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与体制改革

2013-01-22武京闽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主办单位学术研究办刊

武京闽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与体制改革

武京闽

从2010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启动报刊体制改革。作为我国近万种期刊中一个特殊的期刊集群,学术期刊办刊体制如何改革,更是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术期刊与大众类、科普类期刊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按照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的精神,改革应该稳步推进,分类别进行。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与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在办刊方式上有所差异,本文所要探讨的学术期刊主要是指社科类学术期刊,包括高校主办的社科类学报。

一、学术期刊的特性及现状

学术期刊是刊登学术创新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传播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承载着科研创新、弘扬学术、传播最新知识、培养学术专业人才等重要任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龙头,又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龙尾。一方面,学术期刊出版是科研工作的龙头。由于学术研究工作大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研究者必须广泛阅读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避免无意义地重复前人的工作,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去研究发现新的东西,促进学科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又是研究成果的载体作为龙尾。科研工作的完成需要呈现研究成果,而科研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学术论文,即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

学术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决定了学术期刊具有公益性质。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紧密的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弘扬中华文化,社科学术期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学术期刊来说,除承担上述任务之外,还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传承提供服务,高等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含高校学报)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报刊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应强调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一般性质,同时,也必须看到作为学术载体的学术期刊的特殊性,避免出现“用一般性否定特殊性,把文化当成一般的商品,否定文化内容上的意识形态特性”的倾向。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运行机制表现出如下几个特性:一是学术期刊大多依托于高等学校及学术科研机构,由出版企业自主创办的学术期刊数量较少。在4000多种学术期刊中,有一半是由高校主办的。二是学术期刊分属于不同的主办单位,非常分散,它们绝大多数是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的编辑部,作为主办单位内设的机构从事期刊出版活动。编辑部普遍人员少、规模小,能够实现规模化运行的期刊出版单位不多。三是学术期刊结构不合理,综合性期刊数量偏多,未能反映学术研究的变化趋势。当今学术研究呈现明显的两种趋向:其一是学科细分化明显,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越来越专门化,学科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清晰。其二是跨学科研究增多,进入20世纪以后,学科分化并重组成新的专业成为知识增长的主要形式,这种现象导致了大分化和大汇流。相当数量的新专业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混合特征,并且其种类同数量一样突出。四是学术期刊发行量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大部分出版单位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基本不具备赢利能力。学术期刊是小众化的产品,不可能像大众普及类期刊一样拥有较大的发行量。

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也向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成果传播、交流的平台,而且也应该是学术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二是学术期刊既要关注传统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同时更要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理论研究要为现实发展服务,不能固守在书斋中。唯有如此,理论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学术期刊也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要完成这些任务,学术期刊必须积极改革,打破既有的模式,探索创新,在办刊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学术期刊改革发展需处理好几个问题

主管部门在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进行转企改制,其目的是要通过转企改制,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推动期刊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最终促进期刊业做大做强。这一目标的制定,从总体上来说,符合期刊出版业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学术期刊具有与其他类型期刊不同的特性,考虑到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现实情况,在改革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如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问题。如果学术期刊实行转企改制,实行市场化运作,经济效益就有可能成为其追求的主要目标,在目前的学术生态环境下,如何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就将成为摆在学术期刊面前的一个难题。由于受到读者对象的限制,当前,即使办得很好的学术期刊,也不可能通过增加发行量、提高定价等措施来做到自负盈亏或扭亏为盈。因此,由这些不具备营利能力或营利能力很弱的学术期刊合并建立独立的期刊出版企业,如果离开原有主办单位的资金支持,期刊出版企业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将很大的精力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而无力顾及期刊的学术质量。即使是采取将大量无法实现自负盈亏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并入具有盈利能力的出版社,无疑也会增加出版社的负担,拖它们的后腿。而且,市场化运作的出版集团,有很明显的利润导向,而这与学术期刊的公益性质有区别,二者的融合与协调会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单纯的经济利益导向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的发展。

如何协调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与市场化经营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的期刊管理实行的是主管主办制度,这一制度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形成了期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之间的依存关系。绝大部分学术期刊分属于不同的主办单位,刊号成为稀缺性资源,涉及各单位利益。转企以后,必定会有一些战略投资者要进入,主管主办单位和战略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可能会不一致。

