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以冀西北坝上地区为例

2012-12-27夏建军毕树广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西北劳动力农民工

夏建军,毕树广,郭 飞

(河北北方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以冀西北坝上地区为例

夏建军,毕树广,郭 飞

(河北北方学院 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市场在面临难得的壮大机遇的同时也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尤其对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信息不灵的冀西北坝上地区,其长期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学历低,就业能力差,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窘状。因此,提高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程度的关键是大力推进和不断完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尽快摆脱这一地区资源荒废,经济贫乏,乡民困苦的现状。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我国就业制度实施的载体,而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服务民生保驾护航。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经济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学历低,就业能力差,缺乏生产技能,单纯靠城镇化吸纳剩余劳动力远远不够。因此,加强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现状

(一)冀西北农村劳动力状况及劳动力特点

冀西北坝上四县(张北、康保、沽源、尚义)辖区63个乡镇,1 116个自然村,面积133万hm2,人口107.6万。其中农业人口96.5万人,农村人口95.6万人,农村劳动力53.6万人(劳动适龄人口50.4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27.78万人,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52%,女性劳动力25.82人,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48%,16~3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约占全部劳动力的35%,36~50岁的中青年劳动力约占全部劳动力的27%,51~60岁的中老年劳动力约占全部劳动力的23%,15岁以下的半劳动力和61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较小。[1]农业劳动力42.6万人(其中劳动适龄人口39.5万人),剩余劳动力16万人。冀西北坝上地区自西汉以来即为以牧为主、不事农耕、生活自由懒散的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地。明清直到晚清才逐步形成半农半牧、农牧交错的经营形式。在人烟稀少、草原辽阔、生活闲散的情况下,[2]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日渐丰富,但素质低,惰性大,流动性差;只事农田,封闭自给;素质低弱,难于开发;依赖性强,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听天由命的思想十分严重,消极、逃避心理长期存在;饮食单一,营养不良,生活水准低,身体素质差的状况仍未有明显改观[3]。1980年后的年轻人,其就业观念及从业结构虽然有所改观,但故土情结依然很重。另一方面,由于冀西北农村经济条件差,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不高,从而致使该地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较全国平均水平偏低。可见,加强对冀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进行素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冀西北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分析及转移就业情况

据统计,冀西北坝上四县共计农村劳动力53.6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有42.6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79.4%(其中从事种植业的约40万人,占第一产业的93.8%,从事畜牧业的约2.6万人,占第一产业的6.2%);从事第二产业的有3.3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3%(其中建筑业2.32万人,占第二产业的69%);从事第三产业的约7.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3%(其中餐饮、服务业5.73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4.6%)[1]。而相对于工业和建筑业,该地区农村劳动力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1.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

农村劳动力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素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反映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提升。随机对100名转移就业劳动力抽样调查(见表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文盲半文盲占1.5%。可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这说明文化程度和转移程度正相关。

表1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比较

2.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及地域分布

调查发现: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结构为第一产业占16.36% (主要是畜牧业和种植业),主要体现在农业内部的转移。第二产业(主要是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括运输、餐饮、服务、其他等)共占83.64%。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分布主要体现在县外省内就业的比例较大,[4]约占48.68%;而县内就业也占相当比例,在省外就业比例相对较少(见表2)。

表2 冀西北坝上地区转移劳动力的行业及地域分布情况(%)

3.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情况

调查表明,2011年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年收入均30 000元左右,比2009年增长了25.2%,在各种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的平均年收入最高,但增长幅度却在各种行业中最低。从事建筑工程的劳动力平均年收入2011年增长幅度比较大,年平均收入达40 000元左右。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年收入差别也非常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年收入几乎是文盲半文盲年收入的一倍,有技术特长的年收入是无技术特长的劳动力年收入的3倍以上。由此可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促进就业、改善生活的必要条件。

4.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时间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时间在每年年初阴历正月十五左右。每年春节刚过,计划外出的年轻劳动力就开始三五成群,自由结对,探讨商量合适的务工去向。我们通过对张北县小二台乡100名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的调查显示,常年在外务工连续三年以上没回家的有10人,这部分人多数是举家出走,他们有一定技术专长或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经过几年的拼搏,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基本适应了城市生活,有在城市长期定居生活的愿望和可能。年初走年末回的有51人,这部分人多数是未成家立业的青少年劳动力,家中田地由父母操持,外出的目的就是赚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农忙时在家,农闲时外出有39人,这部分人纯属于季节性劳动力,农闲时到外面赚钱,农忙时回家种田,他们多数是家庭中主要劳动力,也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孩子还小,既要在家照顾父母妻小,又要外出赚钱养家。

