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体系及绿色消费体系构建研究

2012-12-27张光一刘增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消费食品消费者

张光一,刘增然

(河北经贸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体系及绿色消费体系构建研究

张光一,刘增然

(河北经贸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食品体系,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它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区域自然资源的保持,缩短食品流通距离,降低流通成本,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提高农民的收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食品体系,关键在于持续生产模式、健康消费模式和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及绿色销售渠道的构建。

食品体系;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耕地不断减少、城镇居民愈来愈多;食品废弃物到处可见、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体系提倡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食品,提倡区域生产流通,使食品健康、便宜、便利;保持生态健康,实现生产、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1]由此可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食品体系的可持续性研究主要针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食品供应链某个环节,而针对完整食品体系的可持续性、食品消费理念的可持续性、食品体系各环节的利益合理分配问题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完整食品体系的视角,对构建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体系进行研究,提出区域食品体系建设的构建策略,探讨建立持续性食品消费的措施,以期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有所借鉴。

一、区域食品体系构建

要构建什么样的食品体系?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食品体系高效运转?如何促进高质量食品生产?如何确保农民和食品体系相关企业的利益?如何使食品易得、普通消费者买得起?这些都是构建可持续的区域食品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分析

2011年我国农产品产区滞销、城市价格高涨现象严重,农产品消费市场一边是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一边是直销产区滞销频频求助。从新疆阿克苏大枣、甘肃和内蒙土豆、西峡柿子、南阳寿桃,到安徽怀远县石榴、海南香蕉、浙江温岭白菜滞销等。主要原因是:(1)农产品种植存在盲目性,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缺乏销售渠道。(2)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流通链长、物流成本高。我国目前生鲜产品的流通费用占总成本的70%,比国际上高出20%以上。[2]如运输成本使一杯橘子汁的成本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两杯原油的价格。[3](3)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城乡价格背离的根源是“流通暴利”,流通销售环节的利润比生产环节高2~3倍。(4)产业链短、没有深加工,缺乏市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5)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服务不够到位,互联网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

(二)可持续性区域食品体系构建策略

考虑到我国农业现状和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发展区域食品体系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食品体系构建可采取下列措施(见图1):食品购买本地化,企业生产原材料本地化,提高本地食品行业利润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建立区域食品供应链,促进本土化食品生产、加工和营销企业及合作社团的横向联合和纵向合作,提高凝聚力;减少水、包装材料、能源损耗,降低食品生产和流通成本,减少消费者食品购买费用,节省家庭开支;减少废弃物产生和CO2排放量,保护本地资源和环境,促进生态健康;增加供应链的多样性,提供更多消费者接触了解各种本地食品的机会,使消费者可以吃到更新鲜、价格更低廉的当地季节性食品,减少食品获得机会的不平等。

图1 可持续性区域食品体系构建策略

(三)食品体系利润的合理分配

食品从生产地区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一条长而复杂的产业链。食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购买、消费、废弃物管理等相关的活动,每个环节都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的合理利润,必然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健康循环。目前在整个食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利益分配不够合理,农民种养殖是产业链上最弱势的环节,投入最多、市场风险最大、利润却最小。如近年,黑龙江省五常市绿色有机水稻享誉全国,中等包装的大米四五十元一斤,精包装大都超过百元。但稻农的有机水稻收购价格并不高,2010年上市的有机水稻每斤仅1.90元左右,稻农与流通经营企业获利相差悬殊。[4]如何合理确定食品体系各经济利益主体的利润分配比例,合理调节食品体系各方利益关系,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呢?发达国家增加农民收入有两个途径:政府补贴和提高食品供应链上生产环节的利润份额[5]。如全球最大的乳品加工企业恒天然集团,是新西兰1万多个奶牛养殖场主共同拥有的股份合作制乳品加工企业。因为拥有加工企业的所有权,牧场主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收益有了保障。同时,多年来新西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提供信息和服务,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运作机制。[6]新西兰奶农和乳品企业间密切的利益链、合理的产业链结构及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为新西兰的奶业健康、品牌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建立有牧场主、草地所有者、乳制品加工商、营销组织等共同参加的经营、管理和分配的合作体系,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与权利,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合理利润分配。

我国政府的农业补贴相对来说非常有限,近年有所增加,但仍微不足道。农民由于组织程度低、缺乏谈判技能和策略,在主张自己权益时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保障应得利益。因此,通过农业合作和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生产利润是可行的方法,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纵向联合,各自获得产业的应得利润,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可持续性食品消费体系构建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和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膳食健康、环境友好、地方食品、农产品团购越来越有兴趣,购买健康食品如有机食品、天然食品、地方食品、动物环境友好食品的人逐渐增多。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重要共识的今天,如何实现食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食品供应链的相关者、媒体应通力合作,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引领绿色消费行为,使消费者关心自身营养健康和生态环境,实现绿色消费,达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食品消费问卷调查

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问卷调查显示,与普通食品相比,大部分消费者愿意尝试绿色食品、本地食品,但常常受价格、便利程度及感官质量的影响。一般认为有机食品质量安全性更高、对健康和环境更好,但购买时普遍看重的是价格、外观、便利程度;大部分消费者更易接受地方食品,因为本地食品新鲜、易得、价格便宜。

(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消费者在多大程度上将购买意愿变为实际购买行动?消费者的态度、感知能力、社会规范等决定消费者的行为意向,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和自信度也影响其行为意向;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还有:品牌知名度、文化背景、经济实力、生活方式、个性、习惯、民族风情、产品相关信息等。