如何解决单位分割、部门分割和区域分割与资源整合、规模化经营的关系问题。现在的高校出版企业实际上只有出版社,而设有出版社的大学很少。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大学出版社只有108家,以北京、上海两地居多,占55%左右,而福建省只有厦门大学有出版社,还有一些如江西、海南、青海、宁夏、西藏等省区连一家大学出版社都没有。目前,我国由高等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在2000种以上,只有一少部分的高校学术期刊具有并入本校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的外在条件,而绝大部分学术期刊不适用这一办法。但实际运作起来,绝大部分高校学报和高校其他刊物只能选择第三条道路,即并入校外出版企业或公司。如果说学术期刊并入本校出版社,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还有可能实现的话,那么并入校外出版企业或公司,就将面临双向选择问题,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恐怕困难很大,即使暂时并入了,也会留下后患,并且会造成高校学术科研与大多数原有成果发表平台的脱节。

三、关于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了三种改革路径:一是并入本部门本单位的新闻出版传媒企业;二是主办单位办有三种以上期刊的,可以合并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期刊出版企业;三是不具备上述两项条件的并入其他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专业性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实际上,第一、二种模式在高校中已经存在。21世纪初,一些高校将其主办学术期刊先后并入了本校出版社,但近两年,有些高校认识到出版社经营目标与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学术期刊的特性、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要求角度考虑,又将原先并入出版社的学术期刊分离出来,成立了专门的学术期刊社。就第二种模式而言,这些年成为高校整合学术期刊的主要形式,但这些期刊社仍然是作为学校下属的一个部门,其性质与现有的编辑部相同,仍然是非独立法人,并未开展实质性的市场化运作。从实践效果看,这两种整合模式有利有弊,在发展中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样一种模式,在不同高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客观地说,这三种路径在实施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学术期刊的改革应该能够促进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把学术期刊办得更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服务,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服务。学术期刊的改革还在探索当中,没有哪一种单独的或唯一的路径能够适应所有学术期刊发展的要求。这里就学术期刊改革提出几个具体的建议。

学术期刊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学术研究机构。学术期刊通常是由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等单位编辑出版的,办刊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主办单位科研教学工作的需要,起着发表、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作用,专家办刊的特点突出。学术期刊依托教学科研单位的学术资源的办刊模式,有利于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

建立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期刊出版制度。国外期刊出版机构大致有三种类型:商业出版企业、政府出版机构和非营利出版机构,其中,非营利出版是国外学术期刊和专业期刊出版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术期刊的经验,尽快建立非营利学术期刊出版制度。一方面,可以按照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服务于学术交流、学术传播,促进科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等特定目的,保证学术期刊公益性目标的实现,保证其服务于学术交流和科学文化发展的职能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术期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开展市场经营活动,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应对非营利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学术期刊也可以依靠自身办刊质量和影响力获得相关基金的资助和补贴。

适当进行学术期刊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化出版模式。由于学科特性、刊物历史沿革等原因,高校学术期刊的办刊模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单一的办刊模式不利于学术期刊的发展。与高校的办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相适应,不同高校的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明传承等方面也有各有分工。各种层次的学术都需要自己的传播渠道。对高校学术期刊这个期刊群落,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进行具体分析。应该给予高校学术期刊更多的选择权,以及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现有的学术期刊编辑部不能“一刀切”式地全部并入或自行建立出版企业,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编辑部体制改革的试点。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学术期刊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尝试;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整合自身的出版资源,通过内部整合、外部合作及联盟等方式,实现学术期刊出版的集约化管理和经营;鼓励现有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开展学术期刊出版发行业务,为学术期刊编辑和出版发行分开运作做好准备。

盘活存量,提高增量,促进学术期刊的结构调整。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迅速,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但作为反映学术研究成果主要载体的社科学术期刊的既有结构和格局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期刊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的交流和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学术期刊的结构调整问题凸显。现有学术期刊结构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大量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存在是与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研究体制和高等教育制度相关联的,有其必然性。因此,学术期刊的结构调整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通过一次疾风暴雨式的改革就能彻底完成的。就目前情况来说,应该在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学术期刊根据学术研究发展的要求调整办刊的学科方向。与此同时,适当放开增量,对于学术研究确实需要的领域,允许创办新刊。

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证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例如,加大学术期刊出版基金的资助力度,对反映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增加资金的投入,逐步形成主办单位投入为主,国家资助、社会捐助、市场运营相结合的学术期刊投入格局;建立促进学术期刊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学术期刊发展环境;加强相关管理办法和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切实保证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主办单位学术研究办刊
论研究生的学术批判素养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2020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努力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史”的学术研究工作
关于《统计与信息论坛》第一主办单位更名的公告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媒体——《浙商》杂志办刊14年垂直领域耕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