二、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管理、服务不到位,有些乡镇村由于基础设施短缺、信息网络尚未建立、服务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少、素质低等原因,其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名存实亡,不能真正起到服务的作用。有的甚至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信息,包括转移劳动力数量,年龄结构及就业合同签订、工资待遇情况、各种社会保险情况等都搞不清楚。有些条件好一点的乡镇虽有就业登记、就业供求信息服务、就业岗前培训,但由于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用人信息查询速度慢、信息量少等局限性,严重影响着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有些县乡就业服务机构虽开展了一些免费职业培训服务,但由于技能范畴、工种类型、服务模式等条件限制,往往并不适合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因此,对于多数农村劳动力来说,就业转移服务机构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服务作用。调查显示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多数是自由组织,个体介绍形式,“马路现象”非常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抽样调查显示:85%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靠亲朋好友获得信息,而从转移就业服务机构获得就业信息的却几乎为零。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中,接受过转移就业服务机构输出服务的仅为20%~30%。

(二)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就业培训少,转移就业岗位少

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着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种及岗位的选择和求职成败。在我们组织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如表1),转移就业的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明显高于未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其中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分别比农村劳动力总数中同比高出10和25个百分点。可见文化素质的高低严重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目前,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少,主要培训基地是各类职业高中、技校、社会培训机构及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总体规模偏小,教学设备老化,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劳动力转移就业要求。由于经费原因,冀西北坝上地区多数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没有免费培训计划,培训基地收费尽管偏低,但农民工仍无力支付,使得他们难以入学参加培训,职业技能也难以提高。据统计,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不到10%。多数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就业前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他们由于没有技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而频繁跳槽,致使用人单位不愿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就业培训少,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学习和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很难胜任专业技术类工作,因此他们只能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从事脏乱差险的工作,这就造成了次级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他们只能廉价受聘于用人单位。

(三)维权服务跟不上,就业服务受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农民工合法权益屡受侵害问题日益突出,它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见图1),20%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80%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85%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被拖欠过工资,有25%的转移劳动力被无缘无故辞退过工作,多数人被辞退后,没有得到任何经济补偿。无论是劳动力家乡还是转移就业城市,都对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维权服务有明文规定,但在具体落实上农村劳动力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企业主逃避为其缴纳各种社会保险、拖欠农民工工资、超时加班等现象屡禁不止。调查表明: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大多缺乏权益保障意识,在出现工伤事故时,90%以上的农民工很无助地选择了“私了”。

图1 冀西北坝上地区转移劳动力被侵权情况

(四)资金保障乏力,投入明显不足

冀西北坝上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缓慢。虽然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但投入仍然有限,一些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资按时全额发放都有困难,办公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更新更是难上加难。多数乡镇无财力举办大型的就业培训,因此接受过就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非常少,一些乡镇没有培训基地或培训基地简陋,教学设施破旧,培训层次低,师资队伍薄弱和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三、促进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组织制度体系,强化服务机构功能

冀西北坝上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限制,乡镇就业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及基础服务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就业服务机构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各县要按照合理布局、强化功能、完善服务的要求,加大对乡镇就业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推进乡镇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首先各乡镇要做到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组织、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一是服务组织到位,要求各乡镇建立就业服务中心;二是服务工作人员到位,人员的配备,可根据乡镇社会劳动力的多少和工作量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为2~3人,人员编制可在乡镇现有干部中调剂使用或兼职工作,有条件的也可以向社会招聘;三是就业服务经费到位,要求乡镇就业服务中心所需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5];四是服务场地、设备到位,乡镇就业服务中心要有固定的、面积足够大的办公服务场所,要有现代化办公工具和信息网络设备;五是制度到位,要有明确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要有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规章制度;六是工作到位,要做好就业服务的各项基础工作,如当地劳动力资源的普查、登记、建档、建卡工作,开展职业介绍,组织劳务输出,开展就业培训等工作,全面推进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其次是力争在有条件的村建立完善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站,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发展到基层。