1.消费者自身。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经济实力、个人嗜好、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调研发现环保态度与可持续食品购买频率有一定关系,对环境越关心其愈易选择有机食品。但态度和购买行为之间存在差距,调研显示42%的消费者对购买环境友好的绿色食品感兴趣,由于价格、习惯、可信度、实用性差、不方便等表面障碍而没有购买。

2.食品本身。产品品牌和企业信誉、营养和感官质量、产品信息(标签和广告)、价格、易得程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由于产品信息和广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食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通过广告、标签(有机食品、本地食品)、价格、方便易得等措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促进本地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购买,减少预制(现成)食品、包装食品、环境高影响食品的购买。

3.政策规范。社会规范、本地文化、民族风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社会规范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就像饮酒、抽烟一样。一般社会规范的改变可以由政府引导,通过企业和民间团体促进。要取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改变社会规范,促进食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制定国家及地方标准、可持续社会规范、价格政策信息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的改变很具挑战性,食品消费这种感性问题与文化和个人对正常膳食的理解联系交织在一起,改变食品消费习惯更难。可持续性消费基于做出决定的过程,除了考虑个人需要如嗜好、风味、价格、方便程度和营养外还应考虑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在现有经济实力下,多于90%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时没有把社会责任放在最首要位置。政府可通过宣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消费者可承受的价格、提高品种易得程度,促进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

(三)可持续食品消费体系构建

可持续消费对现有消费观念、习惯、结构、方式提出新要求,既反对过分节俭而忽略消费的发展性,又反对奢侈浪费而忽略消费的可持续性。

1.可持续消费理念培养。倡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健康、营养、时尚,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倡导消费者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培养健康适度的消费心理,弘扬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在购买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垃圾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2.绿色购买渠道构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体系应提倡本地食品就地销售,地方政府和食品相关部门应创造各种机会使消费者接触到本地食品,促进购买本地农产品(水果、蔬菜及肉类食品)。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构建绿色购买渠道,增加区域食品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拉近农民与消费者的距离;减少流通环节、缩短食品流通距离和时间;降低能源消耗,降低食品生产者的销售成本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

措施包括:第一,市区设农贸市场,近郊设集旅游观光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销售中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体现多元文化、价格合理的健康食品。第二,成立消费者合作团体,组织团购,提高低收入人群获得健康食品的机会。第三,当地生产者和消费者(包括机关团体、学校食堂、餐厅)直接见面,签订合同,施行配送制,真正实现供需协同,按单生产(采摘),确保每种水果蔬菜和农产品都是最佳食用期,解决菜农卖菜难问题。在欧洲,食品销售多采用短链供应,即从农场直接配送到家庭,以确保食品新鲜安全、降低购买费用,避免不确定性。第四,通过大型连锁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方便消费者购买。据统计,发达国家7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连锁超市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足30%。

3.健康消费模式构建。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食品消费方式也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过渡,居民对肉类食品、快餐食品消费量迅速增多,以便增加营养、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消费模式的变化虽然大大提升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不同膳食类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肉的生产对环境造成巨大不利影响,浪费大量能源和水源。仅动物生产阶段,生产1卡路里的肉类食品能量需要消耗5卡路里的矿物能源;FAO估计约18%的温室气体来源于家畜生产。虽然植物性膳食比动物性膳食利于环保,对环境的压力小,但长期形成的膳食习惯很难改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促使消费者改变发展观、资源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既满足消费者营养健康需求,又实现消费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倡导适度消费理念,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选择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食品。第二,提倡增加植物性膳食、少加工多天然,减少动物性膳食、减少加工食品消费。第三,在学校相关课程添加提高食品文化和技能的内容,开展健康消费讲座,培养绿色消费理念;举办普通消费者可参与的关于农业和食品问题的论坛。

三、结论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食品体系,是促进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它不仅可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自然资源保持,而且可缩短食品流通距离、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它还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食品体系,关键在于持续生产模式和健康消费模式的构建,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绿色销售渠道构建也是必不可少。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者自身消费观、经济条件、嗜好的影响,也受食品的营养、感官性能、易得程度和价格的影响,还受社会规范、民族风情、政府立法和国家价格政策等的影响。通过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的培养,促使消费者改变发展观、资源观、价值观和消费观;通过构建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食品购买渠道如农贸市场、观光购物中心,拉近农民与消费者的距离,缩短食品流通环节;倡导适度消费,提倡增加植物性膳食,减少动物性膳食和加工食品消费,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使食品体系既满足消费者营养健康需求,又实现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PolicyStatement[M].Washington,DC:APHA,2007.

[2]郑风田.城乡菜价背离的根源是流通暴利[N].新闻晨报,2011-04-27.

[3]彼得·圣吉,布莱恩·史密斯.必要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M].李晨晔,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4]佚名.产业链“失衡”谁夺走了高价大米的高额利润?[EB/OL].http://www.tech-food.com,2012-01-03.

[5]焦健.美国:美国的农业合作社[EB/OL].http://www.ccfc.zju. edu.cn/a/jingwailaifeng,2011-08-14.

[6]佚名.合理利益产业链助力新西兰乳业[EB/OL].http://www. foodqs.cn/news/gjspzs,2010-09-11.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Food System and Green Consumption Model

Zhang Guangyi,Liu Zengran

Constructing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system ofregionalfood,isthe realistic choicetopromote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t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rotect the regional natural resources, shorten the distance of food circulation,reduce the circulation cost,and still can make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farmers'income.To buil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of the regional food,the ke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s of continuous production mode,healthy spending patterns,food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and the green marketing channel.

food syst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green consumption

F768.2

A

1673-1573(2012)01-0046-04

2012-02-25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103161)

张光一(1964-),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体系可持续发展;刘增然(1964-),女,河北无极人,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猜你喜欢

消费食品消费者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40年消费流变
食品造假必严惩
知识付费消费者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