领域日新月异。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报纸、杂志、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挑战。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诞生,媒体格局发生剧变,出版物市场分化、细化形势越来越明显。电视、互联网、报纸成为当代现实生活中三大强势媒体。作为出版物之一的期刊,除了生活类、时尚类、文化娱乐类仍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改革开放初期辉煌一时的文学期刊在媒体市场格局中所占的份额日益萎缩,即使像《当代》《十月》《收获》《人民文学》这类名刊、大刊,其影响力不要说和电视、互联网、报纸这类强势媒体竞争,就是和同属于期刊的《读者》《家庭》《知音》这些生活文化类期刊相比,也只能甘拜下风。因此,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对市场的分割,强势媒体的巨大挤压,直接导致文学期刊市场的萎缩。互联网、手机、电子书,这些新的阅读方式正在代替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文学期刊,压缩文学期刊的生存空间。

二、文学热消退,文学边缘化

改革开放之前,文学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很高:一首诗可以举国朗诵,一篇小说可以引发一场政治运动,一个人可以因为一部文学作品一夜之间举国闻名。社会对文学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关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生活“解冻”,在人们精神需求复苏的推动下,一段时期内造就了文学的空前影响。广东《作品》杂志发表了一篇《我该怎么办》的小说,一时洛阳纸贵,名动全国;《调动》《第二次握手》《假如我是真的》《人生》等一批文学作品把文学的作用和影响推到了顶峰。文学不时地刺激社会,影响生活。从表面上看,文学似乎已在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实际上,这只是特殊时代造成的特殊现象。是长期文学出版物短缺,人们精神生活极度压抑、极度贫乏所导致的文学“过度”反应。随着社会政治逐渐理性,社会生活的正常化,炽热的“文学”开始降温,逐渐趋于正常。这绝不意味着文学作品数量、质量在下滑。相反,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大幅度提高,文学作品的内容和种类也空前丰富,但附加在文学身上的政治功能大大降低,经济建设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经济类型化、社会阶层化导致了人们精神需求的层次化。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为适应不同阶层、不同文化层次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产品的生产变得越来越专门,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丰富。文学的“客户”——读者大量散失,成为影视的观众、网络的网民、报纸的读者,文学逐渐由大众化趋向“小众”化,成为“小众”的精神食粮。由人们精神食粮中的“主粮”退居为“副食品”,文学期刊的服务对向由“大众”转向“小众”,由群众转向文学爱好者,影响面缩小,影响力下降。

三、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互联网、影视、报纸等强势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已造成负面影响,使文学期刊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沿袭多年的机关化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更加剧了文学期刊生存发展的困境。众所周知,我国绝大多数文学期刊社是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的,作为出版单位的特征不够突出,更像一个编辑部门;经营管理观念陈旧,意识淡薄,权力有限,多数文学期刊社人事财务依附于主办单位或出版单位,主编成了“主要编辑”只能在“编”上有所作为。期刊管理行政化,多数文学期刊存在行政级别,处于庞大而复杂的党政序列之中。文学期刊不以其发行量、质量、社会影响论高下,排座次,而是以其行政级别来论高低。一些期刊主编把出版界视作官场的延伸,把主编当成官位,以做官的心态、方式做主编;文学期刊的行政化倾向导致一些期刊主编、副主编任职前从未从事过出版工作,也不懂出版业务,仅仅为同一级别的宣传文化官员。身为主编,对经营文学期刊既无想法,也无热情,更无办法,缺乏敬业精神。此外,过多强调文学期刊的意识形态特征,淡化甚至无视文学期刊的出版特征。杂志社不重视发行、广告,有些出版多年的文学期刊就是一个编辑部,尤其缺乏具备现代意识、懂财务、懂经营的职业办刊人。

四、融资限制过多,渠道单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出版单位,文学期刊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要有懂专业懂经营的主编,有专业化程度高、视野宽广的职业编辑,还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是任何出版单位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长期以来,文学期刊社主要依靠财政支持,财政有限拨款只能勉强维持期刊编辑出版,财务与主办或出版单位混为一体,多数杂志社都存在出版经费不足的现象,更谈不上资金积累。谁都知道,长期以来文学期刊是作为主管部门、主办单位下属事业单位,许多文学期刊社都不是独立法人,没有固定资产,不具备融资的基本条件。主管部门、主办单位无钱投入,国有企业或出版单位看重投资回报率,大多不愿投资市场前景并不看好的文学期刊。文学期刊又不能向非国有企业融资,文学期刊的融资渠道就变成了一座受到诸多限制、制约的独木小桥。能通过这座独木小桥走向广阔市场、获得发展的文学期刊微乎其微。因此,融资渠道单一也制约和阻碍了文学期刊的发展。既得不到主管、主办单位的财政支持,又很难向社会融资,文学期刊经营处于两难境地。文学期刊只能等待更加宽松的融资政策或期待主管主办单位的进一步财政支持。

五、稿费低,制约作品质量

同20年前相比,社会物价上涨了数十倍。而有相当一部分省级、地市级文学期刊现行的稿酬标准仍在沿用20年前由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颁布的稿费标准。几家名刊、大刊稿费略高一些,平均增长也就是两三倍,与其他行业收入增长相比,低很多。低廉的稿费使作家的创造性劳动大为贬值。作为商品的文学作品其价值与价格已背离了价值规律,出现了扭曲。当然文学期刊稿费低也是由于大多数文学期刊惨淡经营,处于勉强维持生存的境地,没有能力以与作家劳动价值相一致的价格支付作家合理的劳动报酬。文学期刊已习惯于通过压低稿费来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暂时缓解经济压力。而过低的稿费又使许多优秀的作家转向稿费相对较高的影视文学和畅销书领域,文学领域的创作就愈显平淡,文学力作和佳作更为稀少,文学期刊的读者越来越少,文学期刊的经营就会更加困难。过低稿酬使文学期刊陷入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五种因素有的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文化出版体制改革的进程相关,有的与国家出版政策、法规有关,这些因素不是文学期刊所能决定的,尚有待于出版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法规进一步调整;有的与文学期刊所处的环境(改革开放的程度、人们的市场意识等)有关。只要主管部门、主办单位的领导,文学期刊的主编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有想干一番事业的激情,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体制从政策上逐步减少和消除不利于文学期刊发展的因素,为文学期刊经营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文学期刊做得更大,做得更好是可能的,文学期刊事业发展的步子也会迈得更大一些,文学期刊的繁荣昌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伊犁河杂志社)

猜你喜欢

文学期刊出版单位主办单位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2020最美的书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2020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关于《统计与信息论坛》第一主办单位更名的公告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