(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首先加大信息收集力度、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要按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城乡共建、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步实施、分级使用”的建网指导思想,各县、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简单、实用、易操作、稳定、可靠、安全、可扩充、兼容”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其次要尽快建立县级与乡镇网络连接,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建立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切实解决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覆盖的“瓶颈”问题。

1.劳务信息平台建设

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打造出企业与农民工上下对接,跨地区劳务信息共享的互联网劳务信息平台。各县、乡镇、村要完善辖区劳动力信息,细化劳动力就业求职意向分类,为企业选择用人提供便利。同时要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资料、手机短信、QQ聊天、电子邮件等形式为外出就业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盲目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效性。

2.信息资源库平台建设

加强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开发利用工作,采取有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单位和公众提供服务。各乡镇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首先要建立辖区劳动力数据库,保证劳动力年龄、性别、特长、就业岗位需求等信息真实性和时效性;其二要建立辖区劳动力转移流向数据库,能够准确把握辖区劳动力转移去向、转移数量,为上级部门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其三要建立用工企业档案数据库,掌握不同企业在本辖区用工情况,为待就业劳动力提供就业参考;其四要建立辖区劳动力培训数据库,记录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掌握就业市场对劳动力不同技能的需求情况,为以后劳动力就业培训决策提供依据。

3.远程面试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避免农村劳动力盲目转移就业,提高转移就业的成功率,降低劳动力转移费用,可利用网络视频这个有效途径,实现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网上面试来解决跨地区见面问题。各乡镇就业服务中心要不断更新网络设备,提高网络带宽,为农民工远程面试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服务。

4.维权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开放农民工维权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各县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要成立农民工维权服务办公室,专门受理农民工网络投诉案件,为农民工提供劳动仲裁、劳动保障代理和权益维护等服务,加强对外地就业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严格禁止和坚决纠正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等侵犯农民工利益的行为。在帮助农民工维权网络服务的同时提高他们维权意识。

(三)健全技能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严重制约着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效率和就业质量,要依照“先培训再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原则,以各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民办就业培训机构为依托,采取长期、短期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出与就业市场、企业要求相适应的培训项目,充分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农民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由流动性向固定性的转变,由短期性向长期性的转变。同时要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能力,增加培训人数。其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就业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其二要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培训基地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渠道,增加培训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人数。其三是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四)支持非政府服务机构参与服务体系建设

县、乡镇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很难满足日益壮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要求,为了扩大及提升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要大力鼓励民办职业中介机构、民办培训机构、民办劳务输出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就业服务。应用市场机制,采取就业服务盈利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形式吸引非政府服务机构参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确保非政府服务机构盈利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鼓励非政府服务机构搞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群众参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格局。通过鼓励基层非政府就业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力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打下良好基础,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渠道。

四、结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加快河北省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冀西北坝上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依然繁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依然是该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好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从长远看,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协作,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企业等的相互协调。我们要依托冀西北地区现有的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该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逐渐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保持冀西北坝上地区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l]张家口市统计局.张家口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段世江.河北坝上地区农村稳定脱贫的对策研究[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1,(9):50.

[3]杜吉玉.乡镇劳动服务站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7,(3):24-25.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Xia Jianjun,Bi Shuguang,Guo Fei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stage.Rural labor market is in the face of the rare growth opportunities,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suffering from severe challenges.Especially for the Bashang region in the northwest Hebei of the remote,traffic inconvenience,backward culture,the dysfunctional information,there was faced with miserable situations in the long-term,such as total surplus of rural labor force,low degree,poor employment ability,low standard of farmers'living.Therefore,it is the key of improving the rural labor transfer degree to greatly promot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 transfer service system,in the Bashang area in the Northwest Hebei,in order to break out of the status quo,such as region waste resources,economic poverty and poor villagers as soon as possible.

Bashang area in the Northwest Hebei;rural labor transfer;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F304.6

A

1673-1573(2012)01-0064-05

2011-09-05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1YJ042)

夏建军(1967-),男,河北蔚县人,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毕树广(1967-),男,河北尚义人,河北北方学院人事处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管理。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猜你喜欢

西北劳动